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甲板,钩锁和电磁弹射
作者:一只山竹榴莲   四合院:开局先打断何雨柱的手最新章节     
    系统装有两部 “大眼睛” ,一部是敏锐的红外探测仪,专门负责近距离目标;一部是转台上的激光雷达,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扫描和跟踪。
    两部 “大眼睛” 形成“望远镜 和 显微镜 ”的完美组合,从远到近无所不察,能及早发现来犯的空中敌人。
    探测仪和雷达采集到目标信息后,就由超级计算机进行目标识别和武器调度,继而用舰载的近防炮干扰弹等进行拦截。
    整个过程,从发现目标到实施反击,也就是几秒钟的事,这套系统布置在指挥塔的四周,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 火力墙 ,将进犯的导弹炸得粉身碎骨,岂不美哉?
    主动防御系统搞定后,林阳又琢磨起了指挥所内部的设置。
    他先是对指挥大厅进行了合理分区:作战指挥—敌情研判—通讯联络,各司其职,既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
    同时,他还在指挥大厅里装上了一套超大触摸屏 ,能够实时显示舰载机的飞行轨迹,航母编队的阵位,敌方目标的方位等关键信息,让指挥员能一目了然地掌控战场动态,随时做出决策。
    这还不够!为了提高指挥的时效性,林阳还为每个指挥员量身定制了一套 智能指挥头盔这个头盔不仅具备防弹, 隔音等防护功能,还内置了定位芯片,骨传导通讯装置和微型摄像头,简直堪称 “黑科技 ”集合体。
    有了它,指挥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与指挥所保持实时语音通讯,及时下达命令;
    同时,头盔内的显示屏还能随时调阅战场画面和关键数据,让指挥员随时洞察战场,运筹帷幄!
    在林阳的精心设计下,这艘新锐航母拥有了一个超前的 智慧大脑 ,它不仅能轻松指挥上百架舰载
    机的空中作战,还能调度数十艘水面舰艇,执行反潜 反舰等多样化的海上任务
    这个 “大脑” ,注定要创造无数辉煌!
    ……
    指挥所搞定了,林阳的目光又转向了下一个重点——飞行甲板!
    众所周知,飞行甲板是舰载机起降的跑道,也是航母区别于普通军舰的最大特征 一个优秀的飞行
    甲板设计,对于发挥航母的战斗力至关重要!
    在常规航母上,甲板大都采用钢制结构,这种材料强度高,耐磨性好,但缺点也很明显:
    钢材比重大,增加了航母的吃水深度;而且,钢板受海水腐蚀较为严重,需要经常维护
    更要命的是,钢质甲板遇到舰载机迫降等意外冲击时,很可能会出现变形破损,影响飞机起降。
    要解决这些难题,单单一个材料可不够,需要一种全新的甲板结构!
    为此,林阳没少绞尽脑汁 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咨询了众多专家,最终锁定了一种新材料——蜂窝夹芯板!
    所谓蜂窝夹芯板 ,是由两层超强纤维布和芯层蜂窝状结构胶合而成的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之所以被称为 “蜂窝” ,是因为它的芯层是由无数个六边形小孔组成,形似蜂巢。
    当甲板受到冲击时,这种蜂窝状结构能像弹簧一样,把冲击力均匀分散到各个方向,大大降低了结构损伤的风险。
    除了减震抗压,蜂窝板的强度和刚度也非常惊人。
    据林阳测算,一块 10cm 厚的蜂窝板,抗弯强度相当于 20cm 厚的钢板,而重量却只有钢板的1\/5!
    如此轻盈又强悍,简直就是为航母甲板量身定制的材料!
    于是,林阳果断采用蜂窝板代替钢板,打造出了一个全新构型的甲板。
    甲板表面,铺装的是一层特制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内含碳纳米管和陶瓷颗粒,耐磨防滑,能有效抵御舰载机的冲击磨损
    甲板下方,则由数百个蜂窝板拼接而成,形成一个 159 米长 77 米宽的巨型 “蜂巢”
    在蜂窝层内,还填充了一种特殊的海绵状物质,能吸收噪音,降低舰载机着舰时的冲击。
    由于采用了轻质材料,再加上独特的减震结构,这个甲板的强度和韧性大大提高,载机量也从过去的 30 架增加到 50 架
    同时,甲板的自重却下降了近 60%,为航母节省了大量的排水量,带来了可观的续航能力提升!
    为了检验这个全新甲板的性能,林阳还特意安排了一系列试验:
    先是找来了退役的飞机,在甲板上反复摔砸拖拽,测试甲板的耐冲击水平;
    又找来几十辆满载的卡车,在甲板上来回碾压,以检验其承载极限
    最后,他还用重锤 锯齿 钢钉等各种利器使劲儿摧残,甚至用上了钻头和焊枪,看这甲板到底有多结实。
    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林阳怎么折腾,这个甲板却岿然不动,几乎看不出一丝裂痕和凹陷,强悍得令人发指!
    林阳的新型甲板设计一经论证成功,就立刻投入到生产制造中去。
    在一间硕大的车间内,数十台自动化设备日夜轰鸣,工人们戴着厚重的防护面罩,在刺鼻的树脂味中来回穿梭。
    只见一块块切割完毕的蜂窝板被送上流水线,涂胶,贴布,热压,一气呵成。
    很快,一个个造型奇特的甲板单元就被制作出来,整齐地码放在一旁。
    与此同时,甲板表面的防滑涂层也在紧锣密鼓地铺设。
    工人们先是用高压水枪将甲板冲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涂上一层胶粘剂,再把特制的防滑颗粒洒在上面,用滚筒反复碾压。
    经过一道道繁复的工序,一块高强度 抗冲击的新型甲板终于制作完成,在车间的灯光下闪闪发亮!
    林阳满意地看着这一幕,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他知道,有了这个甲板,航母的战斗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但光有甲板还不够,还得配备一套先进的飞机阻拦和弹射系统,才能充分发挥航母的作战能力。
    在飞行甲板上,虽然有好几条跑道可供舰载机起降,但甲板的长度始终有限,不可能像陆基机场一样任由战机肆意奔跑,尤其是降落的时候,没个几千米跑道,战机非得冲进海里不可。
    所以,在航母上,舰载机的降落必须依靠阻拦装置,或者说降落拦阻索。
    一套完整的阻拦装置,主要由横跨甲板的 4 条粗钢缆和若干组液压装置组成。
    战机降落时,尾钩挂住钢缆,在液压装置的牵引下急刹车,最终停在甲板上。
    别看这个过程只有短短几秒,其中的技术含量可一点都不低!
    首先是阻拦索,它可不是一般的钢丝绳,而是由多股高强度钢缆绞合而成,既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又要有适度的柔韧性,否则飞机着舰时就会损坏尾钩,甚至折断机身!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林阳没少踏着夜访遍钢铁行业的大佬们,终于搞出一个钢缆?
    这种钢缆的抗拉强度高达普通钢丝绳的 10 倍,柔韧性也非常好,简直就是为航母量身定制的!
    林阳又对其进行反复试验和改进,最终制造出了一种双层缠绕型阻拦索。
    与普通钢缆相比,它的外层采用高强度钢丝交错缠绕,内芯则填充高分子弹性体,再配合特殊的表面润滑处理,使其抗拉强度和柔韧性都达到了最佳水平。
    有了这根神索 ,舰载机的着舰就有了坚实保障。
    但光靠阻拦索还不够,还得有一套与之配套的液压系统,才能让战机平稳减速,安全停靠。
    液压系统的作用,就是通过活塞的伸缩运动,将战机冲击产生的动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力,再通过溢流阀将压力卸掉,从而实现缓冲减速的目的。
    虽然原理并不复杂,但其中的学问可不小!
    活塞的尺寸 液压油的选择 溢流阀的调校……一系列参数都要精确设计,才能造出既安全可靠,又平稳高效的液压系统。
    为此,林阳没少叫苦不迭 他白天泡在机械加工车间,改装配件,调试设备;晚上回到家里还得埋头研究液压原理和流体力学,恨不得把脑袋都烧起来,
    就这样,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模拟 无数回的试错和修正,一套由多级缓冲和双回路卸载组成的阻拦系统终于研制成功。
    在强度 可靠性和平稳性上,都创造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如果说阻拦装置是航母的 刹车 ,那弹射器就是战机的 加速器。
    要让数十吨重的舰载机在几百米的甲板上飞奔而起,非得有一个大力士在后面推,是不可能的。
    常规航母大多采用蒸汽弹射,通过高温高压蒸汽推,再由牵引战机加速起飞。
    但这种蒸汽弹射装置不仅笨重,能耗也大,更致命的是,蒸汽的压力很难控制,战机被弹射时常常遭遇 过载 的问题,不仅机械老化严重,飞行员的身体也吃不消。
    有鉴于此,林阳毅然放弃了传统的蒸汽弹射,转而投向了一种更先进的技术——电磁弹射!
    这种装置的原理,是利用电磁铁的斥力,对飞机施加推力,从而实现弹射起飞。
    首先在甲板下方铺设一条长长的导轨,导轨内装有无数个线圈,通电后就形成强大的磁场;然后在战机前起落架上装一块磁铁,起飞前与导轨耦合。
    最关键的一步,是在起飞瞬间向线圈通以强大电流,产生巨大的电磁斥力,将战机弹射到空中。
    电磁弹射虽然也是力大无比,但与蒸汽不同,它的推力是可以精确控制的。
    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和通电时序,就能实现平稳递进式的加速,让战机不再遭受过载之苦
    不仅如此,由于不再需要笨重的蒸汽锅炉和管路,舰上的布置也更加灵活紧凑,可节省大量空间。
    更美妙的是,只要电力充足,电磁弹射就能源源不断地工作下去,再也不用为 蒸汽不足 的问题发愁了!
    当然,要把电磁弹射这个“明珠”镶嵌在航母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就是导轨的制造。
    为了让战机平稳滑行不致脱轨,对导轨的平直度和表面质量要求极高;同时,导轨还要承受巨大的电磁力和机械载荷,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缺一不可。
    为了找到最佳方案,林阳没少在铁路有轨电车等领域取经,他把各种优质钢材拿来反复试验,又对轨道断面进行多种设计,最后选定了一种 双 t 型 的轨道截面,再配以特种合金钢材料,使其强度和刚度都达到了最佳,完美地解决了导轨这个 拦路虎。
    其次是线圈的绕制,电磁弹射对线圈的性能要求非常高,不仅电流大,而且通电时间极短,稍不留神就会被强大的电流烧毁。
    为了降低线圈的发热,延长其使用寿命,林阳想了个妙招,在线圈外包裹了一层石墨烯薄膜,然后浸入液氮中冷却,竟使其导电性能提高了几十倍,发热量也大大降低。
    搞定了线圈,电源就成了最后的难题 要实现战机的瞬间弹射,动辄就是上万安培的电流,普通蓄电池根本不够看的。
    为了攻克这个难关,林阳求助了红星实验室那帮搞超导的教授。
    在他们的帮助下,林阳搞出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电容量是普通电容的百倍不止!平时储存电能,关键时刻一泄千里,瞬间就能为电磁弹射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就这样,凭借对材料的精准把控和对工艺的不断创新,一套全新的电磁弹射系统终于诞生了!
    从此之后,飞机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在弹射器的助推下,一飞冲天,再也不用担心起飞的事儿了!
    有了阻拦索 电磁弹射这两大利器,再配合全新的飞行甲板,航母的作战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这可把林阳兴奋坏了!看着跑道上的舰载机在新系统的配合下,一次次平稳降落 迅猛起飞,他情不自禁地吼了一嗓子:
    同志们辛苦了!咱们的航母,离击败敌人的日子不远了!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林阳豪情满怀地遥望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
    与此同时,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五角大楼里,一帮鹰酱的情报人员正焦头烂额。
    ……
    可以的话,给小女子点点爱心送送免费的为爱发电,点点催更就能送,一天满500为爱发电块礼物就加更,因为是全职写手,拜托了,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