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均田之争
作者:画凌烟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最新章节     
    这一次来关中和前几次都不一样。
    这一次,刘禅是真的把都城迁到了长安来了。
    跟随刘禅一起过来的还有成都大量的公卿,以及皇室成员。
    迁都长安这个事,基本上就这么定下来了。
    李衡进入长安的时候,发现原本的长安城,也在扩建,路边堆积着大量的木材。
    大量的房屋拔地而起,甚至一条条街道也规划得整整齐齐。
    刘禅的临时行宫在北城,李衡跟着费下了马车。
    同行的还有薛良、董宏、杜预、陆抗、诸葛恪、文钦、丘俭、王广、朱据等人。
    这一次,无论是孙吴还是曹魏的降将都来了。
    王凌因为年事已高,而且今年徐州之战打得非常激烈,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他赶往长安。
    所以他没有来。
    其他人都来了。
    他们也必须来,他们再不来,京师传闻大将军拥兵自立的消息将会甚嚣尘上。
    而且再不来,这些降将将只知大将军而不知朝廷。
    “臣参见陛下。”
    还没有进去,刘禅带着人出来迎接。
    “大司马大将军,朕的大功臣!”刘禅大步走过来,一把握住李衡的手,情绪激动地说道,“好几年不见,想煞我也!”
    “臣也时刻想念着陛下!”
    接下来,是跟着李衡一同过来的这些人,一一参拜刘禅。
    刘禅表现得非常和善,总是笑眯眯,看起来不像皇帝,倒像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朕早就听说了你们的大名,你们能弃暗投明,回到大汉,朕心甚慰!”刘禅道,“朕今日为你们和大将军备上了酒宴,都随朕来吧。”
    “多谢陛下。”
    等进去之后,到了阁楼之间,众人才看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坐在那里。
    老者面容安详,隐约还透露出一股威严。
    “亚父,大将军来了。”刘禅激动地走到诸葛亮面前。
    “下官参见丞相。”
    “济安,来,快坐。”
    李衡坐到了诸葛亮的旁边,其他人也安排了座位。
    诸葛亮与李衡开始寒暄。
    文钦、丘俭、朱据等人看在眼里,他们都知道大将军是季汉重臣,是丞相诸葛亮一手提拔,丞相对他极其器重。
    但此时看见诸葛亮与李衡亲切地交谈,依然难免震惊。
    他们很难想象当世卧龙,对另一个人如此地关切。
    但转念一想,好像也是情理之中。
    这可是拿到了荆州和扬州,又逼得司马师在东南狼狈不堪的人!
    “丞相,我来为您一一介绍。”
    接下来,李衡一一介绍了这些人。
    “叔父!”诸葛恪情绪激动地站起来,眼眶突然就红了。
    “元逊,我早已盼你的到来。”诸葛亮也情绪激动起来,“你父亲一事,我都听说了,以后我这里就是你的家。”
    丘俭和文钦看得心里又震惊不已,汉丞相竟然也有如此温和的一面吗?
    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季汉君臣朝廷之间关系的融洽,这显然比曹魏的气氛要好了不少。
    接下来,诸葛亮与每一个人说话,并说出了他们过去的成绩,且对其表示了高度的肯定。
    例如提到丘俭,诸葛亮称赞丘俭在幽州的时候,出塞击败高句丽。
    等一切寒暄完后,稍后,姜维、张翼、霍弋、魏延、马岱等人才到来。
    王平也来了。
    而且李衡发现,这一次来的还有许多陌生面孔,这些应该是汉军新生代江陵。
    另外,朝堂公卿也都来了。
    “大将军!”看到李衡,姜维激动地走过来,“好久不见!”
    “伯约,别来无恙啊!”
    “一切都好!”
    如今姜维已经是车骑将军,常年的军旅生涯,也让姜维苍老了许多。
    又是一阵私议之后,最后酒菜才纷纷上上来。
    有诸葛亮在,刘禅不敢让舞女过来表演,今日就只有酒。
    等众人饮了片刻之后,突然有人站出来道:“大将军,在下尚书郎陈祗。”
    李衡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想着,陈祗这个名字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
    “大将军,陈尚书是大司徒许文休兄长的外孙。”费说道,“他是一个人才。”
    李衡再一看费,立刻想起来了这人是谁了。
    好家伙,这不是季汉三贱客之一的陈吗!
    所谓的季汉“三贱客”分别是黄皓、谯周,剩下的就是这个陈。
    黄皓现在还没有成气候,以后也难成气候。
    李衡以为陈祗也不会再冒头,没想到这就成了尚书郎,在尚书台办公。
    李衡道:“不知陈尚书有何事?”
    “下官对大将军的功业早有听闻,敬佩得五体投地,特意敬大将军一杯。”说完,陈祗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在下杜预,大将军已不胜酒力,我为他喝了这一杯。”
    说完,杜预将酒一饮而尽。
    “原来是荆州刺史杜元凯,失敬,失敬。”陈祗连忙露出了同样敬仰的笑容。
    “我早就听说了,元凯跟随大将军,立下赫赫战功,如此年轻,真乃我大汉栋梁啊!”
    “过奖,过奖。”
    杜预没有多说什么,直觉告诉他,这个陈尚书不是个好东西。
    杜预看了一眼人群中自己的父亲杜恕。
    杜恕现在是季汉大司农,九卿之一。
    杜恕轻轻摇了摇头,表示这个陈祗就不是个东西!
    “听闻荆州的均田,是元凯一手推行的?”陈祗继续问道。
    “是的。”
    “听说……”
    “陈尚书如果好奇,等酒宴结束后,我命人专门说给陈尚书听。”李衡打断了陈祗的话。
    “大将军……”
    李衡道:“现在是陛下设立宴请群臣的酒宴,酒宴上陈尚书要办理公务吗?”
    “大将军说得是。”
    陈祗这才乖乖闭上嘴巴。
    等饮了片刻酒之后,诸葛亮凑过来小声说道:“济安,最近朝臣在议论均田的一些问题,陈祗刚才可能是想提一些问题。”
    “多谢丞相点名。”
    “你也应该有所听闻。”
    “之前蒋公琰与我提起过。”
    “议论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有人认为均田之下,农民分散成各自的家庭,无法协同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