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王八活万年
作者:关中闲汉   逐龙少年志最新章节     
    把宝剑横在灵常脖子的人是汲蛮。他这么做并非得到了卢弃的授意,而是自发而为的。因此,猛然间见到灵常脖子上多了一把泛着青光的宝剑,卢弃甚至比灵常本人还紧张。
    灵常的为人,卢弃也是知道一些的。他虽然站在中尉府门外,骂过灵常,可是他很清楚灵常只是过于耿直,并不是坏人。
    另外,卢弃今天找灵常,是想说服他放了卢绾两人,并不打算和他起冲突。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话,他还会给灵常道歉的。
    可是,汲蛮的宝剑却横在了灵常脖子上,事情瞬间闹得有些无法收拾了。
    “大胆狂徒,你想做什么,赶快放下手中兵器!”
    中尉府的将校纷纷拔出腰间长剑,围了上来。
    卢绾和樊哙相互对视了一眼,两人也很无奈。
    卢弃想了想,望着汲蛮说:“少侠,要是没记错的话,你来中尉府的目的是来保护我父亲和叔父的,现在你这样,是何意?”
    “我在保护你。”汲蛮回望着卢弃,冷声说。
    “保护我,不需要把剑横在别人脖子上。”卢弃微眯眼睛,看了看灵常,继续说:“我虽然辱骂过中尉大人,可那也是迫不得已,为的只是惹恼中尉大人,让他把我父、我叔被抓之事报告给陛下知晓,除此之外,对于灵常大人的为人,我父子向来是敬仰的!可你现在这么做,分明是想陷我父子于不义,说吧,你真正的主子是谁?跟我家的死对头吕产有没有关系?”
    “哈哈哈!”汲蛮仰头大笑,很快笑出了眼泪:“燕王世子,你把我汲蛮当成什么人了,实话跟你说了吧,我汲蛮行走江湖,从来不依附于任何人,至于你说的那个横行霸道的吕产,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下次再见到他,必定一剑结果了他!”
    “儿啊,你是不是想多了,从昨晚到现在都是汲蛮在保护我们,他应该没你说的那个意思吧?”卢绾眼珠一动,望着卢弃说。
    “可他手中的剑现在还横在中尉大人脖子上呢。”
    卢弃努了努嘴。
    “算了,当我多管闲事!”
    说着话,汲蛮收回钝剑,身形一动,消失在了牢门口。
    “追,不要放走了他!”中尉府的将校立刻追了出去。
    与此同时,卢弃恭恭敬敬望着灵常一揖到底。
    “让中尉大人受惊了,晚辈给您道歉了!”
    “给他道歉,呜呜……”樊哙见状,眼珠子一瞪,就想喊嚷。卢绾看在眼里,立刻扑到对面的柴草中,捂住了他的嘴巴。“别掺和!”卢绾悄声说。樊哙不明所以,却顺从地点了点头。
    “如此说来,燕王世子并非真的看不上老夫这个西楚降将?”灵常瞟了瞟卢弃,幽幽地问。
    “这个自然,灵常大人身为西楚令尹时就已名满天下,只可惜晚辈年纪尚小,没法瞻仰尊荣,更没机会聆听您的教诲。”卢弃一脸真诚和愧疚,拱拱手说:“如今您为陛下守卫长安城,不但执法严明,不畏权贵,还让晚辈看到了忠心耿耿,勇于中立……”
    “好一句勇于中立,哈哈哈,燕王世子,果真好口才!”
    灵常大笑三声,胸中怨气荡然无存,头脑跟着冷静了下来。
    他很快回想起朝堂上皇帝刘邦对卢绾二人的有意袒护,萧何的置身事外,陈平因为多说一句,便遭到敲打,还有散朝后,吕后对他的拉拢和暗示……
    “世间最难的便是勇于中立啊。”灵常感慨了一句,转头看向了卢绾和樊哙:“我灵常只忠于大汉,并不受任何人摆布,燕王和舞阳侯昨晚若是真没饮酒,中尉府自会还你们一个公道的。”
    “那就多谢中尉大人了!”卢弃赶忙拱手感谢。
    灵常摆摆手:“本官不过是秉公执法,世子不必如此,至于你私闯大牢一事,按律应当处以罚金,请世子自行领罚去吧。”
    “这个自然,不过,在领罚之前,晚辈可不可以和父王和叔父聊几句?”卢弃点点头,望着灵常问。
    “罢了,本官就破一次例吧。”
    灵常想了想,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大牢。
    “儿啊,你这是要做什么?难道不知道为父的用意吗?”
    看到灵常的身影消失在了牢门外,卢绾立刻不解地问。
    “就是啊,你爹和我留在灵常这里才是最安全的,你干嘛着急给他道歉,让他脑袋冷静下来啊!”樊哙同样很迷糊。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卢弃嘴角浮起笑,望着卢绾把萧棠儿转达给他的《道德经》里的句子念了出来,然后望着卢绾,意味深长地说:“爹,您琢磨琢磨这几句的意思,还在这里待得下去吗?”
    卢绾眼珠子动了动,瞬间瞪大了眼睛:“这……”
    “正是您心中所想之人转达给您的。”卢弃点点头。
    樊哙想说什么,张了张嘴,又咽了回去。
    卢绾叹息了一声,眼神一点点黯淡了下来。
    随后,他抓住樊哙的双臂,轻轻地拍了拍,表情复杂地说:“哥哥今日才知道,兄弟你在长安的日子有多么不容易。”
    “哥,你怎么了?”樊哙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没啥,等出了这中尉大牢,哥哥我可能要做一阵子王八了。”卢弃苦笑着说。
    “如此说来,哥,你是要……”结合那几句《道德经》,樊哙终于理解了卢绾父子究竟在说什么,忍不住摇头叹息:“哎,他妈的,天下都是咱兄弟打下来的,现在却要向别人低头!”
    “低头未必是坏事。”
    卢弃在牢房外面接了一句,苦笑着说:“走进中尉大牢前,孩儿专门核实过,长安城十二座城门今天早上已经全封了,封城之后,所有进京奔丧的王爷都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俗话说王八活万年,我父王若肯自污,兴许会跳下砧板,重归大海。”
    “哎,只是苦了我哥了!”樊哙直叹息。
    事实上,作为久居长安的京官,樊哙比谁都清楚如今朝局的诡谲动荡。
    他之所以从卢家父子进城开始,就处处回护他们,为的就是保他们平安。
    如今卢家父子得高人点拨,终于看破朝局,决定自污其身,樊哙其实是为他们高兴的。只是,随着长安的封城,朝局就更加动荡了。樊哙欣喜之余,不免揪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