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献俘(下)
作者:橘子不酸也不甜   这个夫人不好惹最新章节     
    在他们身后,是胜利的将士们,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荣耀。
    之后,顾延宗押着齐代梁国的三百八十六名战俘缓缓走向午门。
    他们被大夏士卒严密地押解着,每个人都显得垂头丧气、神情沮丧。
    到达午门前,顾延宗命令这些战俘们整齐地排列在西边的武官班次后面。
    就在这时,一阵洪亮而庄重的钟声响起,仿佛整个京城都为之震撼。紧接着,大夏女帝林雨柔身着华丽的帝王冕服,驾御太玄门,当她抵达时,钟声戛然而止。
    鸿胪寺卿汪宣礼迅速走到御驾前,恭敬地跪地行礼,并奏请大夏女帝登上肩舆。
    随着他的请求得到应允,悠扬的礼乐声骤然响起。林雨柔优雅地登上肩舆,在众人的簇拥下,向着午门楼行进。
    当她稳稳地坐在午门楼的宝座上时,音乐渐渐停歇。
    顾延武挥动手中的鞭子,象征性地朝着俘虏身前的空地抽打,清脆的鞭声响彻全场,让原本喧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气氛变得庄严肃穆。
    赞礼官高声喊道:\"进!\" 声音响彻云霄。
    进献露布的官员们面向午门,恭恭敬敬地行了四拜之礼。
    伴随着礼乐声再次响起,他们直起身来,待音乐停止后静静地站立着。
    赞礼官继续高喊:\"进露布!\"
    话音刚落,激昂的乐曲又一次奏响。
    只见执事官员小心翼翼地举起案板,将其放置在午门前的中道上。音乐声渐渐平息。
    接着,赞礼官大声喊道:\"宣露布!\"
    这一刻,现场陷入一片寂静。宣展官员双膝跪地,然后起身走到案板前,取出露布并跪下宣读。
    他们用清晰而响亮的声音,将胜利的消息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宣读完毕后,他们将露布放回案板,退回原位,再次俯身伏地,兴起乐声四起。
    随后,他们行了四拜之礼,起身站立,乐声也随之停止。
    执事官将大案举起,重新安置于御道之东,引礼官引导献露布等官退出。
    赞礼官赞唱:“献俘!”
    随着这声高呼,负责献俘的顾延宗等人押解着俘虏们缓缓走向献俘的位置。
    这些俘虏们面容憔悴,神色萎靡,身上还带着战败的痕迹。
    他们被迫面北跪在午门之前,仿佛在向整个国家和人民谢罪。
    刑部官员紧接着迅速前往午门城楼中道,恭敬地跪地奏报俘虏交接事宜。
    接下来,将校们引导着文武百官入班,他们步伐整齐,神情肃穆,面北而立。
    赞礼官再次高声赞唱:“排班!”
    众文武官员按照班次整齐排列,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为首的毛崇、毛休则稳步走向御道中央,双膝跪地,向皇帝行大礼,并致献俘大典贺词。
    献俘仪式继续进行,礼部尚书汪宣章走到了前台,他的声音清脆响亮,如同洪钟一般,回荡在整个广场之上。
    他以激昂的语调详细叙述了这场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每一个字句都饱含着对英雄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紧接着,俘虏们被一个个地带到献俘台前。他们低着头,不敢直视前方,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悔恨。
    将领们亲自接收这些俘虏,并当着众人的面,义正言辞地宣读他们所犯下的罪行。
    最后,两位俘虏皇帝被押解上台。他们的脸色苍白如纸,眼中流露出憋屈与不甘。
    曾经的威严和权势早已荡然无存,如今只剩下无尽的屈辱和绝望。
    汪宣礼则高声宣读他们的罪行,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太庙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一刻,广场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人们欢呼雀跃,为国家的胜利而自豪。
    俘虏们则在这庄严的仪式中默默地低下了头。
    紧接着,献俘仪式进入了高潮阶段。
    只见顾延宗神情庄重地亲自将两位皇帝的象征物品——他们的皇冠和玉玺,小心翼翼地交由一旁的祭司,并让其放置在精美的托盘之中,然后呈递给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的女帝林雨柔。
    林雨柔面沉似水,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与果敢。
    她稳稳地接过那代表着皇权的皇冠和玉玺,毫不犹豫地拿起锋利无比的宝刀,用力一挥,瞬间将它们砍成了两段。
    这一举动犹如雷霆万钧,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下方的臣民们再次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冲破天际。
    这阵欢呼声既是对女帝林雨柔英勇行为的赞美,也是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表达。
    待欢呼声稍稍平息,林雨柔站起身来,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致辞。
    她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鼓舞人心,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她的智慧与决心。
    致辞完毕,赞礼官高声赞唱道:“鞠躬!”伴随着悠扬的礼乐声响起,文武百官纷纷躬身向皇帝行五拜三叩头之礼。
    行礼完毕后,众人直起身子,乐声随之停止。这时,鸿胪寺的官员跪地奏报:“礼毕!”
    紧接着,礼乐声再度奏响,林雨柔神圣的御驾缓缓起身,向着宫殿之外离去。
    乐声渐渐停歇,文武百官们也依照秩序依次退出场地。
    至此,这场盛大而庄严的献俘大典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