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你敢立誓?
作者:相屿柳   被读心后全家黑化,我喝奶躺赢最新章节     
    曲晔故作诚挚的话语落下,刻意营造的宁静氛围中,他目光微垂,静候着万淑媛的反应,内心却暗藏着一丝得意与算计。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份精心设计的言辞非但没能打动万淑媛,反而激起了她的反感。
    她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微笑,“请你记住,我们的结合,即便是我的双亲最初亦曾持异议。”
    提及往昔,万淑媛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有对过往固执决定的遗憾,更有对曲晔表里不一的深恶痛绝。
    她的回忆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切割开岁月的表皮,露出底下斑驳的伤痕。
    曲晔的脸色微微一僵,显然未能预见到这样的反击。
    他正欲张口辩解,为自己找寻退路,却被万淑媛截断了话语。
    “即便面临阻碍,我也未曾有过丝毫放弃你的念头。是我以柔克刚,是他们的舐犊深情不愿我难过,这才点头答应了我们的婚事。婚后,你可曾感受到我父母对你有任何一丝冷遇?任何福祉,他们是否不曾考虑将你置于首位?”
    这一番话如同重锤,敲击在曲晔的心上,让他哑口无言。
    毕竟,万家的宽厚与万德荣的豁达,是他无法抹黑的事实。
    即便婚初偶感生疏,但也从未遭遇过公然的排斥或是责难。
    “谈正事便勿提陈年旧账,不必迂回曲折,更无需翻旧账。”
    曲晔的神情微妙变幻,对万淑媛的策略暗含不满。
    万淑媛则毫不退缩,她的话语仿佛经过千锤百炼:“好,既说正事,那便继续。你言我父故意刁难,试问,若你的女儿遭受夫家不公,你能否坐视不管?”
    言罢,她并未等待回答,而是自顾自继续道:“无论你是否能感同身受,我认为父亲对你的责备乃人之常情。他的行事有度,你的不满若不直言而选择背地里抱怨,岂不是有意破坏我们万家的和睦?”
    此刻的万淑媛思路之清晰,让曲晔大为惊异。
    他愣怔当场,良久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试探性地问道:“这些……是谁教给你的?我从未有心破坏万家的团结!”
    “你敢立誓?”万淑媛步步紧逼,态度坚决。
    原打算拉拢万淑媛站在同一阵线的曲晔,此刻恍然意识到事情的复杂程度远超预期。
    他僵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
    见此情景,万淑媛已无意再作纠缠:“你心中明白就好,我累了。”说着,便欲转身离去。
    曲晔急急欲挽留,连忙贴近,话风突变,语气中多了几分真挚与迫切:“淑媛,或许我过去忽视了你的感受,我的不对我会改正,也请你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日后尽量少回娘家,古语云嫁出去的女儿如水,一旦出门难以收回,你已在曲府多年。”
    对于曲晔的请求,万淑媛似乎早有所预料。
    言辞背后,那最真实的企图终于显露无疑。
    她以一种近乎冷漠的态度回应:“我回趟娘家,难道违法了吗?”
    这简单一问,却字字沉重,掷地有声。
    曲晔的脸色猛地凝固,霎时失去了往日的温润,紧随而来的摇头动作中蕴含着不易察觉的无奈与挣扎。
    万淑媛的话语自然而然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既然一切都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作为女儿,我心中思念爹娘,又为何不能跨过那熟悉门槛,重温一番家庭的温馨呢?”
    曲晔试图用柔和的语调解释,“我的意图并非阻止你回去,而是盼你能够适当减少那些长途跋涉回娘家的次数,毕竟路途劳顿,你的身子也要顾及。”
    此时的万淑媛,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仿佛是对这场无休止争论的厌倦。
    “如若你真心不愿意见我踏上归家之路,那么,我们不妨选择一种更为干脆的方式,和离。自此以后,我的脚步将不再受限,所行之处皆由心而定。”
    曲晔在听到那毅然决然的提议时,眸中闪过一抹难以置信,声音里夹杂着震惊与询问:“你,当真?”
    万淑媛的目光仿佛两道锋利的剑刃,直视着曲晔,其中的坚定不容置疑。
    她轻轻点了点头,“和离非同小可,岂能轻易言及?但此言既出,我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绝非儿戏。”
    曲晔的耐心如同逐渐枯竭的井水,言语间带上了不悦的棱角:“我看你是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怎会有女子轻率地将‘和离’二字挂在唇边?你可曾想过自己已然不再是青春年华,此际选择和离,外界的闲言碎语足以淹没你。更何况,我们的孩子们将如何自处?即使不顾及自身,难道也不为孩子们的将来考虑吗?他们,还有这个家,怎能承受得起你如此决绝的放手?”
    这一番话语,让她瞬间陷入了沉思,脸上紧绷的表情悄然松弛。
    曲晔见状连忙追加:“就算你狠得下心不顾自己,孩子们呢?你是否考虑过,一个女人在和离后所要面对的风雨与非议?到时候,不仅仅是邻里间的指指点点,怕是整个京城都会对你投来异样的目光。你以为万家就能够独善其身,免遭舆论的漩涡?所谓和离,听起来风轻云淡,实则却是尊严扫地之举。”
    万淑媛心里明镜似的,知晓曲晔这番看似关切的话语,实则是为了稳住局面的权宜之计。
    他的内心深处,并不甘愿失去她以及她背后国公府的强援。
    然而,这份缺乏诚挚的挽留,却成了唤醒万淑媛理智的一剂清醒剂。
    她意识到,纵使可以凭借一时冲动与曲晔走到和离的境地,但未来的路,何其漫长且未知。
    她无法永远依赖国公府的荫庇,况且双亲年迈,经不起更多的波折。
    若曲晔在外恶意中伤,万家百年清誉又将置于何地?
    孩子们正值成长的关键期,每一次变化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未来。
    一旦选择和离,孩子们将怎样在这复杂的人世间立足?
    那些流淌着自己血液的孩子们,是她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曲晔的不可靠,让她在思考和离的同时,也为孩子的未来担忧。
    他的性格中那份不稳定性,使她害怕在分离之后,孩子们会遭受不应有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