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巡察轩使
作者:言页   姬周八百年?大周:我千年起步最新章节     
    “陛下,您忘了?宋尚书上月已经病故了,您还追封了他为‘少师’,追谥‘文宪’。如今的司法部尚书乃是赵安仁,需要请他前来吗?”
    “去请吧,就说朕有要事与他相商。”
    柴宗训确实是贵人事忙,忘了司法部尚书早已换了人当,幸而童海提醒了他。
    赵安仁听闻柴宗训急召,连忙撇下手中要事,前来见驾。
    “陛下圣安。”
    “赵尚书接手司法部之后,眼下可有难处?”
    “多谢陛下体恤,臣方才接管部内事务,还需一段时间才能了然于胸,各项要务还得诸位内阁大学士不吝赐教。”
    客套话说完之后,柴宗训开始进入正题。
    柴宗训先是让童海,将他此前在巡游过程中,亲自惩治的那几宗贪腐案卷,交给赵仁安。
    而后,柴宗训还让赵仁安细谈了一番元利元年至今,朝廷所查贪腐案的情况。
    “陛下,恕臣直言,陛下所立之监察院,已使汴京城的官员贪腐案,下降了许多。唯一的不足之处便是,监察院所能钳制的范围越大越远,其弊端就越明显。”
    紧接着,赵仁安分别用京北府、京南府与河间府三案来举例,其中还不乏有监察院的人,枉顾自身,甘愿沦为地方官员欺瞒朝廷的走狗,继而获利无数。
    “陛下一番巡游,三地贪腐之举得以显现人前,可见只要朝廷下定决心清查一地,多少也能将当地的贪腐毒瘤挖去一部分。因此,臣请旨,朝廷可派遣钦差,由内阁各部人员组成,不循旧制,巡游天下,为陛下耳目,惩治贪腐。”
    柴宗训的精神为之一振,赵仁安所说,不就是后世不定期的巡察之举。
    不得不说,此法对于解决大周目前的贪腐情况而言,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此策甚妙,朕即刻与内阁商议,尽快将其施行下去。既然此策出自司法部,那往后便由司法部主理,各部配合行事,定要澄清我大周吏治,一扫贪腐歪风。”
    第二日,内阁六大学士齐聚福宁殿,与柴宗训共商巡察贪腐之制。
    首辅毕士安对于赵仁安所提之建议,极为赞同,不过他还有所补充。
    “陛下,军政乃是大周两极,臣以为军中也需兼顾,毕竟贪腐不限于文官,武将也有不少机会敛财。就好比户曹军司,自高指挥使离世之后,臣听说新任的指挥使张忠,已在司内自纠自查,清查出了不少过往弊案。”
    户曹军司高怀德死后,柴宗训因其过往军功卓着,追封其为“少保”,追谥“武壮”,并升任原禁军将领、治河有功的张忠,担当户曹军司指挥使一职。
    张忠家中世代务农,十分仇视权贵贪腐之事,因此一上任,即在户曹军司中,惩贪除恶,查办不法之事,动静都传到柴宗训这儿来了。
    “毕首辅所言不无道理,若要立下巡察之制,军政必须一视同仁。”
    李沆也站出来力挺毕士安,假如柴宗训只对大周文官开展巡察,武将一侧的贪腐岂非无人去管?
    吕蒙正等四人也十分赞同毕士安的意见,只是今日只有内阁成员在,这针对枢密院的制度,仅有毕士安、李沆两个副使在此,怕是会惹人非议。
    柴宗训唯有将张永德几人也请来相商,暂让内阁诸臣稍待片刻。
    没过多久,张永德几人奉旨前来。
    此刻,福宁殿中几乎集齐了大周军政诸臣,场面罕见。
    张永德见内阁六大学士皆在,忙问道柴宗训召见枢密院诸位副使,所为何事。
    “朕有意,设立一职,时不时召集内阁、枢密院中人,巡察天下,查办贪腐,不知枢密院几位副使觉得是否可行?”
    今日五位枢密副使皆在,毕士安与李沆已然表态,眼下就看张永德三人的了。
    曹彬与潘美皆是从实战军司升上来的枢密副使,最是清楚,军中若出现贪腐,影响的不仅是一场战争的胜负,还有无数士卒的性命。
    海军力量乃是日后大周立足万方的基础,火器军司则是海军司的双翼,曹彬与潘美自然赞成此策,如此一来,军中贪腐势必能得到遏制。
    眼见曹彬与潘美已然点头赞成,张永德也不再坚持。
    “陛下,巡察军中武将,臣认为还是由文臣来担当为好,以免武将军权过重,恐危及社稷。”
    张永德的想法很简单,若是让军中自查,那谁握着这些足以撼动周军的秘密,那人不就可轻易行篡逆之举,废帝自立。
    柴宗训听罢,也颇觉有理。虽然眼下大周军权尽归枢密院,且由文武共掌。
    地方上,军司统兵练兵,战区指挥作战,但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有强将在私下积蓄力量,意图不轨。
    为防不测,中部战区的重任,一直皆由柴宗训信得过的李筠担当,往后也会交由大周天子的亲近之臣来担任。
    “既然诸位已有决议,那这巡察之制便定了,朕过几日就下旨施行。”
    文臣武将皆在猜测,柴宗训突然召见内阁六大学士与枢密院诸位副使,究竟是在酝酿什么大事。
    几日后,众人终于知晓,柴宗训与他们共商了什么。
    元圣六年末,大周设立“巡察轩使”一职,且不定员额品级,由司法部派员担任,枢密院、内阁各部皆派员参与巡察,不设巡察限制、时间,大周军政各部、地方州府等,皆巡察范围之内。
    巡察轩使唯天子之命是从,不受任何势力干扰、左右。
    巡察完毕,官员各归本位,领旨交差。
    巡察诸臣皆有官职在身,所接不过临时差事,不必重新选任官员,一举数得。
    乍一看,巡察轩使的职权不小,但只在官员贪腐一事上有发言权,其余诸事,巡察轩使不可随意插手、过问。
    且巡察轩使受监察院节制,直属天子,参与巡察的官员也需回避任职各部,避免出现自己人查自己人的情况发生。
    柴宗训还有旨,日后有何新的难题出现,再行补充,并定于元圣十年开始,正式施行巡察轩使之制。
    大周定下此策后,反倒要在三年之后才施行,不少朝臣心中皆感疑惑。
    内阁几位大学士与枢密副使,猜到了柴宗训的用意,不过选择了默不作声。
    他们只是让家中子弟、门生故吏,若是手中有来路不明的黄白之物,尽快在三年时间内物归原主,这个“主”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很多人。
    直到此时,众人才明了,巡察之制在柴宗训下旨的那一刻已经开始了。
    眼下,柴宗训将时间设在元圣十年,就是想要给众人一个自我赎罪的机会。
    时间一到,若还有人顶风作案,等待他的唯有死路一条。
    “陛下是想‘缓治’,而不是‘急治’,臣妾可有猜错?”
    “烟儿所言不错,朕的本意乃是惩治贪腐,并不是扰乱大周朝局。此策一出,若是一点缓和的时间都没有,朕恐不少人会铤而走险,那朕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柴宗训自知,贪腐之事自古皆有,历朝历代皆不少见,治理起来也相当困难。
    唯有逐渐从人治过渡到法治,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贪腐之风。
    如今巡察轩使虽只是唯天子之命是从,日后柴宗训必然会将其写入大周律法,成为一项定制,让后世之君继续延用。
    李云烟也觉得三年之期甚好,起码给了大周朝臣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巡察之策,乃是内阁与枢密院共商之举,他们自然不会让手下之人违逆圣意。
    此处,已经剔除了大周大部分朝臣,至于剩下的,李云烟自认他们也没那个胆子。
    “朕想着,如今大周国库充盈,皇家库房也有了不少盈余,日后各部官员的俸禄,也不是不能往上加一加。朕想着得让他们手里有活、兜里有钱,辅以刑罚、恩加子孙,也许才能还大周一个清平之世。”
    “陛下对待朝臣,已是十分宽厚,不必过于苛责自身,自古为人君者,百姓才是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