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极其短视的水泥企业
作者:陈茶老酒爱少女   从包工头到一方高官最新章节     
    这样一来事情就得到了解决,路也能继续修了,而且姬长明的工程队等于也有了修路的资格。
    隔天晚上,在韩国强的牵线下,杨辰跟朱亮两个人坐到了一块,喝了场痛快酒。
    虽然隔着年龄,两个人都是讲究人,谁也没有计较前两天的冲突。
    第二天,交通局就让某个工程队拉过来二十吨水泥,也没有任何票据手续,卸了车就走。
    一般的建筑工地上,原料供应是水最深的一环,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比如拉过来计重之后再拉走,等会再拉过来,一车货可以给你算十车没问题。
    比如前面拉过来的是好的,后面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次。
    还有拉过来的材料是好的,等验收过了,用的时候就变成了差的。
    这个都是有关系但又不那么硬的人玩的,真正有关系的人是转包费和拆迁赔偿。
    看着水泥袋上的定山县第一水泥公司字样,杨辰就想笑。
    这家公司是清远市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定字牌水泥也是清远市最认可的水泥品牌。
    但这家公司非常短视,为了多卖他们的水泥,竟然允许小的水泥厂买走他们的水泥后掺假,去他们厂再买他们的包装袋包装。
    等于袋是真袋,里面也有一部分他们的真水泥,但实际上却是假冒伪劣产品。
    这个对于品牌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任何一个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企业都不会允许这样的。
    比如,茅台所有的防伪标志都在包装上,如果他们对外卖包装,那就跟贴牌一样了。
    就如同以前的品牌电脑跟组装电脑一样,处理器都是英特尔的,内存都是三星的,硬盘都是希捷的,主板都是华硕的,电源都是金河田的,操作系统都是盗版的。
    如果问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包装箱和说明书,因为其它的区分不出真假。
    而且这家伙是杨辰去推销添加矿渣时,说话最不客气的一个,说人家不会砸自己的牌子,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敢加,我们的水泥是完全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有多远滚多远。
    杨辰肯定不是自己亲自去的,但跟对方在电话里交谈了,一个什么采购科的科长,牛皮哄哄的样子,摆官架子,没说几句,杨辰就气的挂上了电话。
    还以为大点的企业会有长远眼光呢,等深入了解之后,就知道这类企业的兴盛全靠站在时代的风口之上,不墨守成规,粗暴式发展。
    农科院派过来一个叫胡丙松的年轻人,竟然跟杨辰是同龄,只不过人家是本科毕业后,刚参加工作没两年。
    看起来黑瘦黑瘦的,却是满身洋溢着青春味,说起工作来也很有激情。
    一见面就对杨辰说道:“田主任让我对你说声抱歉,他的报告出来了,但是上面却不让对外公开,只能内部使用。”
    杨辰心生不悦地问:“那该种什么?我们怎么知道?”
    胡丙松一脸的不好意思:“我们可以建议你种什么,但不能全部告诉你能种什么。”
    “那能种什么?”首先要问清能种什么,然后再去咨询一下市场行情,最后才能确定种什么。
    “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种半夏、白芷、薄荷、山药、板蓝根、苍耳子、山麦冬、决明子、车前子、赤小豆、防风、枸杞子、亚麻子、牛膝、金樱子。”说是不告诉,实际上胡丙松却说了这么多。
    “这些那个是可以当年种当年收的。”如果是多年,杨辰肯定等不上,并不是说杨辰急着出政绩,而是如果需要两三年的话,村民们不一定有这个耐心。
    只有让他们迅速看到收益,然后再引导他们种植价值更高的作物,他们才会心甘情愿。
    “绝大多数都可能,只是有的就需要买苗,而不是种子了。”胡丙松回答道。
    “你们那里都能买到吧?”杨辰再三确认道。
    “那当然,我们农科院也是一个全国机构,各地都有我们的合作对象。”胡丙松自豪地说道。
    杨辰也打听过,至少在昌州省,能提供这个的,确实只有农科院这一个机构,不然的话杨辰也不会下这么大工夫,搭上这个关系。
    这一类的院所实际上是有能力有技术的,但是缺乏应用,人家研究出来后,是为了发论文评成果的,反正也是旱涝保收,很少去主动推广。
    这个就叫成果转化。
    “行,你把当年种当年收的给我列出来,标注上每亩产量,然后我去问问市场行情,再决定种什么。”总不能种出来了分文不值,或者干脆没人收。
    其实杨辰更喜欢能够药食同源的,但一般这一类的市场也足够饱和了,卖不上价。
    路修的很快,修的时间长短跟质量并没有很直接的关系,眼见着多年的梦想成了现实,小洼村的村民们也很满意,修好的路段上天天有孩子在上面跑来跑去,充满了欢乐。
    杨辰看到这一幕时,莫名地愣住了,姬长明在旁边小声问道:“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杨辰违心地摇了摇头,说没有吧,确实有一点,但也是仅有一点。
    至少这个是实实在在的功劳,村民们的喜悦也是发自内心的。
    这才是追逐权力,执掌一方的最大意义,而不是天天跟人斗来斗去。
    “我听说张宏文的生意遇到点难处?”姬小明开口问道,同时偷偷观察着杨辰的表情。
    “不知道呀,他没跟我说。”做任何生意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来钱快又没有技术含量的,前期靠杨辰的资本优势,可以占据市场,等大家都有钱了,竞争就激烈了。
    张宏文又没有太大的关系,还靠以前的老关系,是不可能一直保住市场的。
    “你不打算帮他吗?”姬长明好奇地问,都说两个人闹掰了,难道是真的?
    “比如说有人来跟你抢工程,人家要价低、工期短、质量好,你能怎么办?”杨辰反问他,如果是正常的市场竞争,杨辰能怎么帮?
    姬长明顿时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