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搬家
作者:夜雨揽轻风   四合院:大国工匠最新章节     
    第441章搬家
    周一,搬家工作正式开始。
    大概是终于能够送走姜辰这个瘟神,严锦城心里高兴,除了后勤处协助之外,又调派了一个车间的男性员工前来协助。
    加上实验室自有人员,保卫处的人员,人多好办事。
    一些重型设备,早就协调好了卡车,直接撞车运走。
    不过现在实验室的大型设备并不多,主要是炼钢炉炉体和机床。
    当然,其中最核心的资料和重要的设备,大家不放心交给别人,都是实验室的人员亲自动手装车、搬运。
    尤其是洛雪刚刚制造出来的高精机床,更是宝贝中的宝贝。
    理论实践小组的人,全程守护,在车上塞满了各种避震减震的材料之后,才把拆分好的零部件,一个一个的装上去。
    那小心的样子,比对待初生的婴儿还要小心谨慎。
    从装车到卸车,全程都是由他们小组的人来完成。
    因为在理论研究小组,也有选择留在三钢集团的工人,他们回归三钢集团之后,多半会透露出去。
    他好奇的打量着基地的建筑,疑惑的问道:“小姜啊,你们这房子谁设计的啊?”
    因为现在这个高精机床,只是把核心部件制作出来了,配套的其他部件,工人们还在加紧制作呢。
    所以,也算不得研制完成。
    人多力量大,大半天的时间,实验室就已经搬迁完毕。
    当然,这個保密大概率也持续不了多久。
    以为这些只是重要的部件和半成品。
    在其他人帮助搬运物品的时候,柳月则在带人布置实验室。
    她按照姜辰的意思,将实验室的布置思路,告知相关负责人,再由分责任带人进行布置,然后她再来进行检查。
    不过姜辰倒也没那么在乎这件事。
    在昨天和姜辰沟通完成之后,洛雪回去就让大家对机床研发的进度保密。
    这布置的事情,倒不用姜辰操心,交给柳月就行。
    如果不是卡车太少,这个时间还能大大缩短。,估计一个上午就够了。
    作为实验室的人,大家都知道洛雪在研究高精机床。
    此时,他在基地大门口陪着几位领导视察工地呢。
    “四面通透全是空框,亮堂倒是亮堂,但四面透风,这冬天你们能受得了吗?”
    其他人,包括实验室其他部门的人,都不让碰。
    根本没有人知道其实这两车上,已经是最终的成品,是当今世界精密度最高的机床。
    以及第一次进入实验基地的严锦城。
    有周新建,还有工业部的几位领导。
    秘书处也派了人过来看着。
    “就算工期短了一些,但也不能这么敷衍用这种房子做办公场地吧?这是对大家的生命不负责啊。”
    这种新式的框架加玻璃的建筑风格,他并没有见过。
    一时间有些理解不了搭建一些框架,就能作为实验室和办公场地。
    不过话说出来,他就后悔了。
    要是这种建筑真的有问题,工业部和上面,有怎么会同意这个方案,并且着手建设。
    自己这是非常不合时宜的问了句废话啊。
    姜辰笑笑:“那当然不会,等基地竣工,严厂长您再来参观,管保让你眼前一亮。”
    严锦城摇摇头:“算了,懒得找你签通行证。”
    他还是有骨气的,在三钢集团进实验室需要姜辰签的通行证,所以他从来没有进过实验室。
    今天这都是搬家,不需要通行证,他才过来看看。
    反正站在外面,透过围墙也能看到里面情况,就不用把脸凑上去给人抽了。
    周新建道:“小姜,命名的事情我昨天电话里已经给你说过了。”
    “不过可能要等到基地竣工之后,才能给你挂牌,这段时间,你们就当在这里临时办公的。”
    姜辰点点头:“没问题。我们本来也是在这里临时办公的。”
    严锦城好奇的问道:“这边准备挂什么名字?”
    周新建看了严锦城一眼,随即开口道:“种花工业研究院。”
    严锦城欺负洛雪,周新建是有意见的。
    所以这会严锦城问起,周新建熬不犹豫的就把名字告诉了他。
    准备用这个名字,打击一下严锦城。
    果然,严锦城听了这个名字吓了一跳,当时就爆了粗口:
    “卧槽,这么大一个名字,他们驾驭得住吗?”
    就是三钢集团,前缀也只是四九城。
    而这个基地,前缀直接就是种花,单从逼格上来说,就高了一大截。
    而且全名是种花工业研究院,没有第一第二的区分。
    也就是说,哪怕到了将来,这个工业研究院也有且只有一家。
    显然对标的是种花科学院。
    一个最高科研机构,一个是最高工业研究机构。
    周新建淡淡的道:“就是凭借他们之前做出的成绩,也配得上这个名字。”
    “多的不说,就是转炉炼钢这一项,给种花工业带来的影响,就非常的巨大,价值不可估量,他们也配得上这个名字。”
    严锦城尴尬的笑笑:“那倒也是,那倒也是。”
    他也是工业体系内的人,当然知道这个价值。
    要论共享,现在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和姜辰比的。
    至于管理能力,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姜辰肯定是有一定手段的,不然也不能让腐朽的工程处焕发出新的活力,将临时拼凑的实验室管理得井井有条。
    但要说有多强呢,这就不好确定了。
    毕竟他的工程处加上实验室,也就那么几十号人,并且是功能单一的团队。
    能管好他们,并不代表能管好一个综合性的机构。
    这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单是任人唯亲这一点,就行不通。
    再有纵容下属,工作散漫。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管理大忌。
    不过也能理解,搞研究的工程师嘛,能懂多少管理。
    加上当时估计手底下也没多少人可用,那也只能这样了呗,他也没得选。
    和姜辰看不上他的管理一样,他也看不上姜辰的管理方式。
    这就是相看两相厌。
    但严锦城不得不承认,要论起搞研究,姜辰真的很厉害,都有点独孤求败的意思在里面了。
    周新建又道:“而且我相信姜辰同志,也将继续为种花工业带来新的间断科技成功,对吧?”
    姜辰微微一笑:“那只必须得,不仅要多,还要快。”
    这两货,心里有谱,在这唱双簧演戏给大家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