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天下一统
作者:橘子不酸也不甜   这个夫人不好惹最新章节     
    林雨柔在礼州待了一段时间,经过数日的摸排,已经详细了解到几条战线上敌我双方的状况以及顾兴茵的战略部署,心满意足地启程离去。
    她将继续巡游天下,但她的真实目的并非单纯的游山玩水,而是白龙鱼服,默默地为老百姓服务。
    林雨柔既打老虎,又拍苍蝇。在她遍历天下的旅途中,整个大夏国不知有多少位权贵巨贪和地方恶霸正等待着被她揭露并严惩。
    “娘亲,您真的不肯来看看我吗?”
    当顾兴茵得知林雨柔抵达礼州却又匆匆离去的消息时,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失落,但这也让她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太元二年四月初六,顾兴茵采取了“招安”策略,成功收服了盘据在北齐南部的白马寨和青龙寨,未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北齐的半壁江山。此后,她毫不犹豫地继续率领大军向北进军。
    五月十三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顾兴茵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北齐,于六月初九成功攻破其首都邺城,将北齐彻底归入大夏的版图之中。
    与此同时,顾兴文那边的战况同样令人振奋不已。
    早在之前的战斗中,代国的海军已经被顾兴文和顾兴婉打得落花流水,毫无还手之力。
    如今,代国的海域几乎可以说是完全不设防,这使得顾兴文、傅选等率领的大夏海军能够轻而易举地靠近代国海岸线。
    他们迅速展开抢滩登陆行动,一举攻破代国沿海的城池,紧接着便是激烈的攻城战。
    鲁王麾下的绿巾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无法与强大的大夏将士相抗衡。
    更何况,梅花六卫早已将鲁军内部渗透得如同筛子一般。
    于是乎,新生的鲁国政权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接下来,自然就是要收服卧牛寨和金狮寨,进而占领整个代地。
    北周那边的情况简直惨不忍睹,众多将领拥挤在一起,自然是狼多肉少。可怜的赵王戴洋成为了众人攻击的焦点,遭受了十倍于常人的暴击伤害,被无数壮汉凶残地撕扯、吞噬,直至点滴不剩。
    时光荏苒,太元二年七月初三,顾兴茵终于踏上归京之路。
    京城内早已铺好长达十里的红毯,全城百姓夹道欢迎,场面壮观非凡。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出城迎接的文武百官在朱武的率领下,整齐划一地行叩拜大礼。
    在大夏,并不流行这种跪拜之礼,但此时此刻,文武百官们却心甘情愿地跪地叩首。
    毕竟,顾兴茵可是继秦太祖之后,第二位成功统一天下的帝王!
    这历史性的一刻,必将载入史册,而他们作为辅弼之臣,功不可没,必定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经过一阵喧闹与欢庆后,顾兴茵回到了皇宫。
    一进入金銮殿,他就看到顾兴婉正埋头于堆积如山的奏折之中,苦苦批改着。她的神情专注而严肃,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皇帝的到来。
    不得不说,当个明君是个苦差事,当个暴君倒是有无限乐趣。
    "要不,当个暴君试试?"
    顾兴婉眼前一亮,高兴地跳起来却对上顾兴茵满是杀气的双眼。
    顾兴茵快步走上前去,扬起手来,狠狠地给了顾兴婉一个爆栗,敲得她“哎哟”一声叫了出来。随后,姐妹俩像往常一样嬉笑打闹起来。
    接下来两姐妹便开始讨论起接下来的治国之策,反复斟酌推敲之后才敲定了最终方案。
    顾兴茵心里明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个道理。
    如今,大夏国内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新占领的周、代、齐三地却仍处于混乱之中,急需休养生息。
    于是乎,顾兴茵果断下令,将毕准等大臣全部召回,让他们负责治理这三个地区。
    得益于林雨柔创办的各类学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人才,以及新型科举制度选拔出的专业人士,再加上海外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和税收,顾兴茵现在可谓是人才济济、资金充裕,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有了毕准这样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官员,还有强大的军队作为后盾,三地的社会秩序迅速得到恢复,生产也逐渐步入正轨,经济体系开始重新构建。
    太元五年,经过一年时间的休养生息,齐代周三地终于缓了过来。
    大夏全境山无盗匪、路无流民、朝无庸才、国无饥民、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百姓们终于又迎来了又一个盛世—太元盛世。
    太元五年十月初三,这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顾兴茵做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效仿林雨柔禅位于皇太妹顾兴婉。
    此举意味着大夏王朝即将迎来第三位皇帝,历史的车轮又向前滚动了一步。
    有了朱武等人力挺,林雨柔、顾兴茵从旁威慑,自然没人敢叽叽歪歪,顾兴婉顺利即位。
    新皇登基,万象更新。
    顾兴婉即位后,改年号为天奉,以示新纪元的开始。
    她尊顾兴茵为太上皇,尊林雨柔为太太上皇,立顾兴文为皇太兄。
    天奉二年,经过一番努力,顾兴婉终于在朱武和李林翰的辅佐下彻底掌控了朝政大局。
    此时,她开始施展心中宏伟的治国纲领。
    首先,她下令建立民部,任命汪宣礼为民部尚书,并要求他在一年内务必在大夏建立起覆盖从摇篮到坟墓的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此外,鉴于大夏地广人稀,她鼓励实行"奖励生育"政策,她深知百姓们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聪明人,不是画几张大饼、熬几锅鸡汤就能蒙骗得了的。
    所以她下令生的多的家庭发钱、发粮、分配房屋,希望通过实打实的奖励来刺激百姓生育。
    稳定经济,解决人口问题后,她便开始着手处理功臣宿将。
    顾兴婉明白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为何待时局稳定后便开始动手诛杀功臣宿将,完美诠释"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那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
    如今,天下太平,那些功臣宿将无所事事便开始迅速堕落腐化,而一些二代、三代有他们的庇护则成了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他们欺男霸女践踏法律,仗着父辈为大夏流过血便妄想一辈子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
    这,顾兴婉哪里忍得了。
    她深知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不出八十年,大夏王朝就将面临改朝换代的危机,因此她必须采取行动来打破这个历史周期律。
    朱武和李林翰两人都是聪明绝顶之人,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异常变化,于是率先提出辞职请求。
    紧接着,顾延武、顾延宗、顾延嗣等人也纷纷交出兵权,逐渐退出军队。
    然而,更多的人却贪恋权力地位,舍不得离开。
    顾兴婉绝不会纵容这些人!
    她迅速果断地废除了丞相这一职位,并用“内阁”制度取而代之,取代了原来的左右丞相。
    紧接着,她发起了一场名为“天奉大清洗”的行动,将所有的兵权都集中到自己手中。
    随后,她下令那些功二代无论是谁想要袭爵必须"上山下乡"到基层锻炼五年完成考核后方可,负责考核的则是文官,这样一来,文官便会逐渐凌驾于武官之上,逐渐形成以文御武的局面。
    为了继续抬高文官的地位,她举行了盛大的“封圣”仪式,为那些符合封圣条件的三位支教大儒授予圣人的封号。
    ……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她明确展示出自己作为大夏第三位皇帝,正在从“文武并重”的治国理念转向“重文轻武”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