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有交情大家用
作者:v奔跑的蜗牛v   你好,1976!最新章节     
    郑卫民最近没见着韩亚文,估摸着他正在火车上忙活着;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一万袋化肥还运不完了?
    疑惑之际,各地的信件都在绿色的邮政车里到处飞,他也收到了来自陕北的信,是徐志全寄来的。
    晚饭后回到宿舍,孙东风给带了过来,他精力旺盛,喜欢跑来跑去。
    撕开之后,郑卫民嘀咕道:“难怪亚文一直不回来,敢情还真加码了。”又看了看,徐志全在信里面还感谢了他。
    “卫民,多亏了你的面子,县里面要把秀莲给安排到教育局了。我这个心总算能安稳下来了,下面就等着奋强考学了,等到他考上了,可记得回来喝杯酒……”
    徐志全不知道郑卫民在北京是什么样子,但郑卫民既然能掏一百块钱给他用来拍照,那火车票肯定就不成问题了。
    不管是中专还是大学,总得让奋强加把劲儿;要是真的考不上,再托关系让奋强去当兵。
    郑卫民没想到徐志全还能借到这个东风,这个大队书记还真是能人。
    另外一边,郑卫国的信也到了北京。
    郑刚在单位先看了,老大和老二竟然约好了回来的时间,两个人都要在五月初回来。
    这可真是太好了,那个时候三儿还没放暑假,一准儿能找到人。
    办公室里,张主任看着郑刚脸上的喜意,忍不住问道:“老郑,遇到什么好事儿了?怎么那么高兴?”
    郑刚把信收好,笑眯眯地说道:“我家老大老二要回来探亲了。”
    “那确实是高兴事儿。”好多人家的孩子都在外面当兵,回来探亲的次数同样有限;但张主任转念一想,好像有些不对劲,郑家的老大和老二回来的次数也太少了吧?上次回来是什么时候?他竟然想不起来了。
    这老郑家的俩儿子竟然还能一起回来……张主任脸上浮现一丝丝的笑,那这肯定是和三儿子也有关了,要是不全家出动,恐怕是劝不过来。
    回来好啊,回来又有热闹看了。
    下班回家,家里的门已经开了,袁秋在里面择菜。
    “老大来信了,说和卫东一起回来,在五月初的时候差不多能到。”
    “总算能踏实一点了……”袁秋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踏实,但她感觉三个儿子在一起话总能多说几句了吧?
    她忽然又有些遗憾:“要是军儿也能回来就好了。”
    这么多的人,谁也比不上赵军的话好使,要是赵军能回来,哥几个凑一堆喝点酒聊会儿天,那效果绝对好。
    不过总算能有点盼头,就算劝不回来三儿,起码也能见到两个儿子。
    几天之后,韩亚文把最后一批化肥运到了黄原。
    火车站旁边,原北县的一群人在卸货。
    化肥气味难闻,但过来的人脸上都有着笑容。
    呛一点便呛一点,这都没什么关系。
    韩亚文和马主任在一旁抽着烟在旁看着。
    “亚文,有了这两万袋化肥,今年咱们原北的缺口能给补上很多,农业生产压力比附近的几个县要小很多。”
    “夏天不是要种玉米了么?我还来。”
    马主任高兴地说道:“能行。”
    韩亚文也挺得意,两万袋,生生多出了一倍;同化肥厂那边往来几次,夏天的化肥竟然也预定到了,数量还没谈妥,但韩亚文心里有数,下次至少也能拿到两万袋。
    这比预想的还要好,本来他还挺犯愁后面干点啥好;人是不能闲着,坐吃山空的感觉真不好,他得动起来。
    忙活了将近一个月,韩亚文兜里的钱像雪球一样滚了起来;刨去给化肥厂和火车站的提成,他兜里现在有二十万冒头;在北京这个钱不好存,但在黄原,特别是原北,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大家谁不知道他韩亚文?
    在原北开了个户头,他把钱存了进去;韩亚文清楚记得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数钱时候的惊讶表情,还没有私人能有这么多存款。
    但身上不带钱也不行,回去还有事儿呢;卫民的钱不用急着给,那小子就不是个擅长花钱的主儿,但其他的几个领导还是得感谢一下,这个回去要和卫民商量一下。
    马主任这边把化肥搬完,便对韩亚文说道:“王县长专门交待了,让我带着你走一趟原北,要请你吃个饭。”
    “哎哟马主任,这哪用啊?我现在是归心似箭,想着早点回家了。”
    “啊呀,那可不成!我要是不能把你带回去,要挨骂咧。走嘛,明天县里派小车送你来火车站,不是还有一些酒什么的?正好带着一起。”
    原北县,王城的心情并不是很好。
    他们搞到了两万袋化肥的事情瞒不过地区的领导,这两万袋化肥放在原北县,能极大缓解当地的肥料紧张,但其他县的缺口却没有地方可以弥补。
    原南县不必说,那是全地区最好的县,财政和产粮都排在第一;和原北中间还隔了市区这么一大块地方;但原西和原东就不一样了,和原北正经接壤,原北这边弄到平价化肥的消息传得很快,已经到这两个县的农民耳朵里了。
    农民一知道,那县里的领导就知道了。
    也不知道是谁专门跑了一趟地区,找田专员说了一通,结果地区来了指示,让原北这边把剩下的平价化肥转一些给这两个县。
    苗书记在养病,田专员专门给县里的孙书记打了电话,让他挪一些出来给兄弟县。
    挂掉电话,孙书记就一肚子不高兴,这可是原北县靠人情拉来的,当年王城一个示好的举动让郑卫民记到现在,他不管那个叫韩亚文的能在中间获得什么好处,他只知道原北的农民能拿到平价化肥。
    借着这一波的东风,孙书记还想着大展拳脚干一番,让今年原本的粮食产量再上一个台阶,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有心人盯上,还捅到了地区领导那边。
    “独食难肥啊……”孙书记很是纠结,机会就在眼前,但又要顾全整个地区的大局。
    县里面的几个负责的同志都在劝他:“田专员老家可是原西的,原东的咱少给不给都能行,可原西的……给少了恐怕不好看……”
    王城也知道了这个事情,能多出一万袋毕竟是意外之喜,再多要恐怕人家韩亚文也弄不来——盘子就这么大,这还是从北京弄来的,要得多了,北京那边的计划怕也要被打乱。
    “王县长,你怎么看?”
    王城思索再三,开口道:“和郑卫民的交情,只能有两万袋化肥,不能再多了。别说咱们黄原了,现在全国哪里不在找化肥找农药?”
    “那个韩亚文,能不能再想想办法?本来也就一万袋,谁想到能有后面的一万袋嘛。”
    王城犹豫道:“韩亚文那边恐怕也尽力了。是这,孙书记,咱们县挤出来五千袋,让地区去分去。”
    孙书记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说道:“五千袋……聊胜于无,但毕竟是挤出来的……韩亚文给咱们弄来的都是尿素对吧?咱们挤出去五千袋碳铵化肥,尿素全都留下来!”
    “能行!”小会议室里负责农业副县长觉得太可以了,毕竟对外都说是化肥,但没说是哪一种。
    王城接着说道:“我让人今晚把韩亚文给请回原北,我要好好招待他一顿,夏天就要种玉米了,那个时候也要用到化肥,我先把把脉。”
    “就这样!”
    这一茬结束了,看下一茬,你们总不好意思次次都找我们挤化肥吧?
    来黄原插队的知青多了,其中干部家庭的知青也有不少,你们可不能光盯着我们原北的这点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