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产业发展之难
作者:陈茶老酒爱少女   从包工头到一方高官最新章节     
    “王局长,晚上一块吃个饭?”临走的时候,杨辰相邀道。
    “算了,我这还有一摊事呢,不然非狠狠地宰你小子顿不可。”王宏伟挥了挥手,兴致寥寥地说道。
    “为啥非要宰我一顿。”杨辰感觉他的话别有意思,就小心追问了一句。
    “哼,你小子借着亚洲金融危机赚了那么大一笔,不宰你宰谁。”王宏伟没好气地说道。
    没想到这小子还有这个本事,怪不得年纪轻轻地这么沉稳有度呢,这才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就算不干这个乡长,也能做个富家翁。
    杨辰却从他的话里,听出来似乎他对自己的资产规模有所误判,如果知道自己有几亿的话,绝对不是这个口吻。
    对一个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态度是肯定有所不同的。
    “发个小财,运气,运气,纯属运气。”杨辰用开玩笑的口气再次确认了一下。
    “你这也叫小财,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赚不到好不。”王宏伟没兴趣跟他扯闲,张口喊人把杨辰带了出去。
    杨辰这才放下心来,安全部门应该是没注意到,或者说在香江那边的力量没那么强,不然的话不会出现误差。
    但这个误差是杨辰喜欢看到的,所以杨辰就装成默认的样子,出了房间。
    出了房间之后,杨辰才松了一口气,当时都忘了还有安全部门这回事,普通的部门不知道,安全部门想打听还能打听不知道。
    但杨辰不知道,香江那边是另一个部门的地盘,而那个部门又特别强势,一直不允许其它安全部门进入香江。
    但这个部门更擅长政治方面的业务,对于情报工作实际上并不擅长,不然的话杨辰所做的一切早就被人发现了,到时候迎接他的,还不一定是什么呢。
    杨辰让刘金刀在宾馆休息,自己一个人回到自己的房子,还带了点吃的。
    以前的这种大院有好处就是互相都认识,有陌生人出现会非常警惕,这也是朝阳群众为什么这么出名的原因,有事也能找到人帮助。
    缺点就是邻里纠纷比较多,你干什么隐匿的事不太容易,这也是很多人当了领导之后要换住处的原因。
    除了平山县那个家,这里是第二个能给杨辰家的感觉的地方,至少在这里有一段比较美好的回忆。
    第二天,杨辰一直等着王宏伟的电话,到了十点多的时候,王宏伟才打来电话,让他十一点半,到星海宾馆的登云厅。
    不知道要认识的是谁,杨辰还去理了个发,然后带着刘金刀提前十分钟到了地方。
    杨辰还在大厅呢,就看到王宏伟跟一个中年人从外面走了过来,急忙迎了过去。
    对于杨辰的懂事,王宏伟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你年纪小,级别低,不在这提前等着,难道还准时直接去房间。
    进了房间之后,见王宏伟没让其它人来,杨辰就负责给两人服务,又是倒水,又是倒酒的,点菜的时候也是问了两个的口味之后,可着劲点。
    那个中年人还要客气,王宏伟阻止了他:“常厂长,别看你是厂长,还真不一定比这小子有钱,人家是当官不忘做生意,两不耽误。”
    然后才给杨辰介绍道:“这是咱们昌平庆远堂药厂的常秀康厂长。”
    然后又把杨辰介绍给对方:“这是你想要感谢的杨辰,就是他发现了这批间谍,他也是体制内的,现在在平山县当乡长。”
    对于杨辰的职务加年龄,对方显的非常吃惊,然后王宏伟才介绍。
    原来这个庆远堂是是一个主打中药的药厂,这几年来一直在进行一个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这个开发是针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脾肾虚弱导致的食欲差、失眠、疲倦等。
    这个药的开发基本上已经到最后阶段了,只要完成最后一段试验,就可以开始申报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安全部门出现在他们面前,把他们的项目负责人带走了,然后这个常厂长才知道,原来他们的开发过程,包括所有的理论、实验数据、结果都被这个负责人泄露给了东瀛的一家药企,而这个药企就是主打汉方医药的,其实就是华夏医药改了个名,但人家全部都申请了国际专利。
    就是说这些药物,在华夏销售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拿到国外销售,不然就是侵权。
    而这个负责人交待,现在就差最后的实验数据,只要拿到这个数据,对方就能去申请专利了,而他怕对方过河拆桥,所以坚持对方把他安顿到东瀛或其它欧美国家后,他才肯交出数据。
    这让常秀康害怕的同时又庆幸不已,对这个药方他可是押上了全部身家,视为庆远堂崛起之本,真要是被东瀛抢注了,对庆远堂可是个重大打击。
    而且对方还一直对这个药方的一项重要原材料动手脚,在原产地进行刨根式的采摘,等他们开发完,估计原产地那边也没有了,到时候就算他生产这个药,原材料也控制在人家手里。
    所以他就问王宏伟是怎么发现的,按规定来说,王宏伟是不能说,但因为常秀康另有关系,再加上杨辰说过想在当地发展中药材种植,所以就把两个人拉到了一起。
    具体案件谁都不提,只是吃饭喝酒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王宏伟说起杨辰所在的乡是贫困地区,想帮助农民发展药材种植。
    常秀康就很真爽地表示,这是小事一件,只要是他们厂需要的药材,敞开了收购,价格就是随行就市价,有多少要多少。
    听到这个杨辰大为高兴,连喝三杯表示敬意,然后问道:“常叔叔,这个能不能落实到纸面上,写个合同?”
    常秀康借着酒劲把脸一板:“怎么,对我不放心?再说了,就算对我不放心,还有王局长在这呢。”
    王宏伟赶紧说道:“我可不管你们两个的事,你们自己商量。”
    杨辰解释道:“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最大的担心就是卖不出去,有了合同他们才敢放心去种。”
    常秀良皱着眉头为难地说道:“我们也不可能跟每一户签合同呀,我们厂采购就两个人,加上我才三个。”
    杨辰也为难起来,跟乡里签杨辰有点不放心,指不定发展好了,就把自己挪开了,要想完全掌控这个,源头必须控制在自己手里。
    “常叔,这样吧,我找人成立个公司,咱们双方签合同,剩下的你就不用管了,我们负责推广收购,但种植技术你们那边能不能提供一下指导服务。”杨辰问道。
    “我们也是找农科院,但那帮人不太好用,让他们下去推三阻四的,你要是认识科技厅的人,事情就好办很多。”常秀康指点道。
    科技厅,杨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