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日不落帝国的解体,对抗这背后的庞大阴影
作者:此间人雄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最新章节     
    “阿鼎,你需要多少投放资金?”
    鲍玉港一脸坚毅道:“不管是多少,我个人出一半。”
    “哪能让你出呢!”邵维鼎摇头笑道:“我在全球投放广告,有一半的目的是为了我旗下的品牌。”
    “而且,这另一半纵然是为了港岛,这钱也不能让你来出啊!”
    “那你是想?”鲍玉港有些疑惑,搞不清楚邵维鼎的目的。
    “港府!”邵维鼎义正言辞道:“港岛纵然现如今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他们每年从我们拿走了多少钱?”
    “现在是时候出点血,为港岛做一做贡献了。”
    港英政府历经二十八任港督。
    麦理浩之前,港督都是由英国殖民地部的官员出任。
    这些从殖民地部出来的官员,想着的并不是好好治理所在殖民地,而是在这片土地上盘剥,肥了他们的口袋,为大英帝国进行输血。
    维持殖民地的和平与稳定,只是方便他们捞钱罢了。
    1971年,麦理浩上任,这位港督却是外交官出身。
    英国政府用他的目的,很简单。
    改善港岛的治理环境,提升英政府在港岛民众间的形象。
    可以说,也正是从麦理浩开始,英国人才算是认认真真想要治理好港岛。
    在他的治下,廉政公署、九年义务制教育、十年建屋计划,设立郊野公园、兴建地下铁路等等政策得到了推行。
    直接或者是间接助推了港岛的经济起飞。
    1975年的时候,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甚至于第一次来到了这片她从未涉及过的土地。
    仿佛接见她的子民一般,在港岛各地参观。
    还真别说,这一招十分有效。
    英国政府在港岛的形象开始变得正面。
    后世伊丽莎白二世死的时候,不少港岛人上街哭坟,痛哭流涕者不在少数。
    为什么短短几年间,英国的外交政策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原因很简单,因为二战时为了能够拉美国参战,英国被迫签订了自愿放弃海外殖民地的协议。
    二战结束之后,直到六十年代末,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就这么被解体了。
    港岛虽然说弹丸之地,但是对于那时的英国人来说,却也是弥足珍贵。
    所以,他们大改外交政策,施行柔性外交。
    第二十二任总督葛量洪曾言:港岛最后的归属,七成决定权在中国,三成决定权在英国。
    英国要想留住港岛这块殖民地,就必须要扩大这三成的胜率。
    而如何扩大?
    就是在1996年租期之前,将港岛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一个天一个地,自然能让对方知难而退。
    以港岛的繁荣为筹码,至少要拿到治理权。
    这是英国人的想法。
    所以,从七十年代开始,英国不余遗力的推进港岛的经济。
    麦理浩的十年执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直接改变了港岛整个社会面貌。
    1979年麦理浩满怀信心,秘密前往燕京第一次洽谈港岛的未来。
    结果,却是得到了强硬的回答。
    中国,也在1979年,进一步深化了改革进程。
    也在这一年,九龙仓之战打响。
    华人资本登上了港岛的历史舞台,英资却是开始了大撤退。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
    一切,都有因果可循。
    接下来十年,将会是英国矛盾的十年。
    他们又想继续推行一开始制定的政策,让港岛越渐繁荣。
    但是82年83年的谈判签订,又让他们举步不前。
    所以,邵维鼎,要想改变整个港岛的命运轨迹,要想在港岛这座城市,拿到尽可能多的利益。
    这十年,至关重要。
    不然等到91年那位“末代总督”彭定康上台。
    他的日子,可不会好过了。
    邵维鼎很清楚,这位总督的出身,既不是殖民地部官署也没有外交官履历。
    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客,他在上任前,就已经是英国保守党党鞭。
    港岛在后世为什么如此尾大不掉,十成的雷有九成就是这位埋的。
    很多人都有一个印象,就是明明八九十年代,港岛明星、港岛人都非常爱国。
    为什么到了二十一世纪,就感觉不一样了。
    不单单是内地经济发展起来了,穷亲戚阔了,港岛人心里有落差。
    更大的原因,还是英国对于港岛的谋篇布局,影响深远。
    为什么明明港岛制造业发达,到了后世就只剩下金融中心以及地产?
    这一切难道就全都是李家城为首的四大家族推动的?
    港英政府能用十年时间,将港岛由原本以轻工业为主,逐步转型以电子工业、金融业和地产为中心,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自然,也能花十年的时间。
    将这一切给一一摧毁。
    这些,他当然没有办法和鲍玉港一一诉说。
    但是......
    【购物天堂】【旅游之都】
    他提前赋予港岛的这两个概念,是他对这未来大势的一次对抗。
    人活一世,岂能碌碌?
    他要对抗的从来就不是李家城、李钊基之辈。
    而是,笼罩在港岛背后的庞大阴影。
    “让港府出钱?”鲍玉港不知道此时邵维鼎的想法,只是以长辈的视角替小辈思考着这个可能性。
    “这样,到时候我和你一起去面见港督。”
    鲍玉港面色严肃道:“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都全力支持你的这项计划,不管最后有多少资金缺口,我来给你兜底。”
    “有鲍老您这句话,那我就全力去办了。”邵维鼎听到这情真意切的话,心里沉甸甸的,这个时代,从不缺少热爱这片土地之人。
    鲍玉港笑道:“德国这边事情了了,我先回港,为你先铺垫一下,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去见港督。”
    两人约定之后,各自去办自己的事情。
    邵维鼎回到酒店。
    潘迪声就赶了过来。
    递上了一份名单。
    “鼎少,你让我面试的助理,已经面试完了,剩下这三个人,你要不要见一见,看看是选谁?”
    邵维鼎拿起手上的名单,上面三张照片。
    两女一男,其中一名女子,还是一名华裔,就读耶鲁大学法律学专业。
    另外一名女子,本地人,海德堡大学......神学专业。
    邵维鼎瞪大着眼睛,看向潘迪声,“这个人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