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新一届御前内阁扩大会议
作者:南岳大都督   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最新章节     
    四月十二日。
    姬十三登基后的第一次御前内阁扩大会议。
    今天肯定是要讨论一系列大事的。
    众臣行礼过后,姬十三道:“众卿家,父皇后宫妃嫔该如何安置,今日议个章程出来吧。”
    众臣稍稍诧异,大行皇帝后宫,除了自动晋升皇太后、皇太妃的可以继续居于原宫,剩下的统统都得搬去冷宫。
    这也算是老规矩了,新皇忽然提出来,目的肯定不单纯。
    众臣下意识看向姜云逸,却见这老小子竟然闭目养神,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势。
    于是,也都不吭声,以免被这小子暴起打脸。
    “姜卿最通父皇心思,该如何处置,才最稳妥?”
    姬十三看向姜云逸,主动发问。
    姜云逸出列拱手一礼:“陛下,听闻皇宫年久失修,年年都有塌房伤人之事发生,为维护国朝体面,臣请司农寺拨款两万万修缮皇宫。”
    重臣们这才恍然,皇帝这是借题发挥,要钱修缮皇宫?
    大司农卫忠先赫然出列道:“陛下,今年给皇家的预算上月已经拨付,眼下国库实在是挤不出两万万钱了。按照旧例,皇家开支主要由少府支应。”
    少府卿文仲谋硬着头皮,小心地道:“陛下,皇产已经尽数划归公有。”
    事不关己的臣子们皆是目露惊异之色,今日一开场,就这么精彩么?
    姬十三道:“先帝与父皇都能忍,朕没有不能忍的道理,朕绝没有要钱修缮皇宫的意思。只皇宫大半区域已经无法住人,父皇后宫妃嫔该如何安置,还请众卿家今日务必拿出个章程来。”
    众臣登时汗颜,皇帝都开始卖惨了,主辱臣死。
    姜云逸道:“陛下,此事倒也好办,先腾出少部分破败的区域来,交给建筑总公司修缮,将作监出砖石水泥,年终抵扣建总应上缴盈利即可。后续几年照此法子办理。”
    卫忠先果断道:“老臣附议!”
    文仲谋也拱手道:“臣附议!”
    将作大匠张玉衡一脸便秘地道:“臣,也附议...”
    终究是将作监吃了亏,其他府寺都毫发无伤。
    只有姬十三有些不满,高公公告诉他的,这家伙可是承诺明年会拨专款修缮皇宫的。
    皇宫许多地方实在是破败的不像样子,身为新主子,他当然希望能要点钱回去安抚宫人。
    可是,姓姜的怎么又变卦了?
    但是,也只能如此了。
    “准奏!”
    姜云逸再次拱手一礼:“陛下身为九五至尊,却只得两位夫人,当广纳天下名媛,充实后宫,此为社稷正道。”
    众臣惊诧莫名,姜云逸这种人,竟然会建议皇帝广开后宫?
    姬十三断然摇头道:“朕有两位夫人足够了。”
    不管他想不想多睡几个女人,但决不能给人好淫逸的印象。
    姜云逸却不肯放过他,继续建言道:“陛下,帝王血脉传承乃是社稷大事,至少应再纳两位夫人。
    江东之地人杰地灵,蜀中之地锦绣河山,当先行从二地遴选妃嫔入宫。”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还有稳固江东巴蜀的政治考量,姬十三当即没得吭声了。
    可是一想到那两个善妒的老婆,姬大头的脑袋就更大了。
    “此事也不急在一时,容朕三思而后行。”
    这一手太极,就打得很僵硬,但也别无他法。
    姜云逸也没有当众强迫皇帝就范,拱手行礼:“还望陛下早做打算。”
    这一篇总算是揭过去了。
    大司农卫忠先又主动道:“陛下,朝廷财政历来由司农寺统一调度,眼下运河已经开工,船舶工业总公司也已经运营,但央行却只给司农寺定期报备账目,审计却是统计司在做,如此政出多门,祸乱朝纲是也!”
    大司农告御状,众臣登时更加精神了,且看那小子如何反击。
    不待姬十三开口垂询,姜云逸主动道:“陛下,大司农言之有理,长期以来,朝廷财政体系十分混乱。
    光名义上有财政权的就有司农寺、少府以及地方官府,但许多府寺、地方上也都变着法的自行开拓财源,能不上报就不上报,不得不报尽量少报。
    既然大司农也认为财政乱象已经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了,臣坚决支持,有如下建议供陛下决策:
    第一,五年内逐步落实钱粮绢分离政策,丝绢可以稍缓,但粮食必须尽速剥离其流通属性,不允许其继续承担货币职能,这是统一调控天下粮价的基石之一。
    第二,司农寺更名财税寺,统一执掌天下户籍、税收和财政预算决算,农业水利部分单独成立农业水利部,以彰朝廷以农为本之新气象。
    第三,统一天下铸币权于中央银行,五至内启动新币铸造,逐步汰换旧币。”
    “竖子住口!”
    姜云逸摆开架势,准备长篇大论,可刚列了三条,卫忠先就忍不住发作,指着他鼻子道:
    “如此大事,却不列入十年发展规划纲要,你究竟安的什么心?”
    姜云逸回头诧异地反问道:“卫公没有细看么?纲要第二大条整体改革思路中有‘适时启动朝廷机构改革’之说,我以为卫公也对当前财政乱象忍无可忍,锐意革新,这才顺势而为,提出一些浅见,仅供参考。”
    呼哧,呼哧!
    卫忠先胸口急剧起伏,目眦欲裂地瞪着姜云逸。
    赵广义沉声道:“身为相国,要堂堂正正行事!”
    姬十三也赶紧道:“此事牵扯广泛,不宜操之过急。”
    姜云逸道:“原来是我会错了意,还请卫公下次把话说清楚些。”
    不要打着冠冕堂皇的借口争权夺利...
    “你!”
    卫忠先心中大恨,老脸都没了。
    众人再次侧目,竟有种同仇敌忾的感觉,这小子一贯的不做人,竟还倒打一耙?
    这事儿果真落实下去,动静可就大了去了,新君刚登基就玩这么大,明显是自找不痛快。
    姜云逸当然不可能真想立刻办这件事,只是借题发挥,打掉卫忠先不该有的幻想。
    他筹措的钱,当然是他来决定怎么花,谁敢伸爪子一定剁掉。
    至于财税改革,当然要等朝廷财税显着增长后,再来牵引着解决。
    肯定要一边加大财政拨款,一边规范各部门、各地方的收入来源,不合理合法的要砍掉,合理合法的加强统一管理。
    治国不是看起来正确就要马上办的,也不是不宜马上办就闭眼装看不见的。
    既有长远眼光,又有战略定力,这才是国之栋梁。
    小风波过后,姬十三看向姜云逸,问道:“姜卿可有要事要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
    这个家伙可是一贯的独断专行,先帝在时都胆大妄为,如今怕是更加无所顾忌。
    姜云逸道:“陛下,臣请临时扩大皇家水师职权,总揽大周水师及海防一应事务。”
    众臣诧异不已,这倒是不太干涉他们利益,只是真要把整个海防都交给那个忽然冒出来的北宫伯光么?
    姬十三沉声问道:“姜卿是担心荷兰人还会犯边?”
    姜云逸道:“陛下,以臣对西洋人的了解,他们能动刀时绝对不动嘴,动嘴也只是为了证明他们动刀动得对。
    不能对他们心存幻想,更不能麻痹大意,要做好决一死战的准备。
    坚壁清野的政策要全面贯彻下去。
    大周的崛起是掩盖不住的,不论是燕人,还是西洋人,都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姬十三果断道:“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