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太子的奏疏
作者:小康7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最新章节     
    萧敬虽不及刘瑾声名远播,却是太监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他早早入宫,迅速崛起。
    萧敬行事周全,文武双全,英宗时期即受重用,年轻时便获封六品太监。
    帝王更替,臣子易主,英宗去世后,萧敬被派至神宫监烧火。
    才华总会显露,有能力者终有其作为。
    成化年间,萧敬获宪宗赏识,重返宦官权力核心。
    他与东厂厂公尚铭交好,尚铭失势后,为避嫌,萧敬自愿守护皇陵。
    弘治深知萧敬的才干,
    即位后,将他召回身边委以重任。
    弘治三年,司礼监空缺,萧敬晋升总管,成为太监之首。
    弘治驾崩后,萧敬在正德年间依旧活跃,直至嘉靖元年退休,其退休待遇超越内阁大学士,创太监先例。
    萧敬于嘉靖七年辞世,大学士翟銮为其撰写墓志铭,杨一清则为其撰写墓表。
    历经五帝信任,晚年仍得善终,这非一时显赫的刘瑾所能比拟。
    萧敬闻言,险些从锦垫上滑落。
    太子,你在开玩笑吗?
    谁会在乾清宫当着皇上的面密谋?
    萧敬努力回想是否触怒了太子。
    没有啊!
    他又思索近期是否有所逾矩。
    也没啊!
    弘治听到太子的话,哭笑不得。
    为何你要捉弄萧敬?
    当着朕的面与总管密谋,不怕世人取笑吗?
    朱厚照连忙稳住萧敬。
    “萧总管稳住,我们开始密谋吧。
    ”
    萧敬向弘治求援,
    弘治挥手让萧敬听听太子要说何事。
    “殿下请讲,老奴洗耳恭听。
    ”
    朱厚照整理思绪道:“事情是这样的,《大明万年报》是我创办的,你应该知道,
    就算我开个报馆,也没人敢打主意。
    现在我要推广到全国,必然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来捣乱,
    本宫无意让外人沾光,你看这样如何?经营权我来掌管,监督权交予你,
    我们共同分割这份报纸的权力,到时候其利益皆归东宫与司礼监所有。
    ”
    弘治听到太子的话,不禁啼笑皆非,
    你说的不知天高地厚之人,指的就是那些文官吧,
    还要分报纸的权力,
    原本严肃的事情,太子一开口,仿佛成了见不得人的秘密。
    起初,太子创办报纸之事仅限高层知晓,
    自从那次报纸刊文导致一位官员下台后,朝廷上下都清楚报纸是太子的杰作。
    萧敬也是那时才领略到报纸的影响力。
    东宫和司礼监共享报纸权力,听起来确是不错。
    但我们在皇上面前如此密谋,这算怎么回事呢?
    然而,萧敬并非等闲之辈,瞬间领悟了太子的用意。
    此刻并非两人私下策划,而是太子巧妙地将弘治也拉入其中。
    太子私下找他与当着皇上的面谈,意义截然不同。
    二人当着皇上的面敲定此事,皇上必定会站在他们这边。
    再深思下去便有悖常理了,弘治虽仅此一子,若与他这位总管太监过于亲近,被弘治察觉,岂不引起猜忌?
    太子这招堂而皇之的密谋,真是高明啊!
    萧敬再次望向弘治。
    朱厚照紧紧握住萧敬的手说:“萧总管,你可别小看了报纸,虽每份只卖五文,但销量可观,你知道现在在《大明万年报》上刊登一则广告需多少银两吗?将来这利润丰厚,都将属于我们二人。
    再者,那些文官总与你过不去,你又无法反击,今后只要看哪位官员不顺眼,就把他的丑事告诉我,我帮你登报泄愤。
    你别不信,上次《大明万年报》一篇报道就使一个贪腐官员垮台,现在我的记者都被称作民间监察,不信你去打听打听。
    ”
    弘治忍不住笑出声,做了这么久的皇帝,还是第一次有人当面如此直言,别人在他面前总是正襟危坐,太子却偏要摆出一副奸臣姿态,还让萧敬不满谁就提供谁的丑闻,太子,你能正经点吗?
    萧敬老练世故,理解了太子的意思后,也懂得如何配合他演这场戏。
    弘治已笑出声,但他没有出言反对,那就是默许了。
    萧敬虽正面朝向太子,却转向弘治试探性问道:“那奴才一切听从太子吩咐?”
    弘治假装专心看奏折,未做回应。
    朱厚照一直在观察弘治的反应,他的沉默即为同意。
    朱厚照对萧敬说:“那这事就这么定了,切勿泄露给他人。
    ”
    萧敬都服了,太子竟对演戏上了瘾。
    随后,朱厚照起身向弘治禀告:“陛下,微臣与萧敬的密议已毕,臣告退。
    ”
    弘治强忍笑意,示意朱厚照速速离去。
    萧敬搬回了两个锦垫,又恭敬地站在弘治身旁侍奉。
    弘治沉吟片刻,开口道:“报纸是太子的创意,既然他有意经营,便让他自行处理吧。
    你务必全力辅助太子。
    ”
    萧敬低头应道:“老奴遵命。
    ”
    此刻得了皇上亲口允诺,萧敬心中石头落地。
    他心想,侍奉过三位皇帝,从未见过如此亲密无间的皇家父子。
    然而太子聪明伶俐,行事周全无疏漏。
    最关键的是,太子亲近太监,显然对文官抱有戒心,这对萧敬而言是好事。
    相较于文官,朱厚照自然更愿与太监共事。
    毕竟,太监的权力源自皇权。
    他们的忠诚度又高于文臣,
    万一太监出现问题,只需一道旨意,他们就得去守护皇陵。
    次日,太子关于制定报纸法规的奏折送至内阁。
    弘治朝中,太子递奏折尚属首次。
    三位阁臣传阅一番,奏折内容规规矩矩,
    提出制定报纸法规,算是太子自我设限。
    按照惯例,内阁需提出初步意见,即票拟,将意见写在纸条上,附于奏折供皇帝参考。
    内阁完成一定数量的票拟后,将太子的奏折置于最上,呈献给皇帝审阅。
    弘治看到奏折,交由司礼监批红盖印。
    于是,太子的报纸法提案得以通过。
    奏折再由内阁分发,交由官员执行。
    第三天,李东阳又发现了一份太子的奏折。
    太子提议在全国推行报纸,并设立报纸出版局,
    建议出版局由宫内监管,意味着报社的建立与发行皆由内廷太监管理。
    李东阳昨日就察觉到奏折的诡异,今日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