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今日召你来,是要密谋一事!
作者:小康7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最新章节     
    《大明万年报》的一角刊载了一则招聘启事,招聘单位正是《大明万年报社》,招聘职位包括编辑、记者、校对和排版等多个名额。
    周子封看到报纸上的信息,立即动身前往西山报名。
    《大明万年报》初创时,像周子封这样的读书人还在犹豫是否要在报社工作。
    随着报纸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报社员工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升。
    特别是记者这一职业,炙手可热,令人艳羡。
    前不久,《大明万年报》的记者柯言发表一篇文章,揭露了一位官员的贪腐行为和制造冤案的事实,该官员随后被查出诸多劣迹,最终被革职。
    柯言因此一举成名,成为百姓心中的英雄,读书人的楷模。
    柯言,一个连年落榜的书生,以普通士人的身份挑战权威,他成为了民间反腐的前锋,记者们也因此被誉为百姓的喉舌。
    提着竹编的公文包,他们在街头巷尾受到人们的赞誉。
    如今,官员们出入风月场所都小心翼翼,生怕被这些笔杆子揭露,一旦登上报纸,他们的声誉将毁于一旦。
    柯言之事引发朝廷热议,这份报纸的影响力令人惊讶,竟能左右官员的仕途。
    幸亏那位丢官的官员劣迹昭彰,无法狡辩,其他官员只能静观《大明万年报》的下一步动作,期待风波平息。
    报馆再次招募新人,众多科举无门的学子纷纷报名,尤其是记者岗位,他们渴望成为柯言那样的人物,为民请命。
    \&唐兄,你有些过于急躁了,这类事情告知我一声就好,一个县令职位罢了。
    \&
    在《大明万年报》的编辑室,朱厚照将自己草拟的新闻法规递给唐伯虎。
    唐伯虎心中满是愧疚,没料到自己的一时冲动竟耽误了朱厚照的大事。
    那时,那位官员贪赃枉法,庇护恶徒,颠倒黑白,将一桩奸杀案描绘成私通案,声称女子自杀,气死了受害者的父亲。
    唐伯虎拿到柯言搜集的铁证,怒不可遏,便将此事公之于众。
    朱厚照先前已警告过他,涉及敏感事件需与他商议,但唐伯虎在愤怒中忘记了这番话。
    看着朱厚照递来的文件,唐伯虎意识到自己行动欠妥,不是做错了,而是时机不对。
    朱厚照正致力于为报纸立法,推广至全国,此时正是关键期。
    以前未曾刊载此类消息,就是为了避开朝廷官员的视线。
    柯言的事件无疑给官员们敲响了警钟,让他们认识到报纸的力量远超想象,也加大了朱厚照计划的难度。
    唐伯虎开口道:\&殿...\&
    \&殿什么殿?叫我朱老弟。
    \&
    朱厚照见他要称自己为殿下,忙打断他。
    唐伯虎只好改口:\&朱老弟,是我鲁莽了,没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
    朱厚照微笑道:\&无妨,反弹迟早会来,正好借此机会看看谁敢跳出来反对,先杀鸡儆猴。
    \&
    朱厚照并非畏惧官员们的反弹,只是不愿麻烦。
    然而,即便麻烦临头,他也无所畏惧。
    朱厚照一直在低调发展,实施他的温水煮蛙策略,避免与文官集团直接冲突。
    这次围绕报纸权力的争斗,必然会使他与文官集团正面交锋。
    唐伯虎愧疚地说:\&看来我并不适合担任主编这个职务。
    \&
    朱照熙问:“你认为谁接手会更合适呢?”
    唐伯图原本只是出于礼貌提议,没料到朱照熙竟会采纳。
    他的脸色瞬间黯淡,才刚在主编职位上风光一时,现在却又看到希望破灭。
    唐伯图艰难地开口:“我建议祝枝山,他的才华不逊于我,而且作为副主编表现出色,尽管他是我的好友……”
    朱照熙没等他说完,“好吧,就决定是他了……”
    唐伯图正要解释自己与祝枝山的关系,但朱照熙已爽快应允。
    “……你们尽快交接,你也准备接手报社管理局的事务。
    ”
    唐伯图一怔,按照朱照熙的规划,全国的报纸都将由报社管理局管辖。
    这意味着他晋升了,未来要掌管全国的报纸。
    唐伯图激动起来,原本以为前程尽毁,打算重返风月场所,没想到朱照熙如此信任他,给了他如此重任。
    “……陛下……”
    朱照熙见他又要行礼,瞪了他一眼。
    他暗自叹气,身份暴露总带来麻烦,唐伯图眼中的敬畏显而易见。
    唐伯图连忙改口:“朱贤弟,我……”
    朱照熙说:“我们之间不必客气,近期你要辛苦些,好好训练新招的人员,将来报纸越来越多,多培养些主编人才。
    ”
    唐伯图用力点头:“贤弟放心,大哥明白。
    ”
    他清楚,报纸的掌控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各报的主编都得用自己人。
    未来,由自己培养的主编遍布各地,他无法预测自己的地位将何等崇高。
    接着,二人开始讨论制定报纸法规。
    法规的制定并不复杂,棘手的是之后如何分配报纸的权力。
    朱照熙明白,他不能单打独斗。
    他已经选择了盟友。
    离开报社,朱照熙返回皇宫。
    向弘治行礼问候后,弘治在批阅奏章时问:“太子有何事?”
    朱照熙回答:“禀父皇,今日并非为事而来,您忙,我找萧敬商量些事情。
    ”
    弘治和萧敬都感到意外。
    萧敬笑容满面:“太子有何吩咐,老奴遵命。
    ”
    朱照熙搬来两个锦垫,自己坐下,也让萧敬坐下。
    乾清宫中只有一张椅子,那是龙椅,属于弘治的专座。
    其他人来此只能站立,
    这几个锦垫是弘治对老臣的体恤,
    没有一定身份和资历的人无资格落座。
    萧敬不敢坐,
    朱照熙表示,你不坐,我也不坐,我们就站着谈。
    萧敬进退维谷,目光无助地投向弘治。
    弘治好奇于太子的意图,遂言:“既然太子允你坐,那就坐吧。
    ”
    萧敬听闻父子二人的同意,便谨慎地半个臀部落在锦垫之上。
    他在乾清宫为臣子捧了几十年的锦垫,如今自己坐在上面,还是头一遭。
    “殿下,您可否告知老奴,召见有何事?”
    萧敬心神不宁,揣测着太子今日的用意。
    朱厚照环顾四周,仿佛担心他人窃听他们的对话。
    “萧总管,今日找你,是要共谋一桩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