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天下何人不投汉?
作者:画凌烟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最新章节     
    第393章天下何人不投汉?
    和王凌来江陵的时候的表情是一样的,看到江陵城外整齐、平整的水泥路,诸葛恪的下巴差点掉在地上。
    再看到江陵城外那些浩浩荡荡的人群,诸葛恪再也忍不住了:“那些是?”
    “那些是江夏郡或长沙郡过来的人。”杜预说道。
    “竟如此多人!”诸葛恪忍不住感慨。
    “还有从豫州过来的。”诸葛融忍不住笑道,“南郡现在人丁已经比前年多了数倍。”
    虽然诸葛恪一直在皖口,但对于江夏郡和长沙郡人丁流逝这种事,他是有听说的。
    他一直很好奇。
    诸葛恪忍不住问道:“你们到底用什么办法,吸引来了这么多人呢?”
    “元逊因何来江陵呢?”杜预问道。
    “建业之争,日渐激烈,吴主纵能容我,恐怕其他人也不会容我,不得不离开建业。”
    诸葛恪叹了口气,却忍不住陷入沉思中,等走到江陵城门口的时候,他再一次忍不住问道:“来到江陵,他们就有活路吗?”
    “就是寄存商品的地方,很多商人将商品运输到江陵城,但当天不可能全部卖出去,又不可能堆积在渡口,就运输到城中,寄存在塌房,只需要给一些费用就可以了。”
    “也许那些权贵能阻止他们一时,但不可能一直挡得住他们。”
    杜预点了点头,他很喜欢诸葛恪的坦诚。
    “这话是何人所言?”
    “大将军?”
    杜预说道:“吴国税赋日渐繁重,百姓若是有活路,谁愿意远走他乡呢?”
    江陵城的主干街已经全部铺上了水泥路,非常宽敞,人们穿着不同服饰的衣服,行走在大街上。
    诸葛恪大吃一惊,这话还是第一次听说啊。
    “因为只要来了江陵,他们一家人都真的有饭吃了,真的有衣服穿了,他们的下一代,也将如此。”
    诸葛恪指着前面一条街,那里有许多人蹲在路边,等看到拖运商品的车过来后,就一拥而上。
    等他走进江陵城后,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副从来没有见过的画面。
    “如果来到江陵没有活路,就不会连续一年多源源不断有人过来。”诸葛融也感慨起来,“兄长可知有些人为了来江陵,抱着木头在云梦大泽中漂流,不少人死在那里,还有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力。”
    诸葛恪对李衡更加好奇。
    “那是塌房。”诸葛融说道。
    “大将军啊!”
    “那是何处?”
    有人驱赶着马车,上面装满了刚从渡口卸下来的货。
    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需要说些好听的话,那样只会徒增尴尬。
    “塌房是何物?”
    “这有此等地方,闻所未闻啊!”诸葛恪大感惊奇,“那边,那边的路边是……”
    “那是商行,路边的商行,江陵城不同于其他城,路边可以开设商行,只需要去牙门做登记,拿到商行文牒就可以。”
    “难道不是应该在里坊吗?”
    “江陵已经没有里坊了。”诸葛融说道,“自两年前陆逊统兵攻打江陵,那一次为了保卫这座城,江陵很多父老乡亲都战死,许多房屋也空了出来,官府对整座城做了重新建设,你看这路宽是过去的三倍,你现在走的这个地方以前是有人居住的,官府拆后,把那些人家也迁到了别处。”
    “没有里坊,不会出问题?”
    “江陵城里外有近八十万人,有十名县尉,每一名县尉下有三十名吏员。而且一城之治安,不仅仅与是否防备有关,还与百姓生活是否富足有关。”
    “若大多数百姓,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谁会去触犯律法犯事呢?”
    诸葛恪此时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而且他还看到有农人正在驱赶牛,还有人专门在大街上收集牛粪。
    在远处,有一个很高的柱子拔地而起,柱子里冒着黑色的烟。
    “那是何物?”
    “那啊。”诸葛融看了一眼杜预。
    杜预说道:“冶铁作坊。”
    诸葛恪一路都陷入沉思中,建业是吴国的都城,但是与眼前的江陵比起来,简直差了太远太远。
    等到大将军府后,诸葛恪在前堂等候。
    不多时,李衡出来了。
    “元逊!”
    诸葛恪看见一个青年大步走出来,他忍不住愣了一下:“阁下……”
    “兄长,这位便是汉大将军李济安!”诸葛融道。
    “恪见过大将军。”
    “不必多礼,我公务繁多,未能去迎接你,请不要见外。”
    “岂敢岂敢。”
    “坐。”
    “大将军请。”
    众人落座。
    诸葛恪开口道:“在下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实感匪夷所思,江陵之地,超出我的想象。”
    李衡笑道:“都是杜元凯治理?有方,还有叔长,以及南郡各县官吏。”
    “大将军有盖世之才!”
    “岂敢岂敢。”
    说话之间,有一老者大步走进来,虽然身形有些胖,但精神抖擞,目光如炬。
    “大将军,下官来迟了。”
    “王公,快入座。”
    王凌入座。
    诸葛恪看着王凌,王凌也看着诸葛恪。
    “我来介绍,这位是王彦云王公,汉征东将军。”
    诸葛恪霍然站起来,满脸震惊。
    王凌真的来荆州!
    王凌可是诸葛恪的老对手。
    这几年,诸葛恪一直活跃在皖口。
    皖口是吴军北伐的一条重要军事根据地,可以沿着河道北上寿春。
    诸葛恪多次向孙权提报北伐,虽然被孙权压下来,但他却在皖口极其张扬。
    王凌的斥候也一直盯着他。
    “这位是诸葛元逊。”李衡继续介绍道。
    王凌也站了起来,两人对视许久,然后相视大笑起来。
    “早就听闻王公大名,今日终于得见!”
    “老夫也早就听说了诸葛元逊的大名!也是今日才得见啊!”
    两人这一刻,竟然有一种默契,一种惺惺相惜。
    李衡举起一杯酒,对着王凌道:“昔日王公效命曹魏,驻兵于扬州,元逊效命于孙吴,驻兵于皖口,今日二位在江陵相见,已不同往日之敌,望二位忘却过往之仇,我等共兴汉室。”
    王凌和诸葛恪立刻端起酒杯。
    王凌道:“过往种种,何须再提。”
    诸葛恪道:“以后我等一同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