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下乡还是下嫁
作者:曲玲珑   知青重生想消遥,扣个军婚被锁死最新章节     
    谢承志点头:“砌灶要用到石头,我们靠南山坡上就攒着很多,回头我带你们过去搬,还有泥坯,是山沟河道挖的胶泥打的泥坯,我们也会带路,先把料备齐再说。”
    所以搬石头、打泥坯要他们自己来做?
    方晴看一眼两个男生。
    印建东问:“泥坯怎么打?”
    邢庆生笑:“打泥坯简单,一学就会,回头我负责教就好。”
    “还有砌灶呢?”史智国问。
    “也不难,学学就会。”杨爱军接口。
    谢承志结束这个话题,问:“你们两个组的组长定了是谁?”
    方晴立刻说:“女知青是我,男知青是史智国。”
    谢承志点头,向两人说:“后天开始,你们就要参加生产劳动,那我正好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生产任务。目前我们知青小队的任务,是早上五点上山摘水果,每个人任务一百斤,早晨大队管饭,之后就转去做葵花饼的采收,也有指定任务量,完成就是当天的满工分。”
    “五……五点就上山?”方晴有些惊讶。
    谢承志点头:“也就是说,天刚亮就要上山,你们不认识路,后天一早过来前院集合,我们一起走。”
    “还有摘水果,只能摘已经熟透品相好的,不能为了完成任务乱摘,否则会扣工分。”陈丹青接口,又补一句,“这个质量由我把关。”
    方晴看他一眼,没记住名字,但知道他不是哪一组的组长,追问:“为什么由你把关?”
    “陈丹青陈知青是大队部的工作人员,大队部文字方面的工作都由他完成,同时也负责这部分管理工作。”祝晓敏看出她眼底的不认可,先替陈丹青做了个介绍。
    方晴有些不可思议:“怎么男的去大队部坐办公室,让女的上山劳动?你们也去?”
    苗诗文点头:“我们也去,只是晓敏和小雅协助文明检查水果的质量,巧梅和我记录上工的人员。”
    方晴脸色脸看:“可我们就要摘一百斤水果?”
    苗诗文回说:“知青下乡,本来就是来劳动的,果林是知青小队的任务林,销路是晓敏打通的,中间的管理自然是我们。”
    方晴立刻说:“现在我们也是知青小队的人,是不是也可以和你们一起管理?”
    苗诗文点头:“之后需要人手,会根据表现和劳动表现挑选。”
    方晴撇嘴:“那就是你们把轻松的工作挑走,脏活儿重活儿给我们呗。”
    这女人是来下乡的,还是来下嫁的?
    杨爱军忍不住了:“这里谢承志、陈丹青两个人在大队部工作,本来就已经是满工分,祝晓敏和王小雅也不用挣工分,他们上山只是单纯搭个人手,为了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
    “祝晓敏和王小雅为什么不用挣工分?”方晴睁大眼睛。
    “祝晓敏很快要回城工作,王小雅推荐上了大学,过几天就去报道。”苗诗文简单说明情况。
    “回城?”曹丽清的注意力立刻被带偏,眼睛盯到祝晓敏身上,惊讶的问,“祝知青要回城了?是招工吗?”
    祝晓敏点头:“差不多吧。”
    方晴看看她,又把话题扯回来:“文字工作为什么让男知青做?这不合理。都是知青,都是读过书的,这样的工作不应该给女知青吗?”
    给谁?
    给你吗?
    好几个人一口饭差点呛住。
    苗诗文摇头:“分工不论男女,能者居上,这项工作原本是祝晓敏的,因为她马上回城才移交出来,人选是我们和大队部反复斟酌过的,陈丹青最合适。”
    “嗯,原来是祝知青的工作,怎么会交给一个男知青?应该和女知青换换的。”方晴说。
    苗诗文无奈:“我说过,分工不论男女,能者居上,村子里的人大多没有文化,所以才在知青中选人,陈丹青是我们中间文字功底最好的。”
    方晴摇头:“那会儿我们还没来呢,不然回头和大队部反应,我们重新选一选。”
    饶是陈丹青脾气好,也被她气笑,点头说:“方知青不服,尽管去反应。”
    方晴一愕:“我只是提一个公平的建议,谢队长是知青小队的队长,应该谢队长去反应。”
    谢承志说:“这项工作除去文字功底,也要了解整个大队的生产工作,新来的知青不合适。”
    方晴立刻说:“怎么不合适?大队的生产,不就是植树造林,种庄稼种药材?我们昨天刚来大队长已经给介绍过,有什么难的?”
    邢庆生笑笑的问:“那么,方知青知不知道我们大队现在有多少自然林,多少人工林,人工林里又有多少果林?果林里各种果树又各是多少,什么时候成熟,销往哪里?多少比例?自然林又是怎么利用?各处人工林又是什么时候种下,长了多少年头,中间生长情况又是怎样?计划什么用途?”
    “那才是说林子,还有庄稼,方知青知道我们大队有多少亩田地,其中多少种了药材,多少种了粮食,药材种的是哪几样,粮食又都是什么作物,到了年底分粮,我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比例计算?”宋志安也不甘寂寞的开口。
    “你们……你们说给我,我不就知道了?不就是个数字?”方晴听到两个人噼哩啪啦说出一大堆,整个人有点懵,更多的是生气。
    “这些不止是数字,还有具体的情况,比如说,今年的葵花饼种植面积和去年一样,产量却翻了五倍,是什么原因?”周东一也忍不住插了一句。
    “什么原因?”曹丽清惊讶的问。
    周东一摊手:“因为去年种的稀疏,今年种的密集。”
    方晴立刻说:“这不就是了,你们说了,我就知道了。”
    “原因呢?为什么去年要种的稀疏,今年就种的密集?”周东一问。
    方晴又只得问:“为什么?”
    祝晓敏听周东一一句句把这几个人带坑里,忍不住笑一声,接口说:“你看,只一个向日葵,这些情况我们就要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你们说明白,我们为什么不用一个本来就了解情况的人来负责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