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销售科爆棚了2
作者:黑猫和小鱼干   沉年旧事之生于60年代最新章节     
    另外个女内勤,看一眼杜文利,很不屑,这些笼统的谁不知道?谁不会说?就他爱现!
    郑国强一听,有点道理,立刻拍板,“小杜啊,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把你手里的活先给王艳,你全心全力的做这个新人培训的事情。有需要帮忙的,你找我!”
    “好的,郑科长,我可以找技术科和生产科要点相关的资料不?既是宣传用的。”杜文利在学校看到过学校的简介,写的那个高大上!
    “可以,你把前提给人说好了,别泄露一些保密的东西就行。整理好了,给我看看,没问题了,我跟领导给你请功去!”
    杜文利觉得自己这一步没啥不对的,他甚至可以跟杜厂长请教一下,他们那边都是如何培训的。
    杜文利很爽利的把手里工作汇总整理一下,就移交给了王艳,王艳虽然不太满意,但是想着得跟外面科室的要资料,还得自己汇总整理,弄不好还要上台讲话,自己就先气馁了。
    杜文利先去办公室要资料,被褚英左右深问了几分钟,才被允许坐在那里等,褚英跟庆丰丽汇报后,才把药厂的简介给了出去。
    杜文利想想,先去的技术科,找的石连河,说明原委后,石连河让杜倩然给他整理汇总一下数据,说回头给他送过去,杜文利就去了设备科,了解一下如今药厂有哪些比较先进的设备,比如生产用的设备、检验设备和试验设备等。
    最后去的采购科,则是收集整理合作厂商去了,不过他只需要名称,而不需要其他的信息,景利民和楚天奎才放了心。
    等杜文利转一圈厂区,拿回一堆资料,开始坐在桌前奋笔疾书整理培训资料的时候,王艳再次想想,自己没出头也是对的,不然这些头痛的工作就是自己的了。
    王艳那边也没闲着,除了日常给接打电话之外,还要接待前来陆续报到的新人,眼看着外面的大办公区都放不下这二十来人了,王艳急的赶紧找郑国强商量对策。
    “你说怎么办?”王艳看着郑国强,“科长,您是外星来的吗?你问我怎么办?你是领导!”
    郑国强看着面前这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小媳妇,“王艳,要不是我认识你对象,我早就把你打趴下了!”
    “你打啊,你打了我就吃你劳保了,多好!科长,你说是打折腿还是胳膊?最好别打头,不然傻了,你更操心!那样的话我对象带着孩子一起去你家吃住去!”相互威胁,谁不会呢?
    几个新人看着俩人的对话,“原来同事的相爱相爱还可以这样啊!”
    “那咱们也不能去大会议室是不?那是领导开会的地方!”郑国强急则生乱。
    “郑科长,不然你去食堂找大姨,咱们在食堂门口的三个桌子那里培训、考试呗?那边宽敞,还挨不到别人!”
    郑国强一拍大腿,是啊,食堂有那么大的地方,还有桌子板凳,多好啊!可是想到那个大姐,真是不想跟她打交道!
    “王艳,你去呗?我真不想去!”郑国强这时候选择不要脸了,总比去挨大姐呲好一点。
    “郑科长,郑哥,大爷,我也不想去!”几个新人看着这俩在这里演,都不知道该哭还是笑,只能忍着。
    “你们俩锤子剪刀布?”杜文利说了话,立刻让二人把矛头指向了他,害的他很想给自己一巴掌,干嘛多嘴呢?
    等王艳和郑国强合起来的时候,杜文利就招架不住了,灰溜溜的去食堂找人请示去了。
    郝喜珍对于跟她儿子差不多年纪的男孩子,只要你叫大姨、嘴巴甜一点、态度好一点,基本都不会太差;对女生就态度严肃一些,估计是同性相斥的缘故?
    杜文利几乎每天中午都在食堂吃饭,每次遇到郝喜珍都是很恭敬的态度,如今找上门了,郝喜珍笑呵呵的问有什么事情。
    等她听说是销售科想借用食堂几天培训的时候,郝喜珍问杜文利“你们小郑子呢?”
    杜文利说“郝姨,郑科长他啊,忙着呢,一堆人围着他,都不让他动,我赶紧自告奋勇的求大姨来了,帮帮忙吧。”
    “你们用可以,不许弄脏了桌子凳子,这是吃饭的地方。”
    杜文利没想到如此的简单容易,赶紧点头哈腰的说,“大姨,我看着他们,一定保持卫生,保持安静,我们用完的桌子和板凳,都归位,不耽误大家吃饭,您放心,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您找郑科长或者找我都可以。”
    杜文利拿了开门的钥匙,屁颠颠的跑回销售科报喜去了。
    于是,郑国强带着杜文利、身后跟着一堆人,浩浩荡荡的朝食堂去了有不明白的还问呢,“这个点钟,食堂又不开饭,他们去干嘛?”
    “谁知道?一会儿就被屁回来!”
    后来中午吃饭了,大家才知道,去销售科报到的新人,白天都在食堂饭厅里培训,等考完试通过了才能去跑市场。
    石连海知道后,觉得郑国强做事还行,比较稳妥。
    杜文利编写培训的东西的时候,那边郑国强开始挨个跟新人聊天,他需要了解一下每个人的水平、想法、家庭情况,因为有时候销售员会过手钱财的,他得自己了解一下,心里有个底。
    大部分人是想挣钱的,也有人不想在厂子里干活了,觉得开的太少了,管的还严格,所以想出去闯闯,反正厂子还给一年左右的优惠政策呢;而老人是没有这个政策的。
    郑国强对于所有的人想法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他想着二十人里留下十五六个吧,然后俩人一组,分一到两个省份,不过,去掉京津、再去掉冀北市周边、最后去掉超级不发达和超级距离远的地方,也没多少范围了,没准也会把一个省分给四个人、两个小分队!
    当然了,也要看考核结果和组队情况,没准留下的人会多,也有可能少于预定的计划。
    郑国强把跟自己谈过话的人,安排下去,写一写内心的想法、对药厂的了解、以及自己的内心计划。
    一群人,确实没咋闹腾,谈话的谈话,写东西的写东西,准备资料的准备资料,各得其所,各行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