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全县第四
作者:曲玲珑   知青重生想消遥,扣个军婚被锁死最新章节     
    “因为我们新来的,你们有义务让我们了解,不是吗?”方晴立刻说。
    祝晓敏摇头:“我们的义务,是让你们尽快的融入这里的生产生活,至于那些具体情况,不影响以后的生产,你们只能慢慢的了解。”
    简单说,没义务配合你抢别人的工作。
    谢承志跟着点头:“所以说,陈丹青手上的工作,新来的知青不合适,你们希望有好的机会,只能先在劳动里提高自己。”
    “可是这些情况,最终也会变成材料,对不对?女人总要比男人细腻,会写的更到位。”方晴又换一个角度。
    “写材料,不需要抒情,要的是真实情况的汇报,更不需要的文字润色,要细腻做什么?”祝晓敏问。
    方晴一下说不上来,却还是说:“反正我觉得女知青做文字工作更好。”
    自大是种病,得治!
    苗诗文突然问:“不知道方知青什么学历?”
    “初中,怎么了?”方晴傲然的答,“我可是京城三中的尖子生。”
    尖子生啊?
    苗诗文笑笑:“陈丹青是高中毕业。”
    “高中?”方晴睁大眼睛,转头怀疑的看陈丹青一眼。
    “不止陈丹青,我们所有的人都是高中毕业,陈丹青的毕业成绩全县第四名,语文成绩只少了作文的一分,几乎满分,在县教育局可以查到成绩。”陈旭东也忍不住插话。
    所谓文无第一,作文一向没有满分,扣掉一分,已经是最高分。
    高中生!
    全县第四!
    另三个人都吃惊不小,向陈丹青看去好几眼。
    谢承志也直接结束这个话题:“方知青如果怕辛苦,也可以请假不去,我报上大队部就行了。”
    “可以吗?”方晴眼睛一亮。
    祝晓敏点头:“只是不记工分,大队部不管饭而已。”
    记不记工分,新来的知青还不知道中间的影响,可是不管饭就要吃自己,重点是还要自己做。
    另三个人对视一眼,史智国点头说:“这个情况我们已经知道,回去会通知大家。”
    谢承志提醒:“挣的工分多少,直接影响到年底分粮分钱,你要和大家说明白。”
    史智国点头:“我明白。”
    谢承志说:“如果没有别的疑问,我们这里还有几件事。”
    “什么事?”方晴抢着问。
    谢承志指指大门外的方向:“来的时候,你们应该也看到了,出门往左有一间大屋子,那是知青点牵头办起来的一所小学校,为的是附近几个大队的孩子有个地方读书,讲课是由我们知青轮着来,只是是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也不记工分。”
    听到“义务”两个字,方晴已经皱起眉头。
    苗诗文看在眼里,跟着说:“既然是义务,那就是自愿,不强求,说出来,只是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知青点的情况。”
    不强求就好!
    方晴点头。
    祝晓敏接口:“只是关于这所学校,还有一个情况,大家要知道。”
    “怎么还有情况?”对于一个马上要走的人还在这里发言,方晴感觉更不耐烦。
    祝晓敏看她一眼,慢慢的说:“住在内院最后一间屋子里的父子,是为了这所学校调过来的,他的身份特殊,我想大家有必要知道,知道些趋避,不要惹起不必要的麻烦。”
    “什么身份?”敏感时期,听到“身份”两个字,连方晴也一下子集中注意力。
    祝晓敏说:“六六年,他被定为走资派,六七年下放到我们公社三大队,直到去年才来到我们这里,目前负责小学校的一些杂事,不代课。”
    走资派?
    四个人都是倒吸一口一凉气。
    方晴呼的一下站起来,变了脸色:“你们……你们怎么能让我们和一个走资派住在一起?”
    祝晓敏抬头看她:“知青点就这么大,就那么多屋子,不然你们住哪?”
    “祝知青!”史智国脸色也变的凝重,“这种事不能开玩笑,以前你们内院没住什么人也就罢了,现在我们住进去,他再住那里不合适。”
    “那你觉得,他住哪里合适?”祝晓敏反问。
    方晴冷了脸说:“这种人,不是应该关在牛棚吗?为什么会住在知青点?”
    “因为外边的小学需要他的管理。”祝晓敏答。
    “那不是你们知青办起来的?”方晴问。
    祝晓敏点头:“我说过,那里是义务教学,也就是说,是我们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给孩子们上课,平时也是要下地挣工分的,没有人能用全部的时间管学校的事,所以才把他调过来。”
    “只一所小学,能用多少时间?”方晴反问,眼珠转转,抬下巴说,“不然让他去牛棚,我来管学校。”
    祝晓敏抬头看着她,慢慢的说:“方知青没听明白吗?学校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也不记工分,你要用全部的时间去管学校,那就是完全没有工分的。”
    “完全没工分?”方晴错愕,“那……那个走资派呢?”
    “他也没有工分,住宿是我们来提供,吃饭也是和我们搭伙儿。”祝晓敏答。
    “那……那我……那我……”方晴想说她也搭伙儿,可想着自己是带着口粮来的,又觉得吃亏。可要说不插手这所学校,又要去干摘水果采葵花饼的重活儿。
    祝晓敏没等她想明白,已经摇头:“是我们办学校,需要这样一个人才调他过来,我们也不准备换人,各位只要知道这个情况就好,学校的事可以不插手。”
    谢承志说:“知青下乡,就是来参加农村的生产劳动,没有知青不出工的道理,偶尔请假还情有可愿,长期不上工,队里会通报批评,严重的上报公社。”
    方晴脸色变的难看,咬一咬牙,低声说:“可是让我们和这样的人住在一起,就是不行。”
    史智国也说:“是啊,以前你们分内外院子,也还好,现在我们住一个院子里不大方便,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
    “什么办法?”祝晓敏问。
    史智国哑然,一下子没说上话,向印建东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