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下达
作者:东方红不败   六绳护主最新章节     
    大励朝的印刷业并不兴盛,尚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一页书要最少刻一块木板,若是需要长期印刷的书籍,至少需要五到六块同样的刻板,然后用墨涂抹刻板,再印在纸上。
    之后还要等待墨迹干透、装订。
    这是一个很费工费时的过程,光是校对文字都需要下不少功夫,印刷书籍的成本也高。
    这个行当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很高,且效率低下,而文字又是百姓不常接触的东西,因此行业并不景气。
    当初黄主簿的父辈办这个小作坊,其实完全是跟风行为,因为那时正值佛教与道教又一次较量,大量印制佛像施给僧尼信众。
    后来佛道相争稍作平息后,小作坊生意一下子萧条下来,佛像需求少了,便改为印制桃符、或是阴司纸(冥币)等等,多少是家中一项进账。
    到现在作坊里还有“泉台上宝”、“冥游亚宝”等模板堆在墙角。
    就是这样的一处小作坊,李蔚珏的《三字经》不但让其火爆起来,还一直火到皇帝案头。
    大励皇帝看到御史中丞呈递的绘画版《三字经》后,立即把最小的皇子与几个皇孙叫来,只一刻钟,连三岁的小皇孙都能嫩声嫩气地念叨几句“人之初,性本善。”
    效果立显,皇帝想让御史中丞多拿来几本,御史中丞马上看向知县的叔父,于是,知县大人的愿望,实现了第一步——上达天听。
    而他的叔父则趁势提出关于保护版权的提议,并启发御史中丞说出版权的经济利益、对大励朝教育事业的推进作用等等。
    而御史中丞随着说随着发挥,让皇帝也对此事极为重视,以至于接下来一连三天的朝会都在讨论这一提案。
    可以说,天下最厉害的读书人,大部分都集中在朝会上了,他们才是著书立说最多之人。
    不说版权对他们别的方面是否有助益,单说成名立腕这一项,版权就不可或缺——谁能忍受别人剽窃自己作品成名成家、声名远播?
    而户部官员更是具体分析了如何用版权为国家带来经济收益,这又提高了制定版权保护机制的必要性。
    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事情,必须快狠准地制定以及施行,而施行政令的第一针对目标便是《三字经》以及作者。
    大励朝第一道关于版权和著作权合二为一的《版权保护令》,在承安二年的冬月初一正式发布,并下达全国。
    李蔚珏想到《三字经》会火,但没想到能那么火,火得多姿多彩。
    冬月二十八那天一早,书塾里正在上课。
    “县里的主簿大人来啦!”学塾看门的仆役拎着扫把跑进教室:“先生,说有圣旨到啦!”
    今天正好是先生授课,李蔚珏照旧“不务正业”,给骆毅画《蒙求》的第三册。
    闻听仆役大呼小叫,全班人都抬头看向他。
    先生正欲呵斥,黄主簿已经一溜小跑到门口:“快,准备准备,圣旨马上到!”
    县衙的主簿大人竟然亲自来通知接旨?先生越发迷茫,黄主簿跺了跺脚,指挥仆役去找桌子摆香案:“快点吧!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只说让先生接旨哪!一会儿知县大人也过来!”
    知县大人为彰显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特地邀请前来颁旨的官员在学塾宣读圣旨。
    圣旨一共两道,一道是给知县的,表彰他在任期间重教兴学、勤政爱民,为人中正、不贪名利。
    另一道是给书塾先生的,表彰他文人风骨、一片冰心;不求闻达,只求育人,为教育事业这等千载之任无私奉献。
    并赐予皇帝亲自提写的书塾名称匾额,“育达书院”四个大字如刀劈斧斫,带棱带角,非常醒目。
    还特批五百两银子用以修葺校舍,不过这笔银子需要由县衙承担——皇帝替桑柴县衙慷了个慨。
    一时间育达书院风头无两,成为民办学校的典范。
    ……
    今天放学的时候,黄主簿颠颠儿又跑来,没进书塾,而是在校外马车里等着李蔚珏。
    “走走走,伯伯请你吃饭!”一见面,黄主簿便把李蔚珏拽到自己马车里,黄酉驾车跟在后面。
    黄主簿把李蔚珏和黄酉请到自家作坊,从酒楼订的席面也到了,三人围坐,对酌。
    “贤侄呀!”黄主簿亲自给李蔚珏倒酒,也给黄酉倒上,说道:“我这主簿是干不下去了!”
    黄主簿的话听起来很丧气,可面上神情却是有些得意。
    “为什么?不是保住职位了吗?”李蔚珏不解:“因何又保不住了?”
    黄主簿端杯在李蔚珏的酒杯上轻碰一下:“这次朝廷裁撤冗员力度颇大,设了名额限定,下县只许保留一位县丞,主簿不许配置。”
    “那……那……”李蔚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别看桑柴县不大,但是冗官冗员是真多。
    除了知县以外,县丞有二人,主簿有二人,这等配置确实多余。
    不过,这也不是他能管的事,但表现出替黄主簿着急的样子是必须的。
    “贤侄莫急,”黄主簿笑道:“知县大人把我提为县丞了!”
    “吁……”李蔚珏夸张地吁气,表达他替黄主簿庆幸之意,同时也有些担心:“那,会不会得罪人呢?毕竟两位县丞和一位主簿都被裁掉了,他们不嫉妒你?”
    黄主簿:“嫉妒?或许吧,不过知县大人给的理由也算充分,因为我们四人中,唯有我是举人出身,那几位是恩拔贡生。”
    明白了,原来理由是黄主簿的学历比他们高!
    恩拔贡生是秀才学历,黄主簿是举人学历。
    黄主簿:“贤侄呀,你知道你这本《三字经》的功劳有多大吗?”
    李蔚珏:“伯伯,你说错了,这是我老师的《三字经》,我就是帮忙画图和传扬而已。”
    黄主簿:“一样一样!你知道功劳有多大吗?知县私下对我透露过,他的叔父因进献《三字经》,并提请制定版权保护令而擢升为侍御史;
    而也是因此,原本知县大人此次考评为中中,也被改为‘上中’;
    我呢,升为县丞不说,你瞧瞧,还赚了不少银钱!
    贤侄啊,你真是伯伯的小福星!”
    说着,递给李蔚珏五百两银票:“拿着,这个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