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乾隆张氏82
作者:Oofy   快穿:我在清朝当宠妃最新章节     
    又过了三五日,乾隆将手里的证据翻出来再看了一遍。
    娴妃成了那嫔。
    那拉氏昏倒在宫女的怀里,心里的那点侥幸也烟消云散了。
    皇太后瞧着,这一场虎头蛇尾的大戏,心里烦躁,又见乾隆处理事情不干不脆,索性就直接不管了。
    乾隆解释道:“额娘,那拉氏毕竟是皇考所赐,还是得留一两分脸面。”其实那拉氏本来就是制约皇后的棋子,可是她手伸太长,竟然往万方安和来。
    吴库扎氏那边她也有所联系,乾隆转转手上的扳指,那拉氏终究是逾矩了。
    太后心里哼了一声,叹道:“你所言极是,那拉氏毕竟是先帝为你选的侧福晋,还是留点体面。”
    先帝?
    太后心里冷嗤一声,她这个儿子能听先帝的话,没见给先帝去上炷香。
    乾隆心里也犹豫,最后还是添了一句:“那拉氏以后就送回宫里,无召不得出。”还是关押起来好一点,省得再兴风作浪。
    皇太后的情绪并没有因为这个决定,好上一分,只道:“这是你宫里的事,我年事已高,也帮不上你,只你自己决定了就好。”说着又叹息了一声,道:
    “如今我也就只担心钰丫头跟锦丫头,她们年纪也大了,只盼以后能常常见面。”
    怎么常常见面,当然是留在京城。
    乾隆眼里闪过深思,只是想着额娘,他心里还是软了,“我知道了,和钰我也没想过叫她远嫁,和锦也乖巧,都是留在额娘身边孝顺。”
    得了这个承诺,皇太后的心总算是舒爽了一些,也就跟乾隆又母慈子孝的聊了小半天的戏。
    最后乾隆被皇太后打发去找于穗岁。
    正在欣赏宫廷秘画的于穗岁:我谢谢你了。
    “姩姩?”乾隆抱着于穗岁,胸腔里涌出无限的柔情,他最近这段时间频繁的展现出跟以前不一样的行为,可在她眼里也是正常的。
    乾隆自己知道的,他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真人君子,甚至他心里跟面上都是两个极端,他并非喜欢当一个叫人盛赞的明君,他喜欢当昏君,喜欢酒池肉林。
    可是他不能,这大清的江山,是他的象征,也是他的枷锁,过了最开始的那几年,他直觉自己的内心越发的疯狂。
    于穗岁回头,娇笑:“皇上,你的面具要掉了。”语气慵懒,眼里的好奇达到了顶点。
    乾隆面色一滞,旋即又恢复正常,“你真的想见?”是真心,还是只是嘴上说说?
    “皇上,见你,比见现在的你要有意思。”人都是有窥私欲的,不然明星的八卦怎么能有那么高的热度。
    于穗岁自己也是有的,她就想看看乾隆的皮下是什么鬼。
    乾隆的手转着于穗岁的青丝,她眼里是真诚,她是真的想见他,原来她不喜欢真人君子。
    不喜欢翩翩公子。
    他的姩姩啊,真的是个宝。
    -
    那嫔继降和褫夺封号之后,又被送回宫幽拘。
    高轻鸢看到这个消息,还是有点难以置信,上辈子的继后,这辈子就这般提早了几十年下线。
    看来皇上不是不知道,只是这一次他选择了处理。
    高轻鸢坐在廊下,听着风声,心里想着想着就哭了,不知道是为了这辈子,还是上辈子。
    伺候高轻鸢的人,没有一个人发现,她安静的坐在摇椅上,手边还放着平日里爱吃的点心,茶水,可是眼泪争先恐后的从眼眶里跑出来。
    无声的哭泣,她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她真的很难过。
    秋日的风,带着丝丝凉意,拂过脸庞。
    转眼就是大雪压枝头的隆冬时节。
    大公主的婚事也定了下来,西林觉罗家里的人,喜欢读书,是个标准的读书人。
    和钰瞧着,看了看他的身板,如青竹一般清瘦,她非常的满意,她看了看自己的手臂,估摸着自己一拳是能打到他的。
    皇太后的心也落了一半下来,拉着于穗岁去打牌。
    心情极好,指着和钰道:“瞧瞧这丫头就是胆大。”说的是和钰请人家出门去玩耍。
    于穗岁也笑着,附和:“胆子大好,这才不容易被人欺负。”
    和钰嘴角挂着笑,感激的看着皇太后,“玛嬷疼我。”她是真的没有勇气嫁娶蒙古,太远了,她一点依靠都没有。
    她知道自己就是个普通人,贪生怕死,又好逸恶劳,喜欢享受,可是自己又没有什么本事,做不成大事,只能依靠着皇太后,给自己找一个相对来说不那么难以接受的出路。
    她来了这里这么多年,已经没有了在现代的那种,一夫一妻制的想法,那样的想法在这里离经叛道,是伤天害理,她反抗不了世俗,只能当一个极其普通的,顺从于环境的人。
    皇太后看着在一边有点羡慕的和锦,安慰道:“锦丫头也别伤心,玛嬷也会将你留在京城的。”
    和锦感激的点点头,略有几分害羞,“玛嬷,我还小。”她还小,说这个还是有点羞涩。
    皇太后:“是是是,你还小。”锦丫头确实还小,过上几年再说也不迟。
    皇太后现在固定的牌搭子就于穗岁跟两个孙女,她以前还会跟太妃们一起打牌消磨时间,只是时间一久,人家的钱也是有数的,不能赢,人家久了也不来了。
    皇太后给人送了东西过去,也就减少叫她们过来了。
    皇后的肚子已经很大了,靠着枕头,知道和钰留在京城,心里也是高兴,只是可惜不是富察家。
    如今富察家里的下一辈,她哥哥的孩子,也还算是可以,若是真的嫁回去就好了。
    伍嬷嬷端着燕窝,一勺一勺的喂着皇后,心里高兴:“娘娘,日后公主就留在京城了。”这大清的公主有几个留在京城,都是送去和亲的命。
    如今她们娘娘生的大公主,也算是得了个好的前途。
    皇后叹道:“若是回了家里,那才是真的好。”哎,只是如今已经成了定数,只盼着以后和钰多跟外家往来。
    伍嬷嬷一愣,又劝道:“娘娘,这是开心的事,何苦又要加上这个,几个公主能得皇上这般看重。”留下就是侥天之幸,哪里还能有那么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