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大洋之下
作者:冷月天下   科技争锋从融合时空记忆开始最新章节     
    李唐皱眉道:“我们盯着马克的【匿影】,依然无法获知他是怎么在使用那个神秘物品的吗?”
    零号道:“是的,初步推断,神秘物品可能藏在了某个地方,马克应该通过那个黑玉吊坠和神秘物品联系。
    按照院长您的想法,神秘物品可能是意识波通讯器。
    那么它发出的意识波,显然比我们目前能够发出的意识波传递距离更远!”
    “意识波传递的距离比我们的更远?”
    李唐回味着零号的话语,一时间感觉似乎抓到了什么。
    他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脑中急速思考着。
    蓦地,他停了下来,说道:“零号,马上测定咱们的意识波播放器发出的意识波传输距离!”
    零号道:“院长,您起先研究意识头盔时曾经测定过,意识波只能传播不超过20米。
    但现在意识波播放器比此前的有较大改进,大概需要半小时可以完成重新测定。”
    李唐闻言,又道:“立即安排重新测定实验,再顺便测试一下最初版本意识波播放器的意识强度,嗯……现在版本的也要测。”
    “好的,院长。”
    李唐受到了那个神秘物品的启发,意识波既然有强度值,那它的传播应该也有相对应的距离。
    自己一开始测定的不超过20米,应该并不是一恒定值。
    因为当初这个传播距离限制,他才想办法绕过意识波直接传播的方式。
    采用将意识波记录存储芯片直接放在头盔中,贴着接收者大脑直接传输和解调意识波。
    谁想到,如今疑似意识波通讯器的神秘物品,居然可以传递很远,这就让李唐思路豁然打开。
    李唐又道:“零号,你再从马克相关的信息库里检索比对一下。
    蓝粒组织的前任局长派蒙当初寄出神秘物品后,马克是否去过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那种适合存放东西的地方。
    毕竟马克这家伙当时可没有自己的住宅,这个东西他应该当成一个宝贝。
    肯定会找个妥当的地方存放,然后通过黑玉吊坠进行联系。”
    “是,院长。”
    虽然在那个时间点之前,并没有存储过马克的相关数据,但是随着后续零号应戴蒙的要求进行监控后,已经将涉及马克的相关信息进行过单独建库存储。
    零号立即开始调用实验室的【精工】助理们,开始准备意识波播放器的相关测试,同时并行展开相应的检索查询。
    随着【梦影】平台的运营,注册登录人数的暴增,李唐将运行零号的服务器连续进行了大幅升级扩容。
    零号如今运行的超巨型超算核心系统,已经没有布设在总部基地的地下城中,而是转移到了新建成的太平洋海底城。
    总部基地地下城中的超算系统,已经成为了零号的一个分布式运算备份存储单元而已。
    常言道“狡兔三窟”,李唐自然也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为了应对26年后的异时空入侵,李唐也不可能只有现在这一处总部基地。
    在大洋之下,深达数千米的海底建设基地,隐蔽性是毫无疑问的。
    太平洋的海底基地建设,比总部基地耗费的时间要长。
    从建设难度上来说也更难一些,毕竟这个基地建设在3000多米深的海底平原上。
    这处海底平原在公估海峡以东,越过马里亚纳海沟之后,西北方向的位置。
    之所以建立在那里,最早还得从李唐去接从帝国救回的核物理学家柳明予说起。
    当时柳明予乘坐的船突然被帝国的一艘海岸警卫队执法船盯上,李唐无奈之下,动用【掠夺者】发射导弹将执法船击沉。
    为了消除痕迹,又出动研制出来没多久的【龙龟】去清理相应的痕迹。
    没想到【龙龟】在那附近的海底平原上,发现了一个大型锂矿。
    为了开采这个大锂矿,李唐生产了大批【龙龟】,以及相应能在海底进行运作的智能机械。
    不过最开始开采工作并不顺利,主要还是3000多米深的海底,压力太大导致的问题。
    直到后来【雪泥】诞生,在建设总部基地过程中,让李唐想出了办法。
    首先,制造一种倒扣过来的凵字型【雪泥】预制件,再制造巨型货运潜艇,将这种预制件运输到待建设的海底位置。
    接着,把一批智能建筑机械,以及【云鼎】、【百工】等智能机器人投放在需要建设的地段。
    随后将这种【雪泥】预制件投置在相应的海底位置,由于【雪泥】的特性,加上预制件的厚度超过半米,连核弹都能抗住的家伙,轻松抗住三、四千米深的海水压力。
    后来经过实际和虚拟双重极限测试,确定这种预制件哪怕在海底六千多米深的地方,也完全固若磐石。
    接下来的工作就比较容易了,和总部的填海方式类似。
    用【雪泥】预制件在海底罩住一片区域,提前放在里面的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机械就会立即开始工作,从海底挖出管道,将里面的海水抽排出去。
    没了海水之后,建设速度就更加惊人得快。
    以【雪泥】打下比花岗岩还坚硬的地基,再与预制件完全连接起来,形成第一层建筑。
    之后不断地像垒房子一样,一层层地用预制件加上去,犹如在海底盖楼一般。
    虽然这样的海底建筑,造型会取决于预制件形状,显得单调一些。
    但是能够在三、四千米深的海底建起巨大的建筑,已经是人类了不起的成就。
    当然在开始建设之前,李唐还得先解决建造能够在深达数千米的深海中潜航的巨型运输潜艇。
    那个时候,柳明予还没有完全消化完李唐教授的新一代核反应堆技术,核动力是没有可能。
    李唐只能在全电推进动力方向下功夫,用大量的锂晶电池构建储能装置,为潜艇用的电动机提供电能。
    由于要运输巨型预制件,以及未来开矿后获得的海量矿石。
    潜艇必须造得很大,才能满足需要。
    然而无论造大的还是造小的潜艇,如果想抗住数千米深的海水压力,其外壳材料都必须使用昂贵的合金材料。
    这一点又不符合李唐的要求,毕竟这是运货用的潜艇,必须廉价。
    后来看到【雪泥】预制件在海底测试的视频,给了李唐启发。
    既然【雪泥】具备抗住海水压力的特性,那潜艇外壳之外,能否敷上一层【雪泥】层外壳呢?
    经过李唐和零号反复计算和测试,最终发现采用消声瓦铺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在潜艇外壳之外铺设【雪泥】层。
    只不过厚达半米的【雪泥】外壳,让锂晶电池供电的电动机仅能使潜艇在深海中以12节的最大速度航行。
    虽然李唐对这种巨型运输潜艇的航速不满意,但是在没有核动力之前,也只能暂时凑合着用。
    不是李唐不能将潜艇的电动机输出功率做得更大,而是如果这样就需要太多锂晶电池。
    那这潜艇造出来到底是运货,还是运电池?
    经过李唐和零号的测试,最终拿出最佳比例的设计,将这种巨型运输潜艇设计到满载排水量六万吨,实际运输载荷达到两万吨。
    算是在海底拥有了一支类似s2赛季时期帝国的万吨轮运输队。
    这种全电驱动的巨型深海运输潜艇,被李唐命名为【龙鲸】一代。
    二代肯定是核动力,换用核动力之后,整个潜艇能够造得更大,最佳比例的设计是,满载排水量12万吨,实际载荷8万吨。
    当这款潜艇在深海中潜行测试时,它又给了李唐一个惊喜。
    【雪泥】除了异常坚固的特性外,还有两大特性,一个是防辐射,一个是隔音。
    铺设了【雪泥】层的潜艇,在深海中航行,其噪音竟然比海底背景噪音还低,安静地让人心悸。
    不仅如此,【雪泥】层还能隔绝李唐研制出的潜艇探测器的探测,可谓用自己的盾,挡住了自家探测潜艇的矛。
    也正是如此,李唐在实现空中全球必达运输系统之前,其实已经建立起海上全球运输系统。
    也正是拥有如此海底运输力量和建设能力,太平洋海底的基地群才会飞速建设起来。
    由于太平洋海底这块平原的面积比龙国腹地还大,整片区域探勘下来,有着无数矿产。
    这让李唐不仅将零号栖身的超巨型计算机部署在这里,还采用中心城市加大批矿产卫星城的建设方式,建设起庞大的基地群。
    别的不说,这里光油田就不小于中东,李唐完全不用担心石油不够用。
    在靠近南边一些的海底丘岭地带,则发现高品位的铁矿,储藏量能和澳洲相比。
    其他各类矿物的大中型矿可谓不计其数,由此可见太平洋才是人类真正的宝藏之地。
    只不过,如今仅有李唐才有技术开采这些宝藏。
    当然李唐也不会忘记印度洋,已经派出的【龙鲸】正携带【龙龟】对整个印度洋海底进行全面探测。
    虽然建设和开采海底矿产资源需要一个先期投入过程,但如今【梦影】平台的疯狂吸金能力,足够李唐开启任何超巨型建设项目。
    对于李唐来说,考虑的早就不是赚钱,而是如何实现人类文明的真正融合发展。
    若非如此,他又有何胆气不看某些人的脸色,敢于独对庞然大物的帝国?
    【梦影】平台的运营,是他对融合人类文明的一种尝试,其底层支持不仅有太空中的星网,也有隐藏至深的星辰快递。
    星辰快递最核心的运输实力,便是越来越庞大的海底潜艇运输队,它可以做到将货物送达全球任意一处海岸。
    比如中东那座围城的海滩,比如随时能够向吕松岛输送物资,而不必担心被帝国方面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