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水火不容的两位老臣
作者:小康7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最新章节     
    朱标匆忙来到英华殿,发现母后和父皇都在,二人神色各异,似是刚刚争论过一场。
    “标儿,你来的正好,你娘又跟我唱反调!”朱元璋略带赌气地说。
    后宫之中,唯有马皇后敢直言不讳,其他妃嫔皆对他百依百顺,唯恐惹他不悦。
    马皇后也反驳:“重八,你的设想虽好,但我一直提醒你政令需顺应人心。你以为大明的未来两百年都能按照你的规划行进吗?没那么容易。”
    帝后二人就这样你来我往地争辩。
    朱标倾听后大致理解了他们的立场。
    朱元璋提出一项政策,正如朱标所忧虑的,意在独享海贸的巨大利润......
    \"重八,你不担心那些领地之王会觊觎王座,掀起纷争吗?\" 马皇后忧虑地问,她的声音在魔法宫殿的回廊中回荡。
    \"不会,不会!\" 朱元璋满脸笃定地回答,\"我会对他们施加封印,确保一切安然无恙。\"
    马皇后轻叹一声,毫不客气地说:\"我还能不了解你吗?你不过是想以防万一……万一真的天下动荡,哪怕领地之王篡位成功,这国度依然属于朱氏,肉烂在自家锅里呢。\"
    \"最坏的情况,王位也许会落入标儿你的兄弟们的后代手中。\" 老朱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
    老朱的话让马皇后沉默,她深知他的心思无法对她隐藏。朱标故作豁达,说:\"母后,若真有那一天,儿臣也能接受。如果世间陷入混乱,王位在我们家族中传承,总比落入外人之手要好。\"
    \"看,咱标儿心胸宽广,深谋远虑!\" 老朱自豪地说。
    \"就算你说得对,你独占海运贸易,就不怕贪多嚼不烂?\" 马皇后瞪了他一眼,对他的决定感到无奈。
    \"不怕,只要皇家血脉繁盛,外人就毫无机会!\" 老朱挥手示意,毫不在意地说,\"所以标儿,不仅是你,还有你的弟弟们,都要娶多位伴侣,为我们的朱氏家族繁衍生息。\"
    朱标听到这里,心中不禁苦笑。
    朱家别的本事或许不多,但在延续血脉上,确实有非凡的天赋。
    \"父皇,儿臣想问,那些贵族们你一点好处都不打算给他们留下吗? 这似乎不太好!\" 见老朱心情尚佳,朱标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他们曾与我们并肩作战,我们也应慷慨些。\"
    \"给他们那么多俸禄还不够吗?\" 老朱显得有些吝啬,但随即语气一转,\"还是得给他们一点甜头,否则他们会和那些文官勾结在一起。\"
    老朱显然明白分化和平衡之道。
    \"还不够!\" 朱标坚定地摇头。
    老朱的脸色瞬间变得严厉,呵斥道:\"标儿,你想让文官也染指此事吗? 那些只会贪婪贿赂的家伙,门都没有!\"
    将些许利益分给贵族,他可以接受。然而,那些文官凭什么?他们在打天下时出了多少力?不少还是从前帝国的降臣。
    \"父皇,今年是否有打算举行魔法科举?\" 朱标又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
    朱元璋点点头,说:\"我是这样打算的,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是时候举行魔法科举,广纳贤才了。标儿,你想想,现在很多地方官员要么是前朝投降的,要么是他们内部推荐的,长久下去容易形成小圈子。\"
    这个想法确实不错,通过魔法科举选拔官员至少是公正的。
    \"父皇,母后常常告诉儿臣,未来是无法预见的!\" 朱标低语。
    老朱瞥了马皇后一眼,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他内心赞同妻子的观点,但他总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手段,能够为子孙后代制定永恒不变的法则......
    \"父王,儿臣斗胆再问,如今王廷的勇士与文士,哪方威势更胜一筹呢?\"
    \"这还用说,当然是勇士了。若非我们压制,这些武者敢在朝堂之上对文官出手,就算是大司徒也未必能制止!”老朱直言不讳,脸上满是不屑。
    这些兵卒们宁可多习武也不愿研读诗书,除了沙场争锋,就只会滋生是非。
    \"可未来未必如此。数年之后,文士的影响力必然超越勇士!\"
    \"何出此言?\"
    \"父王,建国仅有一次,而科举却每隔三年便重现一次!\"朱标坚定地说,心中暗自补了一句:“靖难之役也将成为历史。”
    老朱闻言,如闻惊雷。
    朱元璋何等人物,稍加思索便洞察其中奥秘。建国后,尤其是天下安定,不可能再大规模封赏勇士。从他的角度看,勇士过多,朝廷的负担也会加重。
    况且,这些爵位世代相传,开国勇士的后代能力多半无法与先辈相比,而文士们通过科举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
    日积月累,文士的势力必将日益壮大。
    \"父王,一旦文武失衡,文士们必定会觊觎这丰厚的利益,狠狠咬上一口。然而国家治理又离不开他们,不能只依赖那些武者,况且武人势力过大,天下亦难以安宁。\"朱标分析道。
    \"那该如何是好?难道真的要把这天大的好处分给那些文士不成?\"老朱有些不甘心地说,“他们并未有何显着贡献。”
    \"儿臣倒有一策,拉拢、打压、分化!”朱标笑道,“父王不是有意考核官员吗?那就如同科举一般,每三年考核一次,三年后再行考核!”
    \"每次考核的前十名官员,可在接下来的三年参与我皇家主持的海市贸易!\"
    马皇后闻言,双目一亮,回应道:“重八,海市的丰厚利润如此诱人,你可以借此为饵。若有官员涉嫌贪腐,由亲军都尉府调查属实,即取消其终身参与海市贸易的资格!”
    \"妹子,高见啊!\"老朱听罢,鼓掌称赞。
    在洪武年间,官员们的小额贪腐怎能与海市的巨大利润相提并论。有了如此诱惑,欲参与海市的官员定会克制贪念。
    朱标略作思考,皱起眉头,摇头道:\"不,母后,你们不能因某些官员的贪腐行为就永久剥夺他们的海市资格,这无异于将路堵死。\"
    路堵死了,如何画饼充饥呢!
    此刻,尽管老朱对贪腐深恶痛绝,但尚未实行贪污六十两银子即处以极刑的严厉法规。
    官员们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
    \"标儿,你有何打算?\"朱元璋问,他知道儿子又有了新主意... ...
    朱标轻轻一笑,悠然说道:“其实很直观,海贸的席位有限,若是贪妄者过多,就剥夺他们的权利,如此竞争才会炽烈。既然文职官员的航海贸易考核每三年一度,一旦发现贪妄,即刻取消本次资格,待下一个三年周期再行尝试。”
    “当然,贪妄所得必将充公,再加之数月俸禄的惩罚,以示警戒!”
    “这无异于画了个诱人的馅饼,那些受过罚、尝过苦头的官员自会铭记于心,父王要的是他们为了争夺海贸席位全力以赴,竞争务必激烈起来。”
    在他看来,仅有的十个位置,无论是否贵族,甘愿为他鞍前马后,拼命争取便是了。
    朱老犹豫不决,标儿的计策确是狠辣,只是对那些贵族稍显宽容。
    “其实孩儿还有一策!”朱标眼中闪烁狡黠,灵光一闪。
    “说吧,在父皇面前还需隐瞒?”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
    朱标笑道:“其实简单,鼓励官员间相互检举,只要查实,检举者可在海贸考核中加分。这就如同以海贸之利为饵,促使文武百官互相监视!”
    “对了,这十个席位不仅限于文官,未曾封爵的武官也包括在内!”
    朱元璋一拍大腿:“妙计,就让他们彼此检举,彼此猜忌,如此不易结党营私了。”
    “韩国公李善长,忠勤伯汪广洋,诚意伯刘基虽属文官,但他们已受爵位,无须参与考核!”
    朱标的这一举措,更是将这三人从文官群体中孤立了出来。
    朱标的策略,至少让户部官员与文官和勋贵势力形成对立。
    在这个世界,可以破解的是暗中策划,难以抵挡的往往是公开的谋略。
    朱老的精神果然旺盛,尤其是关乎丰厚利润的海贸领域,整晚讨论愈发兴致勃勃,拉着朱标和马皇后深入研讨,细节分明。
    一家人的交谈直至深夜。
    朱标实在是困倦不堪,眼皮不住地颤动,索性留在后宫安睡,不再回东宫。
    这是他十三岁后首次在后宫过夜。
    然而,令这位大明太子惊讶不已的是,朱老那无穷无尽的体力竟如此惊人。他自己和马皇后疲惫得只想倒头便睡,朱老却依然神采奕奕地走向隔壁郭惠妃的寝宫,口中还喊着:“妹子,姐夫来了!”
    ……
    朱元璋确定了海贸政策,在朱标和马皇后的共同劝说下,最终同意官府和私营同时进行。
    然而,朱老不愧是朱老,他操纵人心的手段堪称一流,先放出风声,让满朝文武都心痒难耐,私下纷纷打听,却又畏惧洪武皇帝的威严,不敢直接发问。
    另有一则传言在朝廷中广泛流传,有官员提议收回靖海侯吴祯在琉球的领土,并派流官治理,却被朱老驳回,并予以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