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范复粹的计谋
作者:胖头鱼的大头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     
    虽然知道此时的崇祯帝怒火正盛,但是内阁首辅薛国观还是了站出来,对着崇祯帝硬着头皮进谏道,“望陛下三思啊!
    眼下李自成与张献忠二贼虽败未灭,特别是李自成所部正在中原大地四处逃窜,煽动民乱,若是没有杨督师的围剿,只怕二贼很快就会死灰复燃再次坐大。
    到时候,杨督师被西南赵安牵制,洪督师又被建奴牵制,一旦李自成与张献忠趁机进攻京师,大明就危险了啊!
    还请陛下稍加忍耐,等派人了解清楚西南三省的情况之后,我们再做决定。
    就目前来说,至少赵安在明面上还是没有反抗朝廷的,一旦我们派兵讨伐他,很可能将赵安彻底的逼反。
    到时候对朝廷可能更加不利啊!还望陛下三思!”
    内阁首辅薛国观说完,便跪在了地上。
    “你们这群无能之辈!外有建奴扣关,内有烽烟四起,朝廷危在旦夕,百姓困苦不堪,而你等大臣却毫无作为!
    对上不能替君父分忧,对下不能替百姓造福,对外不能扬我国威,对内不能安抚百姓。
    你们自己说说,养你们有什么用?”
    崇祯帝用力拍打着龙椅扶手,歇斯底里的冲着大臣吼道,震得整个大殿都微微颤动。
    “朕多次下旨要求整顿吏治、减轻赋税,但结果呢?贪官污吏依然横行,百姓负担依旧沉重!
    若非如此,赵安、李自成、张献忠这些逆贼,岂能裹挟百姓造反啊!”
    崇祯帝的语气越发严厉,他的眼神充满了对官员们的不满和斥责。
    “值此危难时刻,而你们却束手无策!难道非要要等到亡国之时你等才会后悔吗?”
    底下的官员们默默听着皇帝的训斥,心中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但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他们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然而,在这片沉默中,内阁次辅范复粹挺身而出。
    范复粹出列对着崇祯帝躬身行礼说道:“陛下息怒,臣等虽有失职之处,但亦在努力寻求解决之道。恳请陛下给臣等一个机会,臣等必当倾尽全力报效国家。”
    范复粹边说,边给崇祯帝使了一个眼色。
    见状,崇祯帝看着范复粹,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好,朕就给你们一次机会。但若再无所作为,休怪朕严惩不贷!”
    崇祯帝的声音中带着威严,让所有官员都不禁一颤。
    随后,他宣布退朝,让百官离开紫禁城,仅仅留下了内阁次辅范复粹前往上书房继续议事。
    崇祯帝刚刚领着范复粹到了上书房,就忍不住问道,“爱卿可是有什么好计策啊?”
    “陛下难道忘了我朝的巾帼英雄秦良玉秦老将军了吗?”
    “嗯?爱卿此言怎讲?”
    “若是老臣没有记错的话,秦老将军与赵安的关系匪浅,秦老将军对朝廷一向忠心,我们不妨通过秦老将军,试探一下赵安的态度。
    看看能不能通过高官厚禄的方式,拉拢赵安替朝廷效力。
    只要赵安愿意替朝廷效力,就算是赵安想要封王,我们也可以暂时的答应他。
    但是条件就是赵安需要出兵,替朝廷平定辽东。
    要是赵安真的替朝廷解决了建奴,那么在辽东给赵安封上一块封地也并无不可,反正是从建奴手里抢回来的。
    要是赵安与建奴两败俱伤,朝廷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一举解决赵安与建奴。
    再不济也是赵安被建奴灭了 ,也能消耗一部分建奴的实力,我们也算是有所收获。”
    崇祯帝闻言十分心动,但还是问道,“阁老,你的计策虽好,但是万一赵安拒绝了我们的条件呢?
    要知道此人可是狼子野心之辈,朝廷的诏令此人多半是不放在眼里的。”
    “要是赵安不奉召,我们也有其余的办法。正如老臣刚刚所说,秦老将军对朝廷一向忠心。
    朝廷对赵安开出了如此有诚意的条件,但是赵安却拒绝奉召,想来秦老将军对朝廷会愈发的有好感。
    这时,我们将开给赵安的条件,转交给秦老将军,用封王的条件说服秦老将军出兵。这样一来,我们刚刚的谋划依然可以成功。
    只不过谋划的对象,从赵安变成了秦老将军所在的马家。”
    崇祯帝对于范复粹的计谋十分心动,但是犹豫的说道,“阁老,这能行吗?这会不会害了秦老将军啊?”
    “陛下请放心,老臣打听过了,赵安原本不过是一普通的农户出身。
    就是因为受到了马家核心成员马百乘的赏识,将女儿嫁给了赵安。
    赵安靠着马家这棵在西南的大树,才慢慢的发展了起来,直至现在,赵安的势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马家。
    我想即使俩家是联姻的关系,但是马家对于赵家势力超过他们一事,肯定还是心怀芥蒂的。
    但是毕竟赵安的妻子是出身马家血浓于水,就算是赵安再对秦老将军不满,也不会对她怎么样的。
    老臣听闻,在此次赵安组织的西南互保大会上,秦老将军也是带头反对的,事后其余的人都受到了报复,但是秦老将军却没有。”
    崇祯帝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既然爱卿心里有数,那就随爱卿的意思办吧!”
    “是陛下,老臣就先行告退。明日老臣就上一道具体的折子上来。”
    翌日,范复粹就将招抚的折子递到了崇祯帝的面前,崇祯帝审阅之后,很快就同意了范复粹的计划。
    崇祯帝以密信的方式,将此计划告知了坐镇襄阳的杨嗣昌,并命令杨嗣昌亲自负责此事。
    杨嗣昌深知,这是自己重新获得崇祯帝信任的一次难得机会。
    所以当在他接到崇祯帝的命令之后,杨嗣昌立马带人从镇守的襄阳城,赶往了渝州府。
    ……
    崇祯十三年(1640 年)五月,杨嗣昌到达了石柱马家。
    秦良玉热情的接待了这位朝廷重臣,特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
    宴会上,秦良玉对着杨嗣昌问道,“杨督师,不知你此次来我们石柱有何贵干啊?”
    杨嗣昌神色认真的对着秦良玉说道,“还请秦老将军屏退左右!”
    秦良玉见杨嗣昌十分的严肃,于是便屏退了众人,仅仅留下了自己的儿子马祥麟。
    “杨督师,你现在可以说了吧!”
    杨嗣昌掏出了崇祯帝密信,将其递给了秦良玉。
    秦良玉看完后,皱了皱眉头,又将信递给了马祥麟。
    等马祥麟也看完信后,又将信递还给了秦良玉。
    秦良玉拿着密信对杨嗣昌问道,“杨督师,陛下信里的意思是要封赵安为异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