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董卓入京
作者:宸庭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最新章节     
    对于李相而言,父亲李基是陌生又熟悉的存在。
    陌生,便是李相自记事以来,便毫无关于李基的记忆;
    熟悉,那又是因为身边几乎人人都在说他,人人在得知自己是李基之子后,吴郡之内上至官吏,下至走卒,无不态度有所变化。
    “李基之子”、“国士之子”……
    这两个名字,几乎是李相懂事以来就伴随着他的成长。
    而慈爱的母亲大人,亦是自李相记事以来,便是被母亲大人夜夜教导如何断文识字,严格地要求着一言一行。
    反倒是白天前往郡守府之中与阿斗嬉戏,算得上是李相唯一的娱乐活动。
    且那在城中地位崇高的伯父刘备,对于李相也是宠爱有加,但有所求无不应允。
    可这并不代表李相可以肆意妄为,反而是被昭姬规范着在外的一言一行,这让李相心中对于那导致了这一切的父亲李基的感情无疑是异常复杂。
    原本,李相还以为李基对于自己的要求只会更加严苛,所以李相今日一言一行特别小心,生怕会遭到父亲的呵斥。
    且在父亲的询问之下,李相也是提吊着心地回答,希望能够得到父亲的嘉赏与认可。
    只是,令李相所没有想到的是,李基并没有认可或斥责,反而流露出的是关于态度却是这般的出乎意料。
    这让原本还与李基颇为生份的李相,骤然感觉到了一丝丝父爱。
    一时间,李相心中顿时涌起了一阵委屈,两手微微一张,就想要抱住眼前的父亲大人痛诉一番母亲对于自己的严苛要求。
    只是李基被刘备亲自送回,早就有门房迅速奔入府中禀报。
    因此这一会的功夫,昭亭侯府已是中门大开,昭姬脚步匆匆,满脸欢喜地亲自迎了出来,呼道。
    “夫君!”
    听到昭姬的声音,李基扭头一看那两年余不见,气质越发显得端庄典雅的昭姬之时,眼中一时却是再也容不下它物,迅速地站了起来朝着昭姬走了过去。
    这一下子,却是让刚刚张开双手的李相直接扑了个空。
    等李相反应过来之时,却是发现父亲与母亲似是你侬我侬地在一大群仆从婢女的簇拥之下,径直就往着府中走去。
    所有人,一时间都似乎忘记了李相的存在。
    唯有留到最后的门房正准备关上大门之时,这才骤然注意到还站在外面的李相。
    这让门房为之一惊,连忙凑了过来问道。
    “公子为何站在此地不与侯爷一同入府?”
    李相没有吭声,只觉得心中莫名升起了一种凄凉之感,微微叹息了一声,将刚刚原本心中涌起想要向父亲痛诉母亲的想法彻底粉碎。
    由此可见,相比起自己,父亲明显更在意的是母亲。
    李相小小的脸庞上挂着大大的惆怅,小小的身影也是缓缓地踏入了尚未完全关闭的大门之中。
    而接下来的数天时间里,李基一方面与久别胜新婚的昭姬温存,争取让李相再加个玩伴,免得小小年纪天天像个小大人那般。
    另一方面,李基则是翻阅着吴郡、会稽郡的各种文书,以确认着当下已经被刘备掌握在手中的吴郡、会稽郡这两年间的发展变化。
    商业、耕地、官道、工匠……
    在有了足够的良田作为底蕴的情况下,又经过了足足两年的安稳发展与休养生息。
    与天灾人祸频频的中原不同,吴郡与会稽郡的百姓反倒是渐显安居乐业,已是有了几分海晏河清的景象。
    其中,最让李基关注的便是吴郡与会稽郡的人口变化。
    虽说不可能年年进行人口普查,但从方方面面的侧面记录,也能大致推断当下的人口规模。
    吴郡的人口数量终是直追南阳郡突破了两百万的关口,就连会稽郡的人口也是突破到了一百三十余万。
    而且,这仅仅只是开端。
    随着百姓安居乐业,近两年新生儿的出生数量几乎是逐年飙升,想来今年只会再创新高。
    除此之外,李基这几天时间里也不乏宾客登门拜访,关羽、顾雍、徐盛、糜竺、简雍……
    有趣的是,这两年间协助治理吴郡有功,渐渐在江东与李基一并被称为“一李二张”的张昭和张完全没有登门拜访的意思。
    甚至,相当一部分与张昭、张走得极近的江东世家官吏,同样也是仿佛有所约定般的没有拜访。
    “有趣,看来我这个郡丞的位置,还当真不乏盯着的人。”
    李基笑着道了一句。
    而此刻站在李基面前,则是郭嘉与夏侯兰二人。
    与两年前还稍显稚嫩相比,如今的郭嘉与夏侯兰无疑已经成熟得多,这让李基反倒是有种一晃眼功夫孩子就拉扯大了的感觉。
    其中,这两年间频频与诸多士子饮酒作乐的郭嘉,整个人看上去就宛如是个风流不羁的士子,做派姿态也是尽显着随性,腰间所挂着的酒葫芦都大了一寸不止。
    相反,夏侯兰倒是完全没了曾经跳脱的影子,气质反倒是有种稳重且老气横秋的感觉。
    而郭嘉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李基话语中所指的意思,道。
    “在二张眼中所能看到的或许仅有江东一地,尚且以为先生既已受封为辽西郡郡守的侯爷,不日便会离开吴郡前往辽西郡赴任,此刻不与先生接触,亦是情理之中。”
    李基微微点头,对于郭嘉能说出这个答案毫不意外,然后又转目看向夏侯兰,问道。
    “那明正认为,吾该如何作为?”
    夏侯兰沉思了一阵后,方才答道。
    “吾谨以为,先生当置之不理,如此既能彰显大度,又不至于让主公麾下显得只有一个声音。”
    李基打量了一下夏侯兰,也是微微点头,道。“明正亦不错,进步颇大,能看到这一点相当不错。”
    此言一出,令夏侯兰暗自略微松了一口气。
    只是,一旁站着的郭嘉瞥了夏侯兰一眼,眼神中有些无奈。
    相当不错……
    言下之意,实则是还有进步的空间。
    只是郭嘉也清楚夏侯兰本就只是中上之姿,即便刘备与李基都有着重培养对方,但夏侯兰始终还是有所不足。
    虽说郭嘉与夏侯兰的性子天生不合,但暗自觉得可惜的郭嘉心情多了些不美,下意识拿起葫芦就想美美地品上一口。
    可郭嘉考虑到李基不喜白日酗酒,也便是又将葫芦给挂了回去。
    事实上,李基的心中也确实有些失望,但也明白天资之事不能强求。
    并非是说夏侯兰的回答是错误的,而是夏侯兰仅仅就事论事,这是不够的。
    不观全局者,一角必有疏漏。
    以着天下大势而论,乱象日益显现,对于刘备集团而言,在内部玩平衡自会是一种愚蠢的内耗。
    李基纵容着二张的存在,也不是单纯为了让刘备麾下多出一个声音,避免来自于刘备的猜忌,而是为了让二张把江东世家的力量都暂且引出来。
    如此一来,既能让江东世家的力量一点点地由暗转明,也能更方便李基集中引导或处理世家。
    因此,关键的从来都不是二张,而是以着二张为代表的江东世家。
    当然,现在依然还不是李基处理“二张”的时候,他们的存在尚有大用。
    “同在主公麾下,个人矛盾无足轻重,只要二张皆为主公尽心尽力即可。”
    李基先是道了一句,为此事定性后,目光重新落在了郭嘉与夏侯兰的身上,开口道。
    “奉孝、明正,你们俱已成材,也不便再为一小小书童蹉跎人生,吾欲为尔等在主公麾下安排去向,不知尔等可有异议?”
    对此,郭嘉与夏侯兰自是早有心理准备,也知此次李基特意召他们二人到此是为了此事。
    因此,郭嘉与夏侯兰均拱手而拜,道。
    “愿听先生安排。”
    “此事我已提前向主公禀明,奉孝便暂为军中主簿,明正便暂为军中军正。”李基开口道。
    “喏!”
    郭嘉与夏侯兰均是直接答应了下来,并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情愿。
    不过,这两个职位的不同,也从无形之中表露出了李基对于郭嘉要略微看重一筹。
    主簿,名义上是负责管理军中大小文书,实则却是能随时旁听参与到各种事务的决策。
    至于“军正”,所掌的便是军中军法,负责军法监督以及军法执行,显然是准备开始培养夏侯兰独掌一军的能力。
    而随着一则来自洛阳最新的情报传来,李基的眉头忍不住重重地跳了跳。
    【洛阳大乱,大将军何进被杀,张让、段等宦官挟持天子刘辩逃至北邙山,由董卓所救驾,而后董卓率大军进驻洛阳,接管洛阳驻防……】
    还不等李基去细细思考此事,夏侯博便被刘备派了过来相请去商议要事。
    知道刘备是得知“董卓入京”而坐不住的李基,也不耽搁,直接随着夏侯博前往府衙。
    对于李基的忽然出现,府衙之内的诸多官吏颇为讶然。
    不过李基没有去理会那些大小官吏的反应,直奔着平日刘备处理文书的侧厅所在。
    李基才刚刚一进门,刘备就是一副颇为上火的样子迎了上来,这让李基下意识地开口道。
    “主公,基知道你此刻颇为着急,但还请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