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亩产超2000
作者:夜雨揽轻风   四合院:大国工匠最新章节     
    第470章亩产超2000
    人多力量大,即便是因为对精细的要求比较高,极大的影响了收割的效率,但还是在中午的时候,将数亩试验田抢收完毕。
    收割完成之后,专门人员排场一条长线,再次逐寸仔细检查是否有遗漏。
    同时,也有专人,对试验田的面积,进行了仔细的测量,确保不差一分一毫。
    在检查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产量核算的地方。
    这里的人在汇总数据,做最后的测算。
    “出来了,结果出来了。”负责测算的人,拿着数据开心的道。
    “多少?”周新建和陈显农同时开口。
    虽然他们问得并不清楚,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说的是亩产。
    首长警卫队长的耳朵,也竖了起来。
    首长可就等着他汇报这个数据呢。
    姜辰也留了神。
    虽然他知道超优1000的产量,能达到两千以上。
    但具体多少,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肥料,土壤,光照,水分,等等
    但他敢确定的是,这个产量绝对超过1500。
    他心中期待的数据,是1800及以上。
    测算员拿出纸条,对着上面的数据,一字一字的念道:“亩产二,千,六,百,七,十,二,点,三,四斤。”
    他念得很小心,生怕念错了。
    陈显农声音有点颤抖:“多多少?”
    测算员:“我们一共四个人,每个人进行了三次计算,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试验田水稻亩产2672.34斤,我们愿意对这结果负责。”
    “太好了,太好了,比之前的产量,提升了6倍还多啊。”陈显农高新得手舞足蹈。
    他是真正的专家,自然知道之前的产量是怎么回事。
    也知道这个亩产,对于种花家意味着什么。
    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响彻云霄的欢呼声。
    周新建的身体,也在微微颤抖。
    他出身农村,自然知道这个产量,代表桌什么。
    要是之前的粮食有这样的产量,他一家兄弟五人,也不至于只能养活两个。
    就在大家欢呼的时候,姜辰忍不住道;“各位,等会,这个数据不对呢。”
    姜辰的声音很大,即便在喧闹的现场,大家也听得很清楚。
    大家一愣,随即不明所以的看向姜辰。
    这数据,可是大家全程见证下得出了,怎么会有问题呢?
    测算员更是涨红了脸:“你,你胡说,我们测算过那么多次,怎么可能有错?”
    “我刚刚就说了,我们愿意对这个结果负责。”
    姜辰摆摆手:“你别激动,我没有说你算错了。”
    “你算得对,也很准确,但你们都忘记了一个事情,就是新收割的水稻,其中是含有水分的,一般会在净重的20%-30%。”
    “我们要把这个水分除掉之后,那个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这样啊。”测算员松了口气。
    陈显农道:“对,这一点姜辰同志说得对,所以把这些谷种晒干之后的重量,才是真正的产量。”
    “不过就算有30%的含水量,这实验水稻的产量,也在两千斤以上,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奇迹,而且将帮助我们缔造神话。”
    警卫队长忍不住道:“那我应该按照哪个数据汇报?”
    陈显农道:“你就说,初步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亩产两千六百七十余斤,就算晾干水分之后,亩产也不会低于两千斤。”
    警卫队长点点头:“好!”
    “那这么说来,我们已经可以叫这种水稻为姜辰稻了?”
    陈显农点点头:“嗯,可以这么说。”
    队长点点头,转身离开,去给首长做汇报。
    陈显农对着姜辰诚恳的道:“姜院长,今天下午,能不能耽搁你半天宝贵的时间,给我们农业部讲解一下,这个超级稻的种子,是怎么培育出来的。”
    姜辰思虑片刻:“可以。”
    “这个水稻的培育方式,并不复杂,但过程比较麻烦一些,们要多下功夫去尝试。”
    农业,毕竟不是他的专业。
    这个超级稻,也只是因为需要,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
    所以以后还能不能有姜辰稻二号,三号,最终还是要靠农业部。
    而且杂交水稻的理论基础,并不难。
    难得是,培育过程中的操作。
    不过这些,姜辰及不准备再操心了。
    反正凭借超优1000的稳定性,这亩产两千斤,基本算是农业的保底。
    后面能够培育出更优水稻,更好。
    短期实在培育不出来,也没关系。
    当天下午,农业部直接借用了三钢集团的会议室,邀请姜辰做姜辰稻的育种方法宣讲。
    姜辰则从自己在家里,选择了一些长势优异的水稻,进行了多次的杂交实验,以印证自己的想法,并最终培育出了超级稻,也就是现在的姜辰稻。
    他将杂交水稻所有的理论及实践心得,合盘突出。
    农业部自然是受益良多。
    周成也旁听了这个会议。
    他想要为明天的报道,获取更多的信息。
    同时,他心里也是开心的。
    他基本可以确定,明天的头版头条,他又预定了。
    报社那么多记者,想要上头版头条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但只要是上了,那局势一种荣耀。
    从姜辰进入三钢集团以来,他已经多次占据了头版头条,所以对于姜辰,他是心怀感激的。
    他心里甚至已经在思考,是不是该和姜辰,再来一次人物专访,或者给姜辰写个传什么的。
    到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姜辰的宣讲结束了。
    农业部的人开始自行讨论其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收获。
    姜辰则转身离开。
    周成跟了出来:“姜院长,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姜辰回头道:“当然可以,周大记者您请问。”
    周成道:“您是一名工程师,又是怎么想到在家里进行姜辰稻的育种实验的呢?”
    姜辰道:“一听周大记者就不是农村的。”
    “因为你要种田的话,就会明白种庄稼,有多难。经常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收获的粮食,连养活自己和家人都很难。”
    “明明是种庄稼的人,到最后却连自己都吃不饱,你觉得这讽刺吗?”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暗自准备研究提高产量的方法。知道某一条,我们在路上看到了几株野生的水稻,粒大饱满,而且单株产量特别高。”
    “然后我就开始思考,这是为什么呢?最后,就想到了可能是杂交的原因,这才开始了实验。”
    “当然,途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麻烦,但最后,我还是侥幸成功了。”
    “这姜辰稻的培育成功,一个是我的思路正确,但更重要的是运气,真的。运气决定了它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