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赤壁结束了
作者:正道逍遥   朕有曹操,何惧天下最新章节     
    周瑜领兵回到南岸,马上来见孙权,叙说事情的经过,得知黄盖和蒋钦双双战死,孙权心痛不已,当场落了泪。
    而不少江东将领,则把忿怒的目光看向了刘备。
    韩当忍不住来到刘备的面前,大声质问道:“敢问刘皇叔,你的队伍在前,蒋钦的队伍在后,为何你安然无恙,而蒋钦却遭遇伏击全军覆灭?”
    刘备心里也觉得委屈,无奈的叹了口气,“韩当将军,这很显然,是曹操设下的奸计。”
    张飞不干了,怒视着韩当,大声道:“你这话什么意思?曹操想伏击谁,不想伏击谁,那是他自己的决定,跟我大哥有何关系?”
    徐盛也哼了一声,说道:“只怕是刘皇叔心不在江东,你压根就和我们不是一路的,所以曹操才对你手下留情。”
    蒋钦全军覆灭,而刘备却安然无恙,换了谁,心里也不会平衡。
    而这恰恰就是郭嘉想要的结果,他要让刘备在江东待不痛快,最好能和孙权反目才好呢。
    刘备知道在这种时候,不管自己说什么,都无济于事,索性保持沉默。
    孙权的脸色也不太好,这次赤壁大败,注定要让江东遭遇重创,死伤了这么多将士,接下来的局面也变的扑朔迷离,而刘备却看起来什么事都没有,孙权心里也着实感觉不太舒服。
    张飞是直肠子,脾气也暴,刘备可以保持沉默,张飞却做不到,他咬牙瞪眼,狠狠的瞪视着江东的这群人,如果有人敢对刘备不敬,张飞绝对不会客气。
    他的丈八蛇矛可不是吃素的!
    张飞情绪激动,关羽也是面色不善,冷眼扫视着江东众人,脸上隐隐透出了杀气。
    鲁肃急忙站了出来,充当和事老,劝道:“诸位,这定然是曹操使用的奸计,意图要离间孙刘两家的关系,越是如此,我觉得两家越要齐心协力才是。”
    鲁肃一边说着,还不忘冲周瑜使了个眼色。
    周瑜轻轻叹了口气,迈步走向刘备,到了近前,周瑜对刘备拱了拱手,说道:“适才韩当等人情绪有些激动,还望皇叔莫要往心里去。”
    刘备急忙表态,“大都督言重了,诸位刚刚遭遇一场失利,心情不好,备完全能够理解。”
    …………
    曹操打了胜仗,急忙派人给皇帝报捷,可是,很快,跑去送信的人就回来了。
    “禀报丞相,陛下已经返回许都了!”
    “哦?”
    曹操本以为皇帝会重新返回乌林,来为大家贺功,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这种场合怎么能少的了皇帝呢?
    皇帝竟然回许都了,场面一度变的有些尴尬。
    毛玠、郭嘉、荀攸、董昭这些人,多多少少都能猜到一些玄机。
    郭嘉叹了口气,不由自主的往许都的方向深深的看了一眼。
    曹操勉强笑了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自然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诸位,陛下离开许都这么久,朝中定然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回去处理,传我命令,马上打扫战场,等一切安顿好,所有将士全部庆功三日,酒肉管够!”
    将士们都很高兴,曹操摆了摆手,让曹仁于禁等人急忙下去打扫战场,等大家陆续都离开后,身边就只剩下了郭嘉。
    不少营寨和战船都烧毁了,岸边一片忙碌的景象,曹操迈步来到岸边,望着浩瀚奔涌的江水,沉默了许久才说道:“奉孝,陛下恐怕已经识破了,他知道我们是故意保留了实力。”
    总算战斗结束了,郭嘉赶紧从怀里掏出药瓶,狠狠的吞了一大口,解解馋,过过瘾。
    郭嘉眯着眼睛,一脸的陶醉,只觉得整个人都飘了起来,那种轻飘飘的感觉,能够让人忘掉世间的一切烦恼。
    曹操知道他的德行,便耐心的等着,又过了一会,郭嘉才重新睁开了眼睛,轻轻吐出一口浊气,顿时觉得四肢百骸,神清气爽。
    “明公,陛下身边不缺能人,就拿贾诩来说,他的才能便不在我之下,坦白说,被识破也是早晚的事啊。”
    曹操很严肃的说:“所以,打了这么大的胜仗,陛下却离开了,他没有来给我们贺功,这可不是好兆头啊。”
    郭嘉想了想,说道:“明公,倒也没什么,陛下一向顾全大局,我们毕竟是打了胜仗,接下来,明公的地位是不会有任何动摇的,而孙权未灭,刘备也还在江东,所以荆州的兵马我们也能理直气壮的留在这里,陛下也会给我们提供粮草等各种支援。”
    曹操松了一口气,这正是他想要的,只要孙权还没有被灭掉,曹操在荆州就能理直气壮的屯兵积粮,而不用担心会被皇帝清算。
    只要孙权安全,曹操就会安全!
    当然了,曹操对于中原的掌控,可就大大的削弱了。
    皇帝回京,这意味着什么,荀彧贾诩等人心里都明镜一样,路上无话,本以为回到许都,皇帝马上就会有所行动,哪知,刘协表现的却很平静。
    队伍刚到许都,刘协就让大家原地解散了,给了大家每人三天假,近处的可以回家探亲,远处的也能好好的放松一下。
    或者采买一些东西,或者给亲人写封信,让驿站的人给捎回去。
    早在前几年,刘协就提出一定要把驿站升级,保证让这些远离故土的士兵,都能够和亲人及时的取得联系。
    为此,刘协还亲自去许都的驿站,亲临现场,实地检查了一下。
    现在驿站的事情,刘协交给陆绩负责,陆绩是陆逊的族叔,他之所以被人熟知,更多的是因为偷橘子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陆绩怀橘。
    在陆绩六岁的时候,有一次见袁术的时候,偷了三个橘子,临走躬身施礼的时候不小心橘子从身上掉了出来。
    袁术便问他,为何要偷橘子,陆绩便回道:“留三只橘子回去送给母亲品尝!”
    打那之后,陆绩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被人交口称赞。
    许都的驿站,位置在城西,占地十几亩,前面是一排当街的房子,就像开门做生意的店铺一样,设立许多窗口,有专人负责接收信件或者邮寄的物品。
    后面则是一个巨大的仓库,马匹车辆进进出出,甚是忙碌。
    刘协先在前面看了看,真是太忙了,当兵的争先恐后,每一个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刘协摇了摇头,“公纪,还是太拥挤了,一定要安排专人维持秩序,另外,可以继续再增加窗口。”
    陆绩点了点头,他手里拿着一个本子,急忙把皇帝的叮嘱记了下来。
    有人在现场大喊,“俺不会写信,谁识字帮俺给家里写封信啊?”
    旁边有人接话道:“这里没几个识字的,干脆别写信了,直接给家里寄东西得了。”
    有人还说:“就算写了信,家里的婆娘也不识字啊,收到信,也不知道该找谁给念一下。”
    刘协顿时皱起了眉头,大家见皇帝来了,不少人朝这边围了过来,赵云急忙往前跨出一步。
    刘协冲大伙摆了摆手,对陆绩说:“多招一些会写字的人,让他们专门在这里负责给将士们写信,送信的驿卒,也要多挑一些识字的,如果把信送到家属手里,能帮着把信读一下,那就再好不过了。”
    陆绩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表情有些为难的说:“陛下,找人帮他们写信,这倒也不难,但是,往各地送信的驿卒,本就人手不足,一时间也找不到那么多识字的人啊。”
    “朕知道,你尽量安排吧。”
    穷人没几个识字的,驿卒多是从军中选拔出来的,识字的更是少的可怜。
    识文认字的人,实在太紧缺了。
    就连各地的钱庄,里面的人也多多少少必须得识一些字才行。
    不识字,别说记账管账,数都不一定能数的对。
    这件事刘协记在了心里,从驿站回来后,他又来到了太学,这里到处都能听到郎朗的读书声,好像让人一下子远离了战火纷乱的世界,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一样。
    骆俊的儿子骆统、诸葛亮的三弟诸葛均、曹冲、荀恽这些年轻有资质的人,也都早早的被刘协弄到了太学里面。
    荀悦得知皇帝来了,急忙放下手头的事情,迎了出来。
    “陛下,您怎么得空过来了。”
    刘协找了一个凉亭,走了过去,荀悦忙跟上。
    凉亭周围有花有草,青草幽幽,百花飘香,太学的环境还是很不错的。
    刘协叹了口气,便把驿站的情况,对荀悦讲说了一遍。
    荀悦听完,脸上也堆满了愁容,“臣知道陛下忧心国事,想为百姓和将士们带来更多的关照,可是在太学求学之人,本就人数有限,再说这些人都是很有潜力的,若是让他们去帮人写信念信,岂不是暴殄天物,浪费了才能。”
    刘协被荀悦给逗笑了,急忙解释道:“朕不是这个意思,朕是想,能不能再设立一个学院,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
    “陛下,这…”
    荀悦被皇帝的这个想法,感到有些吃惊。
    “这些人不需要学太多深奥的东西,只要能够简单的学一些东西,能够日常所用就可以了,朕不需要将来他们做官,像是算个数,写封信,能做这种小事就可以,驿站的事情,爱卿也看出来了,让更多的人识文认字,还是很有必要的。”
    荀悦明白了之后,又问道:“可是一时间,哪里找那么多教人识字的老师呢?”
    刘协笑着伸手指了指周围不时传来读书声的那些房间,“这不是有现成的吗?你告诉他们,谁如果表现好,将来朕自会酌情重用。”
    接下来,刘协又把具体的细节和荀悦商量了一下,他不仅要让更多的人识文认字,也借此让太学的学生得到锻炼。
    刘协告诉荀悦,只有学业优秀的人,才有资格抽空去学院授课,而授课的表现,则会作为他们今后投身官场的一个重要考验。
    刘协并不是要让他们花很多时间,在不影响他们学业的前提下,抽空去一下就行了。
    荀悦叹服不已,连连点头。
    很快,刘协就让荀彧着手腾出一片闲置的房子,成立了大汉忠义学院。
    此举瞬间在许都引起了轰动,以往只有有钱人才能读书,穷人哪里有读书的资格?
    而且这还是皇帝亲自设立的,有人打听了一下,学院只接收军人子弟,而且要求还比较苛刻。
    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只有那些在战场立过功的士兵,他们家中的子弟,才有资格进入学院。
    贾诩和荀彧在闲聊的时候,对学院的成立,也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贾诩道:“文若,今后不难想象,会有越来越多的将士,上了战场会奋勇杀敌,勇于表现,而且他们对陛下的忠心,也能经得起考验。”
    荀彧点了点头,“立功不仅能够得到封赏,还能让后辈获得读书的资格,陛下的确用心良苦。”
    而且学院还是免费的,一旦学成,朝廷统一负责安置,不管怎么样,至少混个温饱是没有问题的。
    为人父母,对待子女的感情是一样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不饱饭,饿死在街头,谁不盼着孩子有出息?日后有个好的前程?
    “虽然引起了轰动,但世家也没必要过度紧张。”贾诩看了荀彧一眼,话有所指。
    世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垄断一切,其中最为看重的就是读书和做官,这两点彻底被世家牢牢的掌控。
    贾诩站了起来,在尚书房的屋子里来回走了几步,又说道:“陛下这么做,并不是想让那些人做官,只是让他们学一些常用的东西,有个事情做就可以了,比如算账写信这些简单的事情。”
    荀彧反问道:“文和,你是不是多虑了?我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啊。”
    贾诩眯着眼睛笑了,他不紧不慢的说道:“你这样想,我相信!可天下的世人不见得都会这么想,放心,陛下这么做,并没有触动任何人的利益,颍川荀氏是世家翘楚,地位举足轻重,如果有人非议不满,我觉得文若有必要站出来表个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