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各怀心事
作者:梨大工   穿越三国,从七擒孟获开始最新章节     
    其实诸葛亮得病的消息是封锁起来的,而封锁的方式,便是让句扶带着白毦兵外松内紧的进行守卫。
    不过一件事情,能瞒得过一时,也不能一直瞒住,其他人探听出消息,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最早觉察到事情不正常的,是丞相府长史杨仪。
    其实,诸葛亮这次病情发作,倒不是特别厉害,所以刺史府也只不过封锁了四天消息而已,四天后,一切恢复了正常,只是诸葛亮看起来更加憔悴了。
    但杨仪,毕竟是诸葛亮身边的属官,尤其是杨仪现在统管着汉中,雍州,凉州三个方向的粮草调运,这几天有好几份急件,当他派人送到刺史府时,都是句扶收下。
    而诸葛亮的面,他连见都没见,而且,今天许多囤积的公文一起被批复了下来。
    这四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杨仪也不禁联想了起来。
    其实对于诸葛亮接班人的人选,可不是所有人心目中都和诸葛亮心中的人选一样。
    像杨仪,认为如果诸葛亮真的去世,应该由他继续当丞相,即使不当丞相,至少诸葛亮的军职应该是他接过来。
    其实在汉朝廷,许多人也有这种想法,毕竟杨仪在正史上,年轻时便和刘备能交流军国大事,而且在诸葛亮北伐的调度中,前线以魏延作为诸葛亮之下的一号人物。
    而后线诸葛亮之下的一号人物,便是杨仪。说白了,杨仪就是汉军的参谋长。而且,汉军中的军纪官,也是杨仪。
    同时由于性格和工作的原因,杨仪和魏延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和睦,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是诸葛亮还有二人都能接受的费祎在居中调和。
    而魏延,作为现在汉军中职位最高的将军,虽说高凡,姜维两个人也是在坐火箭式的被提拔。不过魏延军中一哥的地位就连皇亲国戚的吴懿都得让着。
    高凡和姜维两人,显然差了些火候,因此在魏延的心目中,这个接班人应该是他,毕竟平定天下的大业,不交给他,难不成交给杨仪不成。
    而成都的李严,想法上则稍微清醒一些,知道诸葛亮不会交给他,但也正是因此,李严心中想的则是要自己形成一股气候。
    也因此,他近些年在益州,开始和车骑将军刘琰,劝学从事谯周交往更加的紧密了些。
    总之,这几个人,没有一个省心的。
    杨仪一边思索着,手上一边接过来手下递给他的一包酥饼点心,这是他不久前从凉州附近从凉州来的的胡商手里买来的,正好今天带去看么诸葛亮,顺带着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刺史府离杨仪的住处不远,杨仪也不坐马车,自己便来到了刺史府门口。
    而今天,门口的卫兵果然也少了起来,他问了门口的卫兵,卫兵说句扶带着卫队在练兵,今天不在刺史府。
    “丞相,我来看你了。”杨仪进了门,卫兵也不做阻拦,杨仪一脸热情,向着诸葛亮办公的大堂喊了一句。
    “哦,威公来了,快坐。”诸葛亮热情地招呼杨仪坐下,杨仪看着诸葛亮颇有活力,只是看起来稍微瘦削了些,感觉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余的。
    “丞相,徐邈和马岱他们在凉州干的不错,现在凉州,西域附近和我们的商业往来也多了起来。
    长安现在都能见到不少的西域商人了,这是我给您带的些点心,西域的。”杨仪说着放下了手上的盒子。
    “丞相近日身体可好?”杨仪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还好,几日前染了风寒,这几天好多了。”诸葛亮的语气里,听不出来一点瞒着人的话。
    “哈哈哈,那就好,大汉还要靠着丞相呢。”杨仪顺着诸葛亮的话说了一句,不过他总感觉有些不对头,毕竟如果真的是风寒,那就扶一个将军来刺史府看大门做啥。
    而且,他也有眼线啊,知道刺史府戒严后,他听到些消息说是高凡和姜维来述职,两个人和诸葛亮聊了很久才出的刺史府。
    杨仪又开始想了起来。
    “威公,还有什么事吗?”诸葛亮看着杨仪不自在的表情,笑着问了起来。
    “哦,还有一些后勤上需要您决断的事,我想需要您过问一下。”杨仪也是说的很自在,想掩盖住他来打听病情的想法。
    “哦,那就在这儿议吧。”诸葛亮和杨仪说了起来。
    其实,诸葛亮和杨仪也是相识多年了,对这个人的脾气秉性,诸葛亮还是清楚的,有本事,但没气量。
    在诸葛亮的心目中,杨仪现在的位置挺适合他,但如果自己的位置交给他,大汉可就不好说了。
    诸葛亮又何尝看不透杨仪的想法呢,只是,他想给杨仪留个机会,毕竟,他不可能因为自己的怀疑,就直接打倒一个自己的二把手。
    “丞相,丞相,我来看你了。”在两人正在闲聊时,魏延也是全身披挂,骑着马到门口后匆匆的丢下了身上的剑,然后便一把甩开卫兵的阻拦,进了刺史府。
    魏延手里则是直接提着一份礼物,匆匆的冲进大堂。
    “魏将军,这里是丞相府,你有些规矩。”杨仪看着魏延冒冒失失的样子,眉头一皱训斥了起来。
    “我来看丞相,丞相都没说什么,你多的什么嘴?”魏延不满的说了一句,便开始自顾自的拆起来自己带来的礼物。
    “哦,这不是魏国的潼关官防大印嘛。”诸葛亮看着魏延,笑着说。
    “我听句您病了,这不赶紧说带些东西来看您,也不知道带什么,正好带着这魏国的大印,来给您讲下潼关的防务。”
    魏延的借口,看起来比杨仪的还要拙劣一些。毕竟是武将,在人情世故这些事情上比不上。
    不过让诸葛亮好奇的是,魏延是怎么知道的呢。
    魏延一时间喋喋不休的和诸葛亮聊了起来,杨仪一时间没话说了,倒弄的有些尴尬。
    也就是诸葛亮在这,不然两个人可能又该吵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