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东宋牧业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1410年2月18日,安州府(今澳洲中部弗德林斯市),安江县
    在辽阔无边、一望无垠的草场上,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少年身上裹着一件陈旧不堪的棉大衣,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半山坡上。他全神贯注地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本,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着,似乎完全沉浸其中,对周围的一切浑然不觉。
    在距离少年不远处的地方,散布着一百多只牛羊。它们或悠闲地吃草,或慵懒地卧在草地上休息。而在这群牛羊中间,有一只活泼可爱的牧羊犬欢快地四处奔跑着。它敏捷地穿梭于牛群和羊群之间,将那些试图跑远的牛羊逐一驱赶回来,忠心耿耿地替自己的小主人履行着放牧的职责。
    此时此刻,少年刘子源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名为《西行记》的书。当看到书中的唐僧一次次不听劝告,屡次被妖怪捉住的时候,他不禁有些愤愤不平,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道:“这唐僧怎么如此固执己见呢?每次都不听劝诫,结果总是被妖怪轻抑擒获。若是换作我是那孙悟空,干脆就抛下这个迂腐的唐僧,直接一个筋斗云翻到雷音寺去,把那真经自己取回来得了!”
    其实,我们所熟悉的《西游记》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其早期版本;到了元代,戏曲中更是出现了与之极为相似的故事情节。这些都为后来吴承恩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西游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东宋人在经过多年的改编和从中原的吸收之后,他们不仅对中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通过自身对天竺的征服和实地了解,逐渐在原来的《大唐三藏取经记》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一部更为宏大、更为精彩的作品——《西行记》(又名《西游记》)。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牧羊犬叫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这片宁静。刘子源恋恋不舍地将手中的书本放回挎包,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投向远方的羊群。他看到一头体型硕大、脾气倔强的公牛,竟然已经撞开了自家的牧场边界栅栏,领着十几只长毛羊窜入了别人家的牧场领地。这些羊儿们正欢快地啃食着地上鲜嫩的牧草,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闯入了他人的领域。
    见此情景,刘子源毫不犹豫地转身奔向十几米外的一匹小马。他动作敏捷地翻身上马,轻轻一磕马腹,那匹小马便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马蹄声响彻草原,扬起一片尘土。刘子源紧紧握住缰绳,全力追赶着那群失散的羊儿,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时把它们赶回自己的牧场,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刘子源快马加鞭,很快就追上了走失的羊群。他挥舞着马鞭,大声呼喊着,试图将羊群赶回去。
    可是那只领头的公牛却不肯听话,依然自顾自地往前行进。刘子源见状,心中一急,跳下马来,向着公牛冲了过去。
    他身手矫健地抓住了公牛的缰绳,用力拉扯着,想要阻止它前进。公牛却猛地一甩头,将刘子源摔倒在地。
    但刘子源并没有放弃,他迅速爬起来,再次冲向公牛。这次他用尽全身力气,终于将公牛制服,并将它赶回了自己的牧场。
    看着羊群乖乖地回到了围栏内,刘子源松了一口气。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骑上小马,继续放牧。
    东宋目前的牲畜存栏数,相比于几十年之前,竟然增长了整整四十倍之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产毛的绵羊群数量更是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爆发式增长态势。正是由于这种增长趋势,东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彻底摆脱了对波斯、阿拉伯以及西亚地区羊毛进口的依赖,成功实现了本土毛纺织工业原料的完全自给自足。
    羊毛产量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着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东宋朝廷为了改善牧羊业而进行的大规模投资。在这个时期,大大小小的牧场都纷纷围起了一圈坚固的栅栏,并开始兴修水坝和地下沟渠来进行灌溉。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改善了草场的质量,使得羊的个体变得更大,产毛量也随之相应增加。
    这些专业的牧人们,已经逐渐从过去那种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圈地者转变成为一块块面积各异的牧场的所有者。他们的生活完全依赖于放牧,将牛羊肉、牛皮、羊毛以及牛奶等作为商品,出售给中间商或者直接卖给附近城镇的食品加工厂,然后用换来的粮食以及其他日常用品维持生计。
    在蓬莱大陆广袤无垠的内陆地带,东宋王朝精心打造了一座座规模宏大的牧场。这些牧场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这里水草丰茂,环境宜人,成为了牛羊茁壮成长的理想之地。牧场里的牛羊成群结队,悠然自得地享受着这片肥沃土地带来的恩赐。它们的存在不仅为东宋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肉类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还为东宋培育出了一批批强壮矫健的战马。
    如今的东宋,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外部进口马匹了。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与草原地区的贸易往来,东宋的马匹供应得到了充分保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东宋朝廷愿意,他们随时都能够迅速集结起一支人数上万、装备精良的骑兵队伍。
    然而,东宋朝廷并没有满足于此。在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中,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海洋。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让东宋朝廷深刻认识到明朝水军实力的强大。于是,他们下定决心要加强自己的海军力量,以应对可能面临的海上挑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东宋朝廷开始投入大量资源,积极推动海军建设。他们招募优秀的水手和将领,培养专业人才;同时,不断改进舰船制造技术,提高舰队的整体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