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组建太平军 文武双全辛弃疾
作者:逸辰公子   开局被逼造反,召唤华夏名将争霸最新章节     
    一连数日,临山县中,贾诩与谷雨潇一起,先是斩杀一些为富不仁的豪绅富商,其后又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一波操作下来,李逸辰系统中的民心值,飙升到了,安山府三大郡县,已是民心所向,皆入秦军之手。
    不过李逸辰却有一件十分头疼之事,如今谷雨潇率麾下士卒投降,自己若是将他与麾下士卒拆散,编入秦军其他部队之中,颇有些不信任的意味。
    但谷雨潇手下三千人皆是精锐之士,若全部掌控在谷雨潇手中,自己对于他又不是那么放心,最好是能使得这些兵马自成一军,自己从系统召唤出的将领中,挑选一个,为新军首领。
    但目前自己手下也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个人选要武力在谷雨潇之上,能够镇住他,武松虽然可以,但却不适合统帅大军。
    好像自己还有一次一流人杰召唤次数没有使用?想到这里,李逸辰在脑海中默念道:“使用一流人杰召唤权限。”
    【恭喜宿主,成功召唤一流人杰,南宋着名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将在半个时辰之内,前来投奔宿主。】
    李逸辰欣喜不已,辛弃疾的大名,自己可是如雷贯耳。
    辛弃疾,字幼安,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着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一生以收复南宋失地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后来起义军风雨飘摇,辛弃疾临危受命,赶赴南宋朝廷,为起义军谋出路,归来之时,却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的那首破阵子,哪怕到了后世,每每读起,都让人热血沸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可以说辛弃疾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全才,可惜的是一生蹉跎,壮志未酬。
    不到半个时辰,辛弃疾就在贾诩的带领下来见李逸辰。
    李逸辰打量着眼前的辛弃疾,看起来只有二十岁上下,手上拿着长枪,面容俊朗,棱角分明,却又带着一股文人的书卷之气。
    辛弃疾认主之后,李逸辰在脑海中默念:“查看辛弃疾信息!”
    【辛弃疾信息如下】
    【姓名】:辛弃疾
    【年龄】:19
    【武力】:武宗境初期
    【智力】:92
    【统帅】:70
    【武器】:梨花枪
    【武技】:暴雨枪法
    【特殊天赋】:文武双全,辛弃疾战场统兵,可提升麾下士卒士气,处理内政,可使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还真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更难得的是,辛弃疾还是文坛大家。
    李逸辰唤来谷云潇道:“云潇,找你来是给你推荐一个人,可以为你麾下军兵统领,与你一起统帅大军。”
    谷云潇也早有了心里准备,自己又不是李逸辰的嫡系,李逸辰安排人在自己军中,也在意料之中,只是谷云潇心高气傲,若是李逸辰安排一个庸才来做自己的统领,他心里可不会服气。
    “不知主公安排的人,有什么本事,若是酒囊饭袋之辈,恐怕麾下士卒不会服他。”
    李逸辰露出一个胸有成竹的笑容:“放心吧,我这次给你安排的统领,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
    谷云潇心中也有些好奇:“如此天纵之才,云潇倒是想见识见识!”
    李逸辰指着不远处的辛弃疾道:“正是此人,辛弃疾,年仅19,便已是武宗境初期的高手,内政兵马,更是样样精通,让他做统领,你可服气。”
    谷云潇心中一惊,打量着辛弃疾,这少年倒是相貌不凡,荣辱不惊,跟自己一般大小,就已经是武宗境初期,自己从小就在疆场厮杀,天赋卓绝,也才堪堪在这个年岁修武到武师境后期。
    “既然是主公安排,云潇并无异议!”
    “好,既然如此,从今日起,你麾下三千士卒,号为太平军,意喻天下太平,以辛弃疾为统领,你为副统领!”
    “臣谷云潇领命!”
    辛弃疾也是心中十分激动,自己刚刚投效,未立寸功,主公就让自己统率一军,这是何等的信任。
    “臣,辛弃疾领命,臣必将率领太平军,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逸辰满意的点点头,至此秦军麾下,又多了一支精锐部队,太平军。
    秦军这边将三县尽皆纳入版图,蓬勃发展,却不知此时的大渠县已经是风雨欲来。
    秦军本来在大渠县消息封锁,起义之事还没有传出去,但出兵攻城略地,声势浩大,攻破大同县后,消息就传了出去。
    安山城,知府府衙。
    得知秦军起义,并且占据大渠,大同等安山府治下郡县,知府洪天忠气的在府衙中大发雷霆。
    “这些治下郡县的县令,官员都是一群饭桶吗,不过是一群刁民揭竿而起,居然能够连下两县之地,驻城军都是干什么吃的!”
    也难怪这洪天忠如此生气,他是北庭望族洪家嫡系,来这安山府镀金来的,如今眼看任期已满,正是要回京述职的节骨眼上,安山府出了反军。
    本来家中已经上下打点,此次回京述职自己必将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但如今治下出现了叛军,连杀朝廷命官,占领城池,这可不是小事,处理不好自己别说是平步青云了,头上的乌纱帽都未必能够保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