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水师
作者:随笔道人   南明义军最新章节     
    孟浚视察完舟山,在岛上待了三天,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火铳工坊内,最后吩咐刘拐子务必尽快将自生火铳运至苏州,随后孟浚马不停蹄,又乘船奔赴松江,准备去看看赵用平的水师组建情况,真真是忙的连轴转,赵用平已经传了信来,言水军人员已经募齐,兵源五千,只是战船打造的还不足便是。
    北方连连征战,而孟浚占据江浙后,漕运更是几乎断绝,许多靠运河为生的漕丁及船工都没了生计,而这些人就是水师中最好的兵源。
    而赵用平抵达松江后,一面搜罗船只,招募船工,打造战船,在松江各村镇招募水军,而赵用平还遣人偷偷过长江沿运河偷偷散布消息,用优厚的招兵条件,引诱这些漕丁和船工南下。
    不过数月时光,赵用平便已募集全水军,为了这水师,赵用平那是几乎掏空了松江府下辖上海,青浦,奉贤,金山,南汇,昆山,太仓各县的府库。
    等到孟浚见到赵用平时,孟浚几乎是认不出来,原来的赵用平仪表堂堂,双眼彤彤有神,可现在一看,双眼凹陷,身材消瘦,两鬓已经有些白发,几乎和离开时判若两人。
    孟浚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怎会如此”
    赵用平笑着说道:“都督,松江府百废待兴,昆山华亭几乎也空城,其余各县尚好一些,却也远不如昔,我这一来松江便是收拢流民,恢复生产,别看我这副模样,是累的,修养几天便好了。”
    孟浚叹了口气,轻轻拍了拍赵用平的肩膀,道:“辛苦了”
    “何谈辛苦,都督血战沙场,力挽狂澜,方有如今之局面,这才是辛苦”赵用平亦正色说道。
    二人闲谈片刻,孟浚才转向正题,问道:“如今战船打造的如何了”
    赵用平闻言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道:“都督,如今是水军兵源好招,船不好造,属下来松江大半年了,战船亦只造了六十几条,其中大型福船十五条,其余皆是小船,要想水师形成战力,怕还得大半年的时间”
    孟浚闻言也是点点头,万事无法操之过急,随后问道:“如今水师营是否已经开始操练”
    “水师每日都有操练了,都督是否要过去一观”赵用平问道。
    “好,不过看这天色已晚,明天早上去看看水师”
    ……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支水师正在进行操练,十余艘大船,配合数十艘小船,士兵们站在摇晃的战船上,显得有些生疏。
    船舷边,水兵们紧张地握着船桨,试图控制着战船的方向。他们的动作生硬,不时出现船桨入水过深或过浅的情况,导致战船行驶得跌跌撞撞。
    军官站在船头,大声呼喊着指令,但士兵们的反应却还是有些手忙脚乱,炮手们在战船上操作着火炮,他们努力瞄准目标,但由于对武器的不熟悉,和海上的波浪,射击的命中率极低。
    赵用平脸色微红,神情颇为尴尬地看向孟浚,压低声音说道:“都督,现在这已经算是好一些了!当初刚开始操练那会,把我气得差点儿吐出血来!”
    孟浚听后也是无奈一笑,苦笑着回应道:“知易行难,一步一步,慢慢来吧。”孟浚看着这些水师,和沈廷杨的水师部下相距甚远,无论是船只还是士卒。
    此时此刻,整个水师的操练场面看上去确实显的混乱无章,然而那些士兵们却并未因此而懈怠放弃,仍然在竭尽全力地继续操练着。他们或挥动旗帜,或操纵战船,每个人都专心致志,尽管动作未必标准规范,但那份执着与坚韧却是溢于言表。
    …………
    而就在孟浚视察水师之时,远在广东的邵武和永历两朝,终于是开始了兵戎相见,永历帝命总督王化澄遣将出师。当时王化澄正代丁槐楚为两广总督,本应督兵,但他“庸懦,且怀观望”,不敢动也。
    于是兵部右侍郎林佳鼎于是自请代王化澄出师,命其以原官同佥事夏四敷一起督率诸军,进攻广州。
    这时绍武帝获悉急命苏观生加以部署,苏观生便以番禺人陈际泰率师向肇庆进发。
    随后两支互相征讨之军于三水相遇,立即展开激战。而臣服于永历朝的靖武伯李明忠也率师赶来,混战之中,永历军大捷,绍武军被俘被斩,损失三千余人,陈际泰率残军溃败而去。
    而获胜的林佳鼎则洋洋自得,乘胜追击,势如破竹,直逼广州。三水之战的败讯传至广州,绍武帝大惊失色。
    苏观生遂派广州总兵林察率军抵御。林察与林佳鼎同姓,二人私交甚好。此次林察率领的数万士兵,皆是海盗出身。他依仗与林佳鼎的交情,唆使群盗假意投降。林佳鼎不疑有诈,便掉以轻心,率战船数十艘日夜兼程,乘胜追击绍武兵。不久,两军于海口附近的三山口再度交锋。
    此时,风向骤变,东南风骤然刮起,海盗们趁机用火器猛攻永历军船,林佳鼎的战船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士兵们纷纷弃船登岸逃生。然而,滩涂水深达三尺,人马深陷其中,全军覆没。
    激战中,林佳鼎中炮身亡,夏四敷投水自尽,李明忠仅率三十骑侥幸逃脱。
    且不说刚刚为战获大捷而欢呼雀跃的肇庆如何被这全军覆灭的噩耗惊得目瞪口呆。广州的绍武帝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即位后,大臣们屡屡向他禀报,称朝廷有精兵强将,大可不必担心敌军来犯,安心居正位,安享天子之位即可,邵武帝对此半信半疑,毕竟自己可是从福州仓皇而逃的,可此次大捷无疑打消了他心中的疑虑,他开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邵武帝甚至已经开始召集朝议,询问群臣是否北伐时机成熟,同时邵武帝向各地还在抵抗清军的督师总兵大将们发布御令,要求各级官僚皆听从邵武朝廷之令,而孟浚自然也在其中,邵武帝加封孟浚为江浙总督,统筹闽,赣,浙,南直隶等地军务,赐尚方宝剑,旗牌,仪仗,乐器等各类权势的象征。
    俨然一副以天下正统自居,而永历朝更是怒不可遏,而就绍武,永历双方兵力而言,绍武不如永历,三山口之捷纯属偶然因素。这一胜利着实令绍武君臣头脑发热,自以为强大无比。
    本就局促于广州一之地的绍武小朝廷兵弱饷乏,国力极其空虚,而此时清军还无暇顾及广东,永历朝廷决意再聚大军,再伐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