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构建社会管理体系
作者:胖头鱼的大头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     
    随着赵安势力的不断发展,面对越来越多的下属,赵安不能再使用原来的家族式管理体系。
    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管理体系,如此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赵安打算借鉴后世的社会管理体系,从行政管理、军队管理、企事业单位、工人技术人员、学生,这五个方面,构建社会的管理体系。
    行政官员采用:普通办事员——科员——正副(村)股级——正副(乡镇)科级——正副(区县)处级——正副(区市)厅级——正副(省)部级——正副国家级。
    军队官员采用:列兵——士官(下士、中士、上士)——尉官(少尉、中尉、上尉)——校官(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将官(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元帅。
    企事业单位根据具体的情况参照行政官员体系,或是采用:见习、正式(医、讲)助理——初级、中级、高级(医、讲)师——初级、中级、高级(医、讲)教授——(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
    工人技术人员采用:普通工人很简单,根据工作年限每三年一级,从1——10级依次晋升。
    技术体系分为技术工人和技术员,技术工人需要普通工人通过考核或者是从专门的技术学校毕业,从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初级技师——中级技师——高级技师——(工程院)院士。
    技术员体系则是需要通过专门的学校毕业,从实习技术员——初级技术员——中级技术员——高级技术员——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院或科学院)院士。
    学生:学生从七岁开始——小学五年——中学四年——大学四年(技术学院三年)——研究生(三年)——博士(不设年限,但必须有学术成果)。
    对于学生,每个村至少有一座小学,每个乡镇至少一座中学,每个县至少有一座技术学院,每个市至少有一座大学。
    政府对所有的孩童实行小学教育全免费,不仅仅是不收学费,还承担学生的一顿午餐。
    至于之后的中学、大学阶段的学习就需要通过考试选拔,对于凡是考上政府的公立学校的学生,家境贫寒的,政府给予无息贷款,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还可以适当的制定一些帮助方案。
    赵安对于教育问题是非常看重的,结合赵安两世为人的经验,在华夏的家庭中,只要这个家里面有读书的人,那么这个家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赵安看来这句话是不对的,但是如果将读书换成学习,赵安就非常赞同了。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人,都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整个社会立足。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读书——考试——做官这一条大道,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拥有让人羡慕的人生。
    但是即便你是去种地、打工……也需要学习,学习能力也是我们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
    在赵安心中,从来就只将追求平等当做一个目标,因为赵安明白,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
    社会上的各种工作虽说都是各有用处,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他们确实是有差异的。
    你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认为,掏大粪与当政府官员是一样的。
    如果真有人这样认为,在赵安看来,这样的人大概率不是骗子就是疯子或者是傻子,当然也有极小的可能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品德高尚的人。
    既然社会上的各种职业是有区别的,那就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将社会上的人按照不同的职责给分离出来。
    而“读书”或者说“上学”以及考试的过程,就是从政府的层面去对社会上的各种人才进行分流。
    因为政府分流人才的过程,非常的宏观且粗略,所以这个过程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很多“读书”以及考试不怎么的人,在这个过程被分了出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是对于那些真正优秀的人,他们往往也能通过自己后续在社会上的努力,重新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样的人,往往在经历上更具有传奇色彩,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华夏父母来说,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的方式,去获得一些好的社会分工。
    所以在华夏的家庭,只要是孩子还愿意读书,不管孩子的成绩怎么样,大多数的父母依然会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支持他读书。
    除非是家庭确实太过困难,没有能力支持孩子读书,或是孩子自己不愿读书了,父母才会不让孩子读书了。
    但是这样的孩子,既然他吃不了学习的苦,那他大概率是吃生活的苦的。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最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的时候,这个时期他既没有生活的压力,也没有各种的诱惑,唯一需要的就是学习。
    但是学生时期,也是一个人最心智不成熟的时期,很容易干一些冲动的事情。
    等到日后他终于醒悟过来的时候,却为时已晚,只能感叹一句自己曾经学过的诗,“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这就是教育的滞后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读书时学到的很多东西,当时是理解不了的。
    能够当时就能理解这些名言警句,并引以为戒的,都是万中无一的天才。
    但是无论如何,赵安的目的是希望华夏的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一个相对幸福的生活。
    让每一个华夏人都大富大贵,这肯定是不现实的,除非赵安有一个可以召唤无限物资的宝贝。
    但是赵安不能忍受的是,一个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认真工作的华夏人,却连饭都吃不饱。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样的事情,赵安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构建这五个方面的社会管理体系,就是赵安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不管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赵安都不会退缩,即便是与崇祯帝翻脸,赵安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