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儿女事
作者:树洞里的秘密   村里的福运娇她生财有道最新章节     
    地方有了,石榴当即就现场吆喝了天宝村有空的愿意的壮劳力们来打杂建作坊。
    响鼓坡这片该捡的碎石子和杂草这些可不少,收拾干净都要两天功夫的。
    当然,这会正也春播农忙,不过也不影响壮劳力出来干活挣钱,到底不是谁家田地都多的,当下举手表示要来的人不少,片刻钟就招够了,也不耽搁,定下了从明儿一早就开始干活,不包吃饭,三十二文一天,跟之前他们村建作坊一样。
    李家的厚道,这会天宝村的人也是深有体会了。
    石榴扭头又请了给自家建房建作坊的老熟人陈师傅等砖瓦匠来,带着他们实地看了,告诉他们这次的作坊怎么怎么建。
    后续的沙石砖瓦这些也陆陆续续的送来,这片响鼓坡那是忙得热火朝天的。
    所幸三月里还不大热的,干活也是正正好。
    石榴本是要带家里人去州城小住一段时间的,但是这不是新建作坊嘛,李老爹就乐意瞧这红火,便不愿意老天拔地的往州城去,就要留在村里,每天早晚的往响鼓坡跑,精神得很。
    老袁氏见李老爹不去,就也不去了,主要州城那么远,听着坐船都要几天的,她就愁住了。
    而宋氏本来是想去的,到底丈夫在州城里呢,只是林氏诊出两个月的身孕来了。
    这是头胎,宋氏自是不放心的,所以便将人给接回了村里来就近照看着,到底她是生过几个孩子的人,有经验。
    家里还有老袁氏在呢。
    说来,李荣柏的媳妇万氏也怀上了,没两个月就要生了,他们老李家这一辈的,眼看着孩子也是一个接一个呢。
    几房的孩子,到年纪的,今年十八李荣梧去岁底定下了亲事,他不是在城里童玩斋当伙计嘛,因着人机灵又会来事,倒是叫挨着不远的城北大街上的一家杂货铺的老掌柜给相中了,要把小闺女嫁给他。
    这不,定下了亲事,今年腊月里成亲。
    而李义山家跟李荣梧同岁也同样在童玩斋当伙计的李荣杨也定下了亲事,是他外家村子的姑娘,也定了今年成亲,不过要比李荣梧早些。
    如今他们下河村的孩子是最不愁说亲的,只要露出要说亲的意思,那多的是媒婆上门来走动的。
    石榴的二哥李荣榆今年也十七了,该说亲了,自是不愁亲事,这一两年明里暗里问到宋氏跟前的人可不少。
    不过宋氏最信任的还是黄袁氏,将这事就托给她了。
    不只李荣榆,大房的李杨梅也到说亲的年纪了,他们这一带自来的规矩儿女给双亲守孝是一年,去年底也是满了的,李杨梅今年也十六了,不能耽搁了。
    这事都一并托给了黄袁氏的。
    找黄袁氏说亲的人多,她一天也是忙的脚不沾地的,就响鼓坡新作坊开建没两天,这日上午,火急火燎的赶来的下河村。
    到了石榴家,啥话也不说先喝了一大口水,“给我渴的够呛!”
    宋氏也是忙让惜春去煮了一碗糖水蛋来,叫着姨娘好好的歇一歇,吃了再慢慢说话不迟。
    黄袁氏喝了水解了渴就坐不住的,哪能等吃了糖水蛋再慢慢说呢,当下放了茶杯抹了一把嘴就道:“我这些日子专顾着榆哥儿和杨梅的事呢,这不,有好消息啦!”
    说着看了看老袁氏,又看宋氏道:“先说榆哥儿的,是我们村里长家的孙女,这闺女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是个好孩子,模样好,性情也好,会的一手织布的手艺,还会绣花呢!
    我们里长孙子好几个,但孙女就这么一个,也是放在心尖上捧着的,这孙女又啥啥都好,她的亲事,自然就千挑万选了,这不一直没碰上合适的嘛,一听我这里在给榆哥儿说亲,里长婆子就上门找我来了。
    我本来纳心里在考虑琢磨着的合适姑娘里也就有他们家这孙女的,这不,一来二去的说下来,这亲事我也是越觉得越不错,他们家也是愿意的,就看秀英你和继和的意思了。”
    宋氏自是相信姨娘的,她说这闺女好那就肯定好,还是他们一个村的,肯定也是更了解的。
    这闺女又是里长的孙女,又会织布绣花的,这条件,按哪儿都是受人满意的,要换作以前,他们家也说不上这样的亲事。
    现在他们家虽然有钱了吧,但宋氏还真没想过咋咋不得了的儿子就该娶啥城里不城里的媳妇的,荣棕媳妇她就喜欢得很。
    既是对方也乐意,那就相看相看呗!
    黄袁氏就道:“那就过两天,你带榆哥儿上我家里来走动走动。”
    这事说定了,黄袁氏扭头就同老袁氏说起杨梅来,“你也知道,这没了爹也没娘的闺女说亲本就是要艰难着些的,好在杨梅也不是长女,上头有哥哥嫂嫂的,又要不同,我也是上心着的,不能不给她用心!
    这些日子跑下来,我看好了两家,一家是我们隔壁村的,是家里的长子,家里也有三十来亩的田地,进门就是长媳,等分家自然是不同的,这后生瞧着也是不错,今年十七。
    另一家是前边鱼水村的,这后生也是十七,是家里的独子,上头两个姐姐都出嫁了,家里虽然也就十来亩地,却也是不少了的,且父子两个还有篾编的手艺,平日里编了簸箕这些个拿去集上卖,也是一笔进项,主要是人口少,简单。”
    说罢,她看了老袁氏一眼,加了一句道:“要我看来,是鱼水村这家更好些,地少也就是那回事,简简单单的过日子比啥都强。”
    老袁氏听着也就有了数,杨梅性子软棉,过不来那复杂的日子,自然还是简单点好,免得受欺负。
    不过这是也不是她一口做主的事,当下就让人去把李荣松叫了来,让他这个当大哥的拿决定吧。
    等李荣松来的功夫,黄袁氏也吃完了一碗糖水蛋,浑身舒坦。
    李荣松来了一听这两家的情况,也是为妹妹着想,决定了鱼水村这王家。
    李荣榆相看好说,直接上她家来看她这姨奶奶的功夫就顺便相看了,杨梅这里嘛,黄袁氏就道:“等榆哥儿这里相看过,过几天的,我领这王家后生上村里的走走。”
    说定了两厢事,宋氏留了黄袁氏吃了午饭,这才送了她离开。
    因黄袁氏这几年说媒说得好,她这也学城里的媒婆买了一头毛驴,走哪儿倒也方便,不用随时拖了儿子送了。
    那毛驴颠颠的走了,叫石榴看着也是稀奇得紧,她还没骑过毛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