第136章 西南互保
作者:胖头鱼的大头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     
    打定主意后,赵安决定展示自己实力,同时彻底的掌控西南三省。
    赵安此时的心中,已经做好了可能与大明朝廷翻脸的准备。
    但是在此之前,赵安还需要先扫清西南三省内部的隐患。
    崇祯十三年(1640 年)二月,张献忠离开四川境内的途中,赵安派人将张献忠所部,赶到了成都府。
    赵安带着刘宗敏的第五军,以及赵火的第三军跟着张献忠一起赶到了成都府。
    赵安命令刘宗敏率军围住了成都府,同时让赵火看住张献忠所部,但凡张献忠有所异动,随时剿灭他。
    好在成都城内的守军十分识趣,在理理的和平茶社的策反之下,赵安很轻易的就拿下了成都城。
    除成都之外,赵安还派夏山带着韩烈的第二军,前往了云南。
    派岳父马百乘带着马三刀的第四军,前往了贵州。
    同时命令各地的赵家工人组织,农合的农民组织,以及赵家的商业组织,积极配合他们的行动。
    至于此次的行动目的就一个,召集西南三省的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大大小小的土司势力,派人到成都府参加赵安组织的西南军政大会。
    大多数的官员都选择了听从赵安的建议,但是也有少部分的犟种,选择了不听从赵安的建议。
    对于这样的一些人,赵安也只有讲究一个以“理”服人,正好赵安需要立威,他们既然选择送死,赵安就成全他们。
    当然,赵安不是直接的就杀掉那些不配合的人,而是借鉴后世打土豪斗地主的经验。
    这些被赵安通知开会的人,都是一帮子有权有势的人,他们能积累到如今的家族财富,大多做过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赵安只需要将他们做的见不得光的事情抖出来,再加上一些艺术加工,随后再组织公审大会。
    这一连串的操作下来,凡是不同意参加赵安组织的西南军政大会的人,很快的就被赵安加入了需要清洗的名单。
    在最后的公审大会上,赵安会将当地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由那些赞成赵安开会的人带头举报,随后将他们做过的那些伤天害理的事讲出来,引起百姓的愤怒。
    群情激奋之下,一起动手处决掉那一批犯罪的人。
    等处决掉那一批犯罪的人之后,再将他们家族的财富发给所有的人,当做补偿。
    当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操作,真正的关键地方在于:第一,处决人的时候,一定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动手。
    第二,一定不能将所有的人都处决了,一定要放他们的家人离开,要给他们留下复仇的可能。
    只有这样,才能将所有的人分为两个群体。
    为什么非要让他们手上沾血呢?是因为如果仅仅是分掉这些家族的财富,那么这些农民就会想到,大不了等那些人带着官军回来之后,将分的财产还给他们就行了。
    但是钱好还,命怎么还?他们要想不被带着官军打回来的那些官绅复仇,就只能紧紧的依靠赵安。
    就像后世的解放区中,农民群众与还乡团一样。
    只有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其中的一方才会坚定的支持赵安。
    赵安知道,这其中或许会有很多人遭受无妄之灾,但是没办法,在大势面前,总会有部分人是兼顾不到的。
    要是总是畏首畏尾,优柔寡断,那自己去当圣母好了,就不要想着做事了。
    这些被批斗的人,他们的家族已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好日子了,如今就当是找他们收取利息吧!
    在西南三省轰轰烈烈的整顿乡绅运动中,赵安组织召开的西南军政大会,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二十日的成都巡抚衙门,隆重的召开了。
    原本赵安以为,反对自己的刺头都已经被挑出来了,现在剩下的前来开会的人,不管内心如何,但是表面上应该都是支持自己的。
    但是赵安没想到的是,在会上,还是有许多人反对自己,特别是马家,秦良玉与马祥麟居然也带头反对自己的西南互保。
    还有就是蜀王与黔国公,反而是,西南三省的官员们居然大多数都选择了赞成赵安的提议。
    三省在任的两位巡抚(四川巡抚邵捷春,云南巡抚杨畏知,贵州巡抚空缺),都接受了赵安的西南互保提议。
    余下的官员中,也有三分之二的官员都选择了赞成。
    会议结束后,赵安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西南互保宣言》,让所有赞同的人签字画押。
    至于那些不同意的人,赵安也十分大度的将他们放了回去,只不过等待他们的将是赵安的整顿运动。
    赵安考虑到现在还未完全与大明朝廷撕破脸,就暂时放过了蜀王与黔国公两家人,仅仅是分了他们两家的土地,没有碰他们的住的王府,控制了他们自由。
    至于马家的众人,看在马钰的面子上,赵安放过了他们,只不过在《西南互保宣言》上,马百乘与马钰的名字代替了马祥麟与秦良玉的名字。
    此事过后,白杆军内部就隐隐的分裂,对立了起来。
    赵安所属的白杆兵与秦良玉控制的白杆兵,彼此之间都做出了防御的态势。
    就当赵安在西南开始轰轰烈烈的整顿运动时,一队大明的骑兵,带着赵安的《西南互保宣言》,飞速的赶往北京城。
    ……
    崇祯十三年(1640 年)四月,今日的北京城可谓是风和日丽,阳光透过厚重的云层洒下微弱的光芒,整个紫禁城的宫殿显得阴沉而压抑。
    此时的崇祯帝身着龙袍,神情凝重地站在金銮殿上,他的目光扫视着底下的官员们,眼中闪烁着愤怒和失望。
    这些官员们低着头,不敢与皇帝对视,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君主此时正处于极度的愤怒之中。
    崇祯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西南互保?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的官员,上至巡抚下至知县,居然联合给朕上了一个所谓西南互保的折子!
    说什么经过三省军民的一致同意,推举一个叫赵安的秀才,担任西南三省的什么委员会委员长?
    将西南三省的军政大权,交到赵安这样的一个酸秀才手中,西南三省的官员都疯了吗?
    邵捷春呢?他不是前段时间还上折子跟朕请功吗?说他马上就将张献忠赶出了四川,怎么现在就西南互保了?
    他手里的军队呢?他怎么不派兵杀了赵安,将他的人头送到京城来?
    还有云南的黔国公府,他们沐家得太祖爷亲封世镇云南,蒙国恩二百余年,位拟亲王,他们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奸臣作乱的?
    杨嗣昌呢?让杨嗣昌不要忙着剿灭农民军了,让他带兵去给朕灭了赵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