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林氏族人
作者:橘子不酸也不甜   这个夫人不好惹最新章节     
    斩了巴富之后,偌大的膘西郡竟然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困境之中。
    林雨柔无奈之下,只得下令让羊渠迅速赶来接管膘西郡,并命令元洪先生推荐一位官员担任日南郡郡守。
    然而,林雨柔深深明白“大贤隐于野”这个道理,于是毅然决然地发布了一道招贤令,希望能够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三天过去后,招贤令已经传遍了膘西郡的各个大小州县。
    膘西郡孟州。
    此时此刻,无数的百姓和读书人纷纷涌向衙门张贴的布告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就在众人对着榜上的文字摸不着头脑、束手无策之际,有人突然注意到了一旁喝茶的林老爷。
    这位林老爷原是梁人,因家中出事所以带着家人来膘西郡避难,现在在孟州“福喜楼”任大账房,能写会算,学富五车,不仅精通学问,还通晓梁语,因此大家都尊称他为“林大先生”。
    “林大先生,您的学识如此渊博,请您不吝赐教,为我们念一下这告示上的内容吧。今天您的茶水钱,就由小弟我来付啦。”
    正当人们为看不懂告示上的文字而苦恼时,有人发现了博学多才的林老爷,便请求他为大家朗读榜文。
    “金奎老弟真是太客气了,既然金老弟都这么说了,那我就献丑了!”
    林正元笑着向那人拱了拱手,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始大声念起榜文来。
    “膘西郡子民及各方贤士:
    近日,本郡郡守巴富因贪污腐败之行为,已被绳之以法,以示公正。此事令本郡上下深感痛心,亦认识到人才选拔与任用之重要性。为重建膘西郡之良好秩序,推动地方发展,现特发招贤令,诚邀乡野贤才共襄盛举。
    膘西郡自古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乡野之中,必有高士隐逸,德才兼备。摄政王深感人才乃国家之根本,地方之基石,故不拘一格,广开才路,期盼诸位贤士踊跃报名,共展宏图。
    所招募贤才,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品行端正,廉洁自律,秉持公正之心,为民请命;
    二、才学出众,有独到见解与卓越能力,能助本郡发展一臂之力;
    三、熟悉乡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愿为本郡百姓谋福祉;
    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同僚和睦相处,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凡符合以上条件者,敬请至本郡官府报名登记。摄政王将亲自审阅面试,选拔优秀人才,委以重任。”
    “这可是官府发布的告示啊!说是要在咱们民间选拔人才入朝为官呢!各位家中若是有才能出众之人,不妨前去尝试一下。”林正元轻抚着下巴上的胡须,微笑着说道。
    “哈哈,别人有没有才我们可不知道,但林大先生您和您家的两位公子那可都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人物啊!你们怎么不前去试试呢?”人群中有人笑着打趣道。
    说者或许只是无心之言,但听者却有意。面对众人的玩笑话,林正元表面上并未表现出什么异样,但他的内心早已泛起了波澜。
    他们一家自从逃离大梁至今已经将近 20 年了。大梁的皇帝已经换了一代又一代,每一个新皇登基都会大赦天下。也许,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吧?
    林正元的心中不断地纠结着,就连平日里最喜欢喝的湖州茶此刻也变得索然无味。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与众人闲聊了一会儿,然后便浑浑噩噩地回到了家中。
    夜晚时分,躺在床上的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心中不断权衡着各种利弊得失。
    他们林家在鄂城地区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家族传承已有四百余年之久,祖传的“鬼门十三针”更是在大梁国内颇有名气,被誉为杏林世家,享有盛誉。难道他们就要一辈子窝在这个蛮夷之地,甚至连回乡祭祖都不敢吗?
    不!不能这样下去!
    林正元内心怒吼道。
    终于,天色渐亮,东方露出一丝鱼肚白,林正元经过一夜的思考,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林雷荣和林雷石,以及侄儿林雷源和林雷渝召集到身边,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听完之后,众人陷入了沉思。
    最后,经过一番讨论,五人决定冒险一试。
    为了确保安全,林正元决定让林雷石和林雷渝留在家中,而他则带着林雷荣和林雷源一同前往缅州,看看是否能找到新的机遇。
    三人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缅州,同各地赶来的贤才一起参与选拔 。
    选拔共分三场。
    第一场为梁语考试。
    就是简单的梁土双语互译。
    第二场为政务能力测试。
    共有行政管理、司法审判、教育教化、军事监管、灾害赈济、水利建设、农业发展、人口管理、赋役、维护皇权和朝廷制度十个类别。
    第三场则为策论,由摄政王当场出题策对。
    三百多人耗时两天才完成了前两场考核,最终只有不到三十人进入了第三场策论考试。
    林氏叔侄三人均进入了第三场考核。
    天色微亮,三人便来到了郡守府,由林雨的亲卫统领顾四安排人发了号牌轮流进入考场 。
    林正元叔侄三人的号牌在后半段,直到申时才轮到了他们。
    三人一组,同时进入了考场。
    "小姐,这三人都姓林,还是三叔侄呢。"
    喜儿拿着名册指给林雨柔看。
    林雨柔点了点头,不过也没大惊小怪,这年头,氏族本就垄断了教育资源,一族之内出几个人才太正常不过。
    "诸位,请阐述下如何做一个好官。"
    林正元出列道:"当官之法,直道为先。其有未可一直向前,或直前反败大事者……当官既自廉洁,又须关防小人,如文字历引之类,皆须明白,以防中伤,不可不至慎,不可不详知也……当官者,难事勿辞,而深避嫌疑,以至请诚遇人,而深避文法,如此则可以免……前辈尝云小人之性,专务苛且。明日有事,今日得休且休。当官者,不可徇其私意,忽而不治。谚有之曰:“劳心不如劳力。”此实要言也。"
    林雷荣:"前辈尝言吏人不怕严只怕读。盖当官者详读公案,则情伪自见,不待严明也……当官者,凡异色人皆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宜疏绝,要以清心省事为本……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前辈尝言:“凡事只怕待。”待者,详处之谓也。盖详处之,则思虑自出,人不能中伤也……"
    林雷源:"当官者,前辈多不敢就上位求荐章,但尽心职事,所以求知也。习诚尽职,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当官遇事,以此为心,鲜不济矣……畏避文法,固有常情,然也人自然者,常以文法难任,委之于人。殊不知人之自私,亦犹已之自私也。以此处事,其能有济乎?其能有后福乎?其能使子孙昌盛乎……"
    "当官处事,务合人情,忠恕违道不远,观于已而得之,未有舍此二字,而通用济者也。尝有人作郡守,延一术士,同处书室。后术士以公事干之,大怒叱下,竟致之杖背编置。招延此人已是犯义,既与之稔熟,而干以公事,亦人常情也。不从之足矣,而治之如此之峻,殆似绝灭人理……"
    三人各抒己见,林雨柔听了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