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让小安子送粮食来
作者:爱吃飞饼的沈佩君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最新章节     
    杨端和被赵军阻拦,没能及时赶到,导致王齕阵亡。
    他在半路接到赵军送回的王齕尸体,亲自驾车扶灵,把王齕送回邢丘。
    蒙恬奉命驻守邢丘,不得外出驰援,看到王齕尸体那一刻,整个人呆立在原地。
    他很想冲上前去,看一看昨日笑容犹在的老将军,可双腿仿佛钉在了地上,半步无法动弹。
    蒙恬见过祖父魂归咸阳,见过许多秦军的将士战死沙场。
    但,王齕是他初上战场,见到的第一位阵亡在战场上的前辈和同袍,一个和祖父同辈,慈祥爱笑的老人,就这么魂归天地。
    杨端和表面平静,没有表露出太多的悲伤。
    然而,没有人可以说,他不在乎王齕的死。
    两人是征战沙场多年的老战友,王齕稍年长,对待杨端和像是兄长一般。
    “传报大王,派人将王老将军送回咸阳。”
    杨端和面容憔悴,声音有气无力。
    他话音刚刚落下,整个身子便从马车上歪倒下来,好在蒙恬及时上前抱住,大喊道:“杨将军,杨将军...”
    蒙恬快速检查一遍,发现杨端和并没有致命伤后,招呼道:“来人,带杨将军下去休息,请军中医官前来诊治。”
    王翦率军出城作战,一直没有军情送回。
    如今,王齕阵亡,杨端和累倒,邢丘内,秦军上下能够依赖只有尚未及冠的蒙恬。
    他用力挤压眼角,强行忍住想要流出来的泪水。
    蒙恬走到回城的士卒面前。
    看着颓靡之气笼罩下的士卒,他仿佛一瞬间就长大了,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将领了。
    身上出现了几分蒙骜可靠沉稳的影子,主动担起所有的责任:“胜负乃兵家常事,今日秦军败了一场,明日依旧是天下最强的军队,你们永远秦国最忠诚,最精锐的士卒。”
    “现在,你们要做的不是悲伤,不是痛苦,不是懊恼,是回去吃饭,回去养伤,回去休息,待到明日,赵军若来攻我邢丘,本将定与你们共同洗刷兵败之耻,让赵国知道,让天下人知道,秦军依旧强大。”
    蒙恬的话,逐渐点燃败退士卒眼中的希望之火,他趁热打铁,高昂道:“大秦万年,秦军万年!”
    “大秦万年。”
    “秦军万年!”
    “大秦万年,秦军万年!”
    ...
    随着一声高过一声的呼喊,士卒眼中的颓靡有所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复仇与雪耻的决心。
    蒙恬不敢掉以轻心,他不会误以为就凭几句就将失去的士气提升回来。
    想要让这些士卒找回信心,找回士气,只要向赵军复仇。
    而蒙恬做的事,不过是让他们牢记这口恶气,憋着这口气,无论何时,都要想着找补回来。
    蒙恬吩咐城中的守军,将这些士卒带下去休息。
    到了此刻,他才鼓着勇气,走到王齕的尸体前,看着其身上破损的甲衣,毁坏的兵器,再也不会有任何变化的安详表情。
    蒙恬忍不住担心起毫无音讯的王翦,担心起一向冲动莽撞的李信,不免也想到了自己,也许哪一天就躺在战场上再也起不来了。
    悲伤,是对逝者的缅怀。
    坚定,是对生者的负责。
    蒙恬摘下自己的佩剑,放到王齕旁边,转身离开:“照顾好王老将军,待战事结束,送归咸阳。”
    交代好一切后,蒙恬扭头看了眼那些退出来的士卒,他们正安静地跟在同袍身后,没有人喧哗,没有人掉队,彼此搀扶照顾着受伤的同伴。
    他们的脸上,仍旧看不到太多的神采,但是蒙恬也看不到他们刚回来时的颓靡了。
    看到这一幕,蒙恬不再过分担心士卒的状态,他们只需要一场胜仗就够了。
    无论是亲自获胜,还是等来王翦获胜的消息,都能够让他们再次振奋起来。
    蒙恬转身离开,回到自己的住处,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后,他再次走出来,同时叫来两个士兵,分别交给他们一份信函:“一封送回咸阳,一封送到大王手中。”
    ......
    “国尉大人,韩国是怎么回事?”
    “俘虏的赵国士卒都已经过了函谷关,让他们筹集的粮食呢?该不会是让韩国的官员侵占了吧?”
    “现在,立刻,马上,给本公子派人前往韩国,问问小安子,他是不是不想混了?难道要让那些赵国的俘虏来抢本公子碗里的饭吃吗?”
    缭坐在矮桌后面,一边按着太阳穴,一边摇头叹息。
    赵高回来以后,成蟜去大牢里陪对方玩了几天,缭以为成蟜已经忘了自己,这苦日子总算是过去了。
    没想到,这个癫公刚从牢里玩开心,就到自己来发癫。
    他是国尉,又不是丞相,又不主列国邦交事宜,要不是看在是秦王重视人才的态度很真挚,缭已经掀桌子走人了。
    这都是什么人间疾苦啊!
    和成蟜相处这几天,简直比他过去几十年游走列国的那些日子,吃过的苦头还要多,还要难熬。
    “公子,臣这里是国尉府,论及与韩国邦交,你应该去丞相那里,下发国书,或派遣使者,敦促韩...韩侯。”
    成蟜死皮赖脸的就是不走,不为别的,就是在大牢里见过高子之后,就觉得应该到国尉府来一趟,借助国尉府的肃杀之气,驱驱那些可能钻入体内的倒霉晦气。
    他迈着大步子,直接来到缭的眼前,顶着掌心,砰砰地拍在他面前的桌子上:“韩国为什么要听秦国的国书?其他五国为什么会隆重接待秦国的使者?”
    “是因为秦军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是因为邦交官员的两片薄嘴唇。”
    “而今,韩国爽约,迟了送到秦国的粮食,本公子就该找你国尉大人,国尉府掌管全国军队,只要你下令,秦军压境,韩国那帮兔崽子,还不是乖乖就范。”
    缭抬起手臂,用宽大的袖子挡住成蟜喷过来的唾沫星子,另一只手按捏着僵硬发胀的后肩膀,无奈道:“公子,国书,只需要一张纸,使者,只需要一个人;调动大军,至少要万人,才能让韩国惧怕。”
    “不想干就直说!”
    看着咄咄逼人的成蟜,缭鼓着勇气要跟他说不干就不干。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得到缭的首肯后,一名官员送进来一封信函,便谨慎地退了出去:“公子,大人,这是邢丘前线送来的最新军情。”
    成蟜不再胡闹,认真等待着。
    缭打开信函,只是一眼,便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上面的字,他一个也不认识,盯着信函的眼睛都快挤烂了,也没有看出来写的是什么。
    成蟜耐心渐失,一把夺过信函:“磨磨唧唧的,王兄怎么找了个老妈子做国尉。”
    缭没有办法反驳,信函的内容他确实没有看懂,耽误了成蟜的时间。
    “那个,小缭啊。”
    成蟜接过信函后,一眼就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了,上面是蒙恬编写的大秦初代密码,目前除了王兄和他手里有套完整的对照簿,别人还不能解密。
    他匆忙把信函收起来,一副很急的样子朝着门外走去:“粮食的事情,你去王绾那里一趟,让他派人去催韩国,总不能我秦国替他退了强敌,还要替他养着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