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孩子王,再续
作者:哈雷星   山村孩子王最新章节     
    第三十二章、报名高考
    失而复得,洪振国并没有因此而欣喜若狂,只是根据原来的安排,买了该买的东西。
    中午,他请大家每人吃了一份2角5分1碗的肉,而且反复进行强调,此事就此揭过,谁也不许再提这件事
    提着精美的桂花月饼和1丈2尺蓝底花布,洪振国来到了洪祠学校
    毕老师也趁课间休息,来看望了洪振国,“振国,现在恢复高考了你知道吗?今天已经是11月25日,12月10日就开始大学考试,你准备一下,我给你报个名吧!”
    一听到这个消息,洪振国当然十分高兴,“怎么报名呀?”
    毕老师告诉洪振国说:“77届应届毕业生归学校管理,那么像你们这11年期间的初、高中毕业生,是社会青年,由公社招生办公室统一管理,凡是22周岁周岁以下可以参加中考,28周岁以下可以参加高考。”
    接着,毕老师又说,你是报考文科还是理科?文科考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和地理,理科考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还有政治是必考科,我建议你去考文科吧。”
    可是很快,洪振国又垂头丧气地说:“这只剩下10多天了,我们的高中文化课,本来就学得不扎实,我和秀梅都是抽时间自学了部分课程,毕竟是似懂非懂的。”
    洪振国这下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老师,我从哪里复习起呀?语文我可以把古文复习一下,还是有点把握。数学发了4册课本,第一册还没上完呢。政治、历史、地理这些课本都没有沾边。”
    接着又有点生气的说:“两年在学校插秧、挑大粪、种菜园等等,这些农活倒是干了不少,现在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复习了。”
    毕老师也是一声长叹,“一代青年也因此而耽误了。你这一说,看来秀梅也不必报名了,不过你还是报名去考一下试试吧,你的初中基础还是很扎实的”
    “好吧。”洪正国也是硬着头皮应承了下来。接着,他又转向了毕老师,“ 我还要去煤矿请个假,老师,请您帮我报个名吧!”
    于是来到了矿上,找到了大班班长张生虎,“班长,我要耽误一段时间,准备回家复习,参加高考。”
    班长皱起了眉头,“掘进工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样吧,我顶几个班,等找到合适的人再说吧。如果你不准备再干了,我去跟会计说一声,你明天可以把工资结清。”
    得到班长的全力支持,洪振国回到家就打开了数学书,着手复习
    可是这第一题他就无从下手去解,对复数的概念,在学校时老师也没讲,自己只是和李秀梅一起讨论过一些例题,现在也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想回红山中学去求助老师,来到学校,数学老师已经调离了洪山县,去了省城,无法联系到了,老校长也回了上海,其他各科的老师也都纷纷回城了
    只有班主任孙振西老师还在,可是孙老师也帮不上什么忙。其他的新老师还有几个是他的同学呢,都是有一定关系介绍进来的。那么,求助老师也是无望了
    怎么办呢?平时就没有认真地去学习,毕业后更是连书都没有摸到边了,这临时抱佛脚,是根本来不及了
    放弃参加考试,洪振国是不甘心的。语文他很自信,那就把其他的书找出来复习一下吧
    可是他找尽了所有的地方,也没有找到政治、历史、地理课本
    到学校找毕老师,看看秀梅的书是否还在
    可是到了学校才知道,秀梅所有的高中课本都被她的妹妹当做旧报纸3分钱一斤处理掉了
    自己回家一问,原来这些旧书,也被他的二弟洪振才卖给收废品的人了。这一本数学书还是落在柜底的衣服下面,没被处理。这下,想坐下来复习是不成现实了。无奈之下,就在10 多天时间里啃这本数学书吧,也好为明年参加高考做准备
    1977年12月10日,关闭了11年的高考考场又敞开了大门,全国近600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考生涌进了考场,站出来让祖国挑选
    这一年的冬天,洪振国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第三十三章、二次高考
    这次全公社只有18位社会青年参加高考
    7月6日这天下午,烈日似火。顶着骄阳,这18人但带着行囊,在公社教育干事谢从和的带领下,来到了洪山区粮站的一块晒场上
    那时许多地方还没有旅社。谢从和说:“你们今天晚上就在这里休息吧!一会儿我带你们去熟悉一下考场。”
    考场还是设在红山中学,下午 4点以前,任何人不得靠近
    在考场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洪振国回到了粮站的晒场
    他打来了一盆凉水,浇湿了晒场的一块地面,铺上凉席,就开始嚼起从自己家里带来的大麦炒面,每人只能领到1 瓷缸开水,还有一整夜,所以要省着点喝,因此,炒面只能干嚼
    到了晚上,整个晒场上“无人战斗机”就在耳边不停地轰鸣着,还不时给你扎上一针,痒吗?再来,裹上被单,照样给你扎一针。你不得不掀掉被单去拍打它
    这下,考生徐辉明看不过去了,“洪振国到我这来,我这里点了六六粉的蚊烟。”
    洪振国只好卷起凉席,挨到徐辉明的下风铺下
    他掏出自己昨天特地买的鹿茸牌香烟,递了一支给徐辉明,“我不会抽烟,你抽吧!”
    徐辉明接过香烟,点燃了,吸了一口夹在手上,“洪振国,你复习得怎么样了?”
    洪振国挠了挠头,“怎么说呢,我的时间实在有限,真正复习才十几天,能有什么效果呀?”
    徐辉明揪着自己的耳朵,“我虽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可是也像无头的苍蝇,乱蹦,达不到任何效果。”
    “哎,还是休息一下,备战明天的考试吧。”说完,洪振国躺了下来,又将被单把全身包裹起来
    第二天,他们准时抵达了考场
    上午考语文,试卷放下后,洪振国就认真地做起来
    第一大题得分10分,让人感到十分意外的是,居然是考标点符号,洪振国做得非常轻松
    第二大题是填空题,考的是单字逻辑,也就是考识字能力
    第三大题是考察关联词语的运用,这要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也不难
    第4大题是选择题,也就是修改病句,对洪振国来说,太简单了
    第5大题是作文题。作文是缩写,政治色彩相当浓厚。洪振国对政治不感兴趣,先放下了,就去做后面的题目
    后面考的是文言文,先主要考察文言虚词的运用,最后进行文言文翻译,洪振国依然轻松的完成了
    由于教室里没装电风扇,更没装空调,非常闷热 而洪振国还穿着厚厚的白土布褂子,他没有背心,也不好赤身露体。考场上更是不允许
    在回头做作文时,他刚把第一段缩写好,洪振国就感觉眼前一片漆黑,倒在地上,口吐白沫
    考场上配有急救医生,监考老师立马找来了医生,经过诊断是重度中暑。吞了仁丹和10滴水,虽然不碍事了,可是后面的考试他也没法再参加了
    两度从考场上败下阵来,洪振国也是一时提不起精气神来
    再回到小煤窑,就在第三天的大夜班里,由于和他同一个班组的工友戴长发,是小夜班和大夜班连班,太疲了,他拖着一筐煤泥,没留神,手触到了井下破皮的电线,倒地不起了
    因为在深巷里,巷道里还有积水,加上长时间没被发现,直到班长下来检查时才发现,实在是无药可救了。
    至此,洪振国倍感这个小煤窑的危险系数太大了,不能拿生命来挣钱,他必须辞别这个小煤窑,另谋生路
    第三十四章、当孩子王
    转眼到了1979年的下半年,在洪祠学校附设初中班任教的几位老师都陆续返回了城市里
    而毕彩云老师也满了55周岁,达到了退休的年龄。正好他的三女儿李秀芝年满18岁,可以顶职到粮站当一名会计,这可是国企职工,李秀芝很快就入了职。毕老师也就退休回家,安享晚年
    一时间,教师队伍人才奇缺,上面调不来人,只好在下面来挑选
    而毕老师的工作却也一直无人接替。因此,毕老师力荐洪振国接替他的教学工作
    正好洪振国要离开小煤窑,准备南下广州,去另谋生路
    这天,洪正国收到洪祠学校新校长陈林满和公社教育干事邱俊文的邀请,来洪祠学校当一个民办教师
    中学民办教师每个月能拿到19块5角的补助费,还能在生产队每年记 300个工分
    小学老师是300个工分,加6块钱的补贴
    待遇还是蛮可以的,红振国也就欣然答应了
    来到学校,陈校长向洪振国简单介绍了一下学校的现状,要求他接受中学一年级新生语文的教学任务
    陈校长拉着洪振国的手说:“听毕老师介绍,你的文学修养很好,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就成功地登上讲台,教学过叫做什么《冯婉珍》的这篇课文,是吧?”
    洪振国坦率地说:“是有这么回事,可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谈到文学修养,那陈校长就太抬举我了,几次参加文科高考,都名落孙山,还谈什么有文学修养,真是让人笑掉了大牙。”
    陈校长又十分肯定地说:“你就不要太谦虚啦,目前的教育形势,也是时不我待,教师队伍严重缺编,家长和学生的压力也很大,就我们公社来说,还有70%的人在校外没有书读。 今年小学升初中,是按照30%的比例,择优录取的,我们学校只招了一个班,有68名学生
    洪振国紧接着问:“他们都是附近的人吧?”
    陈校长摆摆手说,“不,他们都是这周边6个大队的人,还有几名是外公社的人”
    “不少同学的家我们离学校,有五六里远, 还是山路, 上过晚自习 ,就不能回家,只能在学校住宿
    “而这68名学生当中,有 19名是女生。其中有9个人,必须在学校住宿,男生要求在学校住宿的也有20多个人
    “毕老师说你是一个非常正直善良的人,那么了,这些在学校住宿同学的安全,就交由你来负责。”
    洪振国皱着眉头说:“这安全的责任,只需要有责任心,问题还不大。我就担心我没有经过教育系统专门培训,不懂得怎样开展教育教学,加上这个班这么大,恐怕不能胜任。”
    陈校长乐呵呵地一笑,“谁都不是天生的,只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着前进,教学相长嘛,今后只要有机会,就送你去进修。”
    陈校长继续说道:“教案你一定知道怎么编写了,我看过你在红山中学农民夜校扫盲班写过的教案,教学过程非常清晰,步骤很稳,教学效果听说也十分出色。”
    洪振国插过来说:“那可都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农民,教起来比较轻松哦!”
    陈校长点点头说:“是的,你现在面对的就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教学的模式肯定得转变,虽达不到整齐划一,不能让他们一二一齐步走,可也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哟!”
    洪振国坚定地说:“我既接受这个任务,教会他们扎实地学好语文知识,这是无可厚非的。”
    陈校长十分肯定地说:“我坚定地相信你能有把握带好这个班,不然我也不会大胆地把这个班的语文教学交给你,我的宗旨是:宁缺毋滥。”
    洪振国点点头,“我试着干一段时间吧,如果不行,你还是赶紧找上面要人哦!”
    陈校长摇摇头,“那不行,这不是试的事情,你答应下来,就要坚决认真的去做,知道吗?”
    说着,他又一指总务处,“一会儿你去把教学用品领了,就着手备课吧,明天正式上岗,我还要和教导主任陶老师去你的教室听课。”
    洪振国也是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勉为其难地接受下了这个任务,当上了真正的孩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