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太女登基
作者:橘子不酸也不甜   这个夫人不好惹最新章节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
    太元四年,岁次甲辰,时值三月十一,正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一年一度的龙头节。
    而今天,同样也是禅位大典举行的重要日子!
    在这一天,天地间的一切似乎都因这个特殊的时刻而悄然静止。
    禅位,绝非单纯的权位更迭那么简单,它还肩负着厚重的历史传承与民众的殷切期望。
    晨曦初现之际,那座巍峨壮丽且金碧辉煌的宫殿早已开始繁忙运作。
    成群结队的宫人步履匆忙地穿梭其中,他们全神贯注地精心布置着即将召开朝会的场所。
    每一处陈设皆经过反复推敲琢磨,力求至臻完美,以确保这场隆重典礼能够顺利进行。
    脚下所踏之处乃是猩红长毯,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案几之上则陈列着金光璀璨的酒器,这些珍贵的金樽和玉爵被摆放得井然有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彰显出对悠久传统的尊崇与敬仰之情。
    空气之中,淡雅的檀香若有似无地飘散着,与清晨的露珠相互交融,散发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清新气息。
    庄严肃穆的宫廷之内,辉煌灿烂的殿堂之上,此时此刻正弥漫着一股凝重而又庄重的氛围。
    大殿内,九龙金壁熠熠生辉,瑞兽麒麟在两旁静立,仿佛都在等待着这历史性的一刻。
    地毯上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每一步踏上去都仿佛能感受到那沉甸甸的历史厚重。
    殿中央,一把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孤独而庄重地矗立着,等待着新主人的到来。
    当仪式正式开始时,整个皇宫都被一种肃穆凝重的气氛所笼罩。
    百官们按品级依次站列,他们的脸上都写着肃然与敬畏。
    金銮殿上,龙椅之旁,设立了一个特别的席位,那是为太上皇特意准备的。
    当林雨柔的身影缓缓步入殿中,全场立刻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即将一统天下的开国女帝身上。
    林雨柔身着龙袍,头戴珠冠,缓步走出后宫。
    她的步伐虽慢,但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有力。
    龙袍上的金丝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映衬着他威严而慈祥的面容。
    她的眼中充满了对国家的深沉爱意,也透露着对皇太女的信任和期待。
    她的神态从容而稳重。走到玉阶,走上望卫台,环顾四周,眼中满是笑意。
    随后,她缓缓开口,声音虽不高亢,却充满了力量:“朕在位三年,幸赖诸卿辅佐,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今朕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思及国家未来,决意禅位于皇太女顾兴茵,以保江山永固,社稷长存。\"
    此言一出,百官们面面相觑,尽管心中早有准备依旧有些不舍,但也明白这是为了国家的长远考虑。
    皇太女顾兴茵跪在大殿的一侧,她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林雨柔。
    她的表情恭敬而虔诚,仿佛能感受到肩上那即将承担起的千钧重担。她的双手紧握,似乎在默默地为自己加油鼓劲。
    大内总管福伯手持金盘,盘中放着一卷黄色的诏书,那是禅让的诏书。
    福伯走到大殿中央,高声宣读着诏书的内容,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
    接下来便是禅位仪式。
    林雨柔步履沉稳地踏上高台,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
    她深情款款地凝视着台下的臣民们,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仿佛在回顾自己执政多年来的风风雨雨。
    她用饱含情感的声音,表达出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眷恋与热爱。
    接着,她庄重地将那枚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玉玺,递向皇太女顾兴茵。
    \"娘已经累了,但看到你们都已成长起来,能够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娘感到无比欣慰。从今往后,大夏就交给你们了。不要有太大的压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娘一直都会支持你们。\"
    顾兴茵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儿,她试图低下头去擦拭眼泪,却被林雨柔轻柔地拦住了。
    \"别哭,皇冠会掉,今天可是个欢庆的大喜日子呢!笑一笑吧,让娘看到你最灿烂的笑容。\"
    顾兴茵不禁破涕为笑,轻轻地点了点头。她深吸一口气,调整好情绪,重新找回那份坚毅与果敢。
    林雨柔温柔地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她接过玉玺。
    经过一番充满仪式感的\"三辞三让\"之后,顾兴茵终于稳稳地接住了玉玺。
    她的面庞上透露出坚毅的神情,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从此以后,她将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带领大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顾兴茵庄严地宣誓,将继承祖辈遗志,以“林雨柔思想”为指导,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她的话语掷地有声,回荡在整个皇宫之中。
    百官纷纷上前表示对新任君主的祝福和期盼,他们相信在她的带领下,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顾兴茵终于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大夏国的第二位皇帝!
    她将年号改为天武,并立自己的妹妹顾兴婉为皇太妹,同时尊奉林雨柔为太上皇,为她加号“太元大帝”。
    时间来到了天武元年的三月十五日,在林雨柔的协助下,新上任的皇帝顾兴茵成功地稳定了朝政局面,迎来了他的首次盛大朝会。
    在这次重要的朝会上,诸位大臣们按照惯例讨论政务,但他们的心情却显得有些忐忑不安。
    毕竟监国与亲政完全是两个概念,而他们的定海神针林雨柔在顾兴茵稳住朝局之后便飘然远去,巡视天下去了。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年轻的顾兴茵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她的思维异常清晰,表达观点时条理分明,使得众人难以找到可指责之处。
    这位年幼的皇帝在朝堂之上不仅善于施恩,还能果断地处决有罪之人,这种恩威并施的手段令所有人都为之惊叹。尤其是朱武和李林翰两位重臣,对顾兴茵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不愧是陛下亲自选定的继承人啊!\"一些原本心怀不轨的人也不得不收起了他们内心的轻蔑之情。
    顾兴茵将一切尽收眼底,眼见诸位大臣开始从心底认可自己,她便要开始自己的大动作了。
    “皇叔顾延云何在?”
    “臣在!”
    “朕命你为东路军元帅,皇太妹顾兴茵、陈王为副帅。李成、傅佥、吕梁、蒋斌为大将,立即奔赴汗州对北周发动攻势。”
    “诺!”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顾延云恨不得立即回去把那破京兆尹的职务交接出去,然后立即北上去分一杯羹。
    李成、傅佥、吕梁、蒋斌四人脸上也同样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神色。
    在这偌大的夏朝之中,可谓是人才辈出,而且还有着正值壮年的父辈们的压制,他们这些所谓的将二代想要独自领军出征实在是太过困难了。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独当一面的机会,虽然不是征战沙场但每个人的嘴角都不禁微微上扬,难掩内心的喜悦。
    “封长平、何春、翟清、乐平何在?”顾兴茵的声音再次响起。
    “末将在!”随着应答声响起,只见四人整齐地起身并走出队列。
    “朕任命你们四位为西域三十六国战俘转运使,负责组织百姓尽快将那些战俘转移至南方二十郡,并让他们在此开垦荒地,充实边疆。”顾兴茵威严地下达命令道。
    “遵命!”四人齐声应和。
    紧接着,顾兴茵又喊道:“封长青、陆元、邹超、索云、裴延何在?”
    “末将在!”
    又是五道铿锵有力的回应声。
    “朕命令你们五位担任北胡转运使,即刻启程前往北胡地区,与征北将军完成战俘的交接工作。此外,你们还要责令北胡各部按照规定时间缴纳赋税,如果有谁敢违抗命令,立刻将其擒拿并转送至南方二十郡。”皇帝的语气坚定而不容置疑。
    “遵命!”五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最后,皇帝的目光落在了侯统领和左相朱武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