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新的时代(大结局)
作者:橘子不酸也不甜   这个夫人不好惹最新章节     
    大业既成,顾兴婉终于得以卸下那压在肩头多年的千斤重担。
    她深知,自己的使命已然圆满达成。于是,她毫不犹豫地作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将皇位传给皇太兄顾兴文,期待着他能够继承大统,继续引领这个伟大的国家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这一决策,不仅彰显了顾兴婉的高瞻远瞩和果敢决绝,更体现出她对国家、对臣民的深厚责任感。在她眼中,个人的得失荣辱早已微不足道,唯有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的安居乐业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她甘愿放下无上的权力,只为让大夏王朝在新的君主引领下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
    顾兴文顺利登上皇位,成为新的帝王。他更改年号为地皇,以显示新时代的开始。
    顾兴文尊顾兴婉为太上皇,顾兴茵为太太上皇,林雨柔为太太太上皇。
    林雨柔在巡视天下的途中,特意抽出时间赶回京城,参加了礼哥儿的登基大典。
    在林雨柔、顾兴婉和顾兴茵的共同举荐下,顾兴文册封顾延武为皇太叔。
    顾兴文执政期间,始终坚守“婉归文随”的理念,使得国家依旧保持着盛世的繁荣景象。
    然而,做皇帝的生活对于顾兴文来说实在是乏味无趣。
    他好几次都想要放弃这个责任,但每次都被顾延武巧妙地劝阻住了。
    地皇五年,遥远的西方,马其顿帝国的皇帝腓特烈成功征服了他们与大夏之间的各个国家,然后率领大军向东进军。
    这个消息让顾兴文兴奋不已。
    他立即宣布更改年号为收国,表示要收回"失去的国土",同时下令让皇太叔顾延武代为处理国事,而自己则亲自出征,与腓特烈展开一场王者之间的对决。
    收国二年,击败马其顿帝国的顾兴文一路西进攻破马其顿国都佩卡城后一去不复返,只令凯旋而归的将士带回一份禅位给皇太叔顾延武的诏书。
    顾延武脸上露出了一种复杂的表情,既有无奈又有好笑。然而,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君主,他不得不登上皇位,成为皇帝,并将年号改为“大业”。
    在顾延武称帝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整顿吏治、精简军队和政府机构。
    他亲自裁减老弱士兵,提拔优秀人才,加强京城营地的军事力量;严格执行司法制度,审慎处理刑事案件;严厉禁止权贵世家侵占土地;改革武举制度,使其制度化并成为常态;整顿盐业秩序,调整税收结构,增加商业税收的比例;提拔和重用了许多年轻有为的武将,平定了那些不忠诚的势力。
    当时,朝廷中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老者,士子们都注重实践,上层统治者心安理得,下层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淳朴,政治简单清明。
    流亡在外的人民都有了固定的居所,他们生前拥有产业,死后也有安息之地。
    人们都非常珍视自己的土地,重视家乡,绝不会有其他非分之想。
    大业六年,顾延武因为“身体不适”而将皇位禅让给一直辅佐政务的皇后蔡可卿,自己则退位成为太上皇。
    蔡可卿继位后改年号为天命,立其子顾兴华为皇太子。
    蔡可卿执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军备,构建起强大的九边防御体系;对外则采取强硬的军事态度,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
    当时的大夏国力强盛,威慑天下,各国因感受到巨大压力,纷纷派遣使节前来朝拜。
    天命二年,多达一百零八名外国使者入朝觐见大夏女帝蔡可卿,并奉上尊号\"天凤可汗\"。这使得蔡可卿一时间风头无两,荣耀至极。
    可惜好景不长,自天命四年开始,大夏频繁遭受大规模的自然灾害袭击。
    其中包括五十二次严重的水旱蝗雹灾害,以及多次破坏性极大的地震。
    尤其是在天命六年,每个月都充满了令人忧心忡忡的事情。
    面对风起云涌的起义和民乱,蔡可卿不断拨出款项用于赈灾,并减轻各地百姓的赋税负担。
    当国库资金不足时,她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私财来支持国家。
    整个天命朝代,单单是给予老百姓豁免的钱粮数量就极其惊人。
    特别是\"官田\"的税粮,在两年里竟然一口气减少了将近一千万石。而民田的税粮减免更是翻倍增长。
    蔡可卿不仅免债大方,而且发钱也大方得令人咋舌。
    除了频繁地开启官仓,向灾区提供救济物资之外,她还常常慷慨解囊,自掏腰包。
    她几乎都会从自己的私库中拨出至少三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专门用于赈济那些饱受天灾折磨的地区。
    尽管蔡可卿如此勤勉努力,但人们却总是喜欢将她与林雨柔放在一起比较。无论是才情还是容貌,又或者其他方面,可惜的是,每次比较下来,她似乎总是处于下风。
    时间来到了天命八年,这一年对于蔡可卿来说是无比艰难的一年。
    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压力如潮水般涌来,让她感到力不从心。
    面对这样的困境,蔡可卿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皇位禅让给太子顾兴华,黯然退位。
    顾兴华即位之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决心。
    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期望,因此立即更改年号为“建武”,以此表明他要建立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国家的决心。
    这位新皇帝对政务极其用心,日夜操劳,毫不懈怠。
    他不仅亲自处理国家大事,还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与那些满足于祖辈留下“基业”的子孙不同,顾兴华并没有沉溺于安逸和享乐之中。
    相反,他以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致力于发展经济、弘扬华族文化。
    他下令凡是黑发黑眼黄肤者,都要穿着华族的衣冠,说华语,并且将他们统统归入华夏族。
    通过这些举措,顾兴华成功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进一步开拓了新的历史篇章。
    在他的治理下,国家日益强大,人民安居乐业,华族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弘扬。
    他善于洞察事物的真相,揭露和辩驳奸臣的阴谋诡计,往往能够明辨是非曲直。对于那些有才能的豪杰之士,他善于驾驭,若有人犯错,他会明确指出;而对于有功之人,则给予丰厚的赏赐。
    此外,他还能做到文臣武将并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因此,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都对他的英明和恩泽心怀感激,心悦诚服。
    顾兴华并不爱惜自身,而是心系百姓,不会因为某些事情看似无益就废弃它,更不会因为追求所谓的益处而损害民众的利益。
    在他和群臣们的共同努力下,天下终于再次迎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史称“建武之隆”。
    林雨柔眼见大夏已定,终于放下心来携顾兴婉、顾兴茵飘然远去,同行的有福伯、侯青、黄福顺、廖远超……
    他们的目的地是马其顿帝国。
    顾兴文那臭小子一路向西打下来一片又一片疆域,只是他"管打不管治",于是只好向林雨柔求援。
    林雨柔摇摇头,写出一封又一封书信。
    闲得发慌的朱武、傅选、吕方、典礼、顾延宗、顾延云、顾延嗣……封长青等人收到书信后欣喜万分立即挟长子整装出发,他们将跟随他们的女皇陛下继续谱写一段新的篇章。
    ……
    建武八年。
    伦城的玛丽莲买了件夏服送妈妈。
    莫城的柴可夫斯基爱上肉夹馍。
    柏城的穆勒读起了华语话本。
    瑞城的比尔学会了麻婆豆腐。
    ……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华夏话。
    建武十二年,全世界都在说华夏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