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安家庄的盛会
作者:恋上尘世美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最新章节     
    红星桥还在修。
    大石桥唯恐承受不住卡车的重量,轧钢厂的车辆班组选择的是亮马河北岸的土路过来的。
    还好趟数不多,百户人家,卡车加上厂里的三轮车,平均一辆车跑几趟就差不多了,没有下雨,土路还是能支撑的住,只是难免,会轧到一些田埂里。
    场面着实有些壮阔,十几辆开车,加上十几辆三蹦子组成的车队,在北岸掀起的灰尘,灰蒙蒙,黄岑岑,让对岸马路上的行人,看的都停滞了脚步,对着车队指指点点。
    头车的车斗正上方,两边的竹竿撑起了红色的绸布带,绷的直直的,上面写着红色的宣传标语《人民公社是桥梁,共产主义是天堂》,车斗护栏位置,则是插上了红绸布做的红旗。
    这是宣传科的干部们弄的,厂里难得有大事发生,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毕竟,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不热闹,就没有他们科室展现的舞台,要知道,李副厂长,在后勤处当处长的时候,科室对宣传科印象不是很好。
    这一次,他们可算是拿出了一身上下所有的本事,借着这个机会,把宣传工作大操大办。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车厢里,随着车辆逐渐靠近安家庄的村头,车斗里的鼓手,双手朝天一举,类似投降状,鼓槌上的红绸带,随风扬起,随着胳膊落下,带着节奏的大鼓声,彻底盖住了发动机的声音。
    真的是好不热闹,沉闷的鼓声响彻十里八乡,鼓手越敲越来劲,一看就是情绪上来了,动作也更连贯了,毕竟,是好久没有敲了,之前可能还有些手生,那鼓槌上的红绸布,跟着上下翻飞,跟红蝴蝶似的。
    “乓,乓,乓乓~!”
    宣传科肯定不止有会打鼓的,敲锣打鼓,敲锣打鼓,这俩乐器是分不开的,卡着鼓点的节奏,铜锣撞击时的金属声,也加入了这场宣传狂欢中。
    车身侧面,大红纸配上凌厉的毛笔书法,一个个跟贴福字似的,保持着菱形的排列顺序,从车厢侧面贴到车尾。
    什么。
    “搬迁进城,开启新生活,迈向美好的明天;共建美好新家园,开启新生活,搬迁进城~!”
    “政策暖心和谐搬迁景更新,春风化雨新建家园民欢心~!”
    “人民事业,政府办事为人民;~!”
    “跟党走,搬离旧房过满意新生活;听党话,住进新家迎新年新幸福~!”
    等等等等……
    基本上每辆车,都贴上了,可以说把牌面真的给到了安家庄的村民,以及政府来回协调奔波的办事人员。
    一系列的宣传标语,很符合这个时代的宣传特色,作为副厂长的李峰也就没有阻拦,大操大办就大操大办,本来对轧钢厂来说,就是一个喜讯。
    现在这是阵势拿出来,把这份喜讯,跟村民,跟政府,一同分享,每个人,在这里面,都做了自己的付出,轧钢厂是得了便宜的人。
    就跟农村经过红人介绍而结婚领证的新人,酒宴上,不光要和对方家庭客气,还得对红人客客气气,把人家好好感谢一遍。
    这叫什么,礼尚往来呐,大家都得了面子,政府也是一样,轧钢厂要是不会来点事儿,怎么体现他们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亮马河畔,孩子们的喧闹声,卡车的引擎声,伴随着热热闹闹的锣鼓声,这边岸上的大姑娘小媳妇,哪里还有洗衣服的劲,一个个站起身来,喜笑颜开。
    等每月可以吃商品粮,拿定额的肉票,布票,谁还会说他们是泥腿子,也就麦店村的人眼红罢了,但,谁让他们自己不懂得抓住机会呢,本来,这种好事,应该是轮到他们村的。
    “不洗了,不洗了,同志们,抓紧回村里,把秧歌给扭起来,他们轧钢厂给面儿,咱们也不能落了份儿~!”
    女同志人一多,自然有其中就会出现领头羊。
    娟子姐振臂高呼,一个个安家庄的女同志立马高声应和,白生生的胳膊,往身上胡乱擦了擦,抱起脸盆,一个个疾步往回走去。
    走在最后一位的,兀自停下了脚步,转身遥遥看着河对面众多羡慕嫉妒的眼神,傲娇的冷哼了一声。
    “你们那是活该~!”
    ……
    “嘎吱,嘎吱~!”
    “咚咚~!”
    随着车队逐渐停在了打谷场上,锣鼓声更是振奋人心,女同志们把大队仓库里的红绸布往腰上一栓,跟着轧钢厂宣传科的鼓点声,就扭起了秧歌。
    光这还不算,清脆嘹亮的歌声,也响彻在打谷场上。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人国家,人民地位高……!”
    “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
    整个安家庄,场面一片沸腾了起来,汉子们把打谷场让了出来,妇女们踏着欢快的节奏载歌载舞,不停扭动着自己的腰身,腰间的红绸布在空中上下翻飞。
    婀娜多姿的倩影,伴随着一片叫好声,孩子们欢笑声,击鼓声,交织在一起,把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们,也都吸引了过来。
    田埂上,碾子上,哪怕是谷堆上,都挤满了其他村里生产队队员,这喜庆的一幕,看在他们眼里,眼神则是十分平静。
    户口本铸就的高墙,今天打开了大门,小本本牵扯到的是劳动用工,住房,教育,还有其他社会福利等,对于村民来说,安家庄等于是鲤鱼越过了龙门,摆脱了城乡差异。
    但对他们来说,依旧得继续等待着,等待着,下一个“有缘厂”,相中他们这边,只是,这个时间,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哐当,哐当~!”
    “哈哈,哈哈,欢迎,欢迎~!”
    轧钢厂的干部职工们接连鼓着掌,从车上下来,喜气洋洋的看着村民们自发组织的欢迎仪式。
    看着轧钢厂的客人们鼓掌,站在打谷场边边的汉子们,也跟着鼓起了掌,甚至还有没拴红绸布的年轻人,也钻进秧歌队,跟着扭了起来。
    大队广播站,播音员也得到了通知,打开了广播,念起了朴实无华的广播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今天,是安家庄喜庆的一天,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朝y区政府,欢迎星火人民公社,欢迎红星轧钢厂的各位代表~!”
    “为什么说是喜庆的一天,因为,我~们~进~城~了,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的关怀下,红星轧钢厂的帮助下,安家庄有幸成为了红星轧钢厂即将新建的家属区……!”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党,感谢政府,也感谢红星轧钢厂,安家庄的全体人员,感谢大家的付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将用自己的行动,来回馈党和政府,回馈轧钢厂的良苦用心,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顺利完成这次搬迁工作~!”
    打谷场上的大喇叭,村头的大喇叭,清晰无比的把广播员的声音,传遍了四方。
    亮马河两岸的村民们,可以清晰的听见,每个人的神色,各有不同。
    锄草的,交水的,停下了手中的锄头,放下了肩头的水桶,目光无一例外都集中到了安家庄的方向。
    亮马河对面的马路上,甚至公交车的速度都停下了,车上的乘客,一个个都趴到了窗户口,用着羡慕的眼神,看向了河对岸,相互间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安家庄这运气真好,飞到枝头当凤凰了~!”
    有人忍不禁感叹的说道,从城里往外走,不用想,车上大半,都是去大兴那边的村民。
    “红星轧钢厂,是不是东直门那个,刚才是不是刚过去~!”
    “可不就是那个,人家厂效益好,还有驾校这个聚宝盆,你们知道多少人去学车,一个学生得交两百多块学费,啧啧,厂领导是能人,职工们,都跟着沾光享福~!”
    公交司机,同为驾驶员,倒是对轧钢厂,或者说平安驾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胳膊搭在车窗上,不时看看对岸的盛况。
    说起来,那叫一个如数家珍,把车里人的目光都吸引去了,京城爷们儿,不就喜欢侃么,听的人越多,那就侃的越起劲。
    “安家庄土地不小咯,这得盖多少家属楼?”
    “少不了,刚才你没看么,前头,那都开始造桥了,也是他们厂自己来建的,听说还是座大铁桥,能通车的那种,等路修好了,咱们公交车都得往那拐~!”
    档把一挂,司机师傅跟着就吹了起来,也不算吹,可能是收到了什么内部消息。
    “哎呦,那是的,盖那么多房子,得住多少工人,人多,公交车肯定也得安排上~!”
    “少说能住几千人,啧啧,厂领导有能力,真是好呐,可惜,没听说啥时候招工,要能进去,搞不好也能跟着上楼~!”
    “人家领导能力大着呢,听说还是年轻人,之前还上过报纸,驾校都是人家搞出来的,人家厂之前就分过房子了,直接让下面人自己分,公平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