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刘协给关羽当保媒
作者:正道逍遥   朕有曹操,何惧天下最新章节     
    一边是桃园情义,一边是社稷大义,其实追随刘备一同来到江东,关羽心里非常的难受。
    到现在,他甚至都无法原谅,为什么非要来江东呢?
    当初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刘备可以直接去找皇帝,也可以去长沙避祸。
    就算面对曹操的大军,不逃不躲,曹操也不敢轻易的杀了他。
    但是,刘备却做出了最让关羽无法接受的一个选择。
    他选择来江东,找孙权避祸。
    这件事,就算过去了这么多天,但在关羽的心里始终就像扎了一根毒刺一样。
    跟着刘备来到了江东,其实这一次,关羽在选择的时候,内心的天平偏向了兄弟情义,所以,他非常自责,非常内疚!
    张飞就想不了那么多,每天除了咋咋呼呼、吃吃喝喝、就是打打闹闹,张飞活的很简单,活的无忧无虑。
    关羽心比较重,他又对刘备说道:“大哥,虽是一江之隔,可在江东,我却一时一刻心里都不塌实,因为这脚下每一寸土地,都让我觉得很陌生!”
    “陛下今非昔比,曹操的权势已经大不如前,在长江以北,至少心里踏实。”
    关羽虽然看不惯曹操的嚣张跋扈,但也能真切的感受到,皇帝现在已经占据了上风,曹操大权独揽一人说了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曹操再怎么嚣张,至少他不会对抗朝廷,他所得来的每一寸土地,也都得承认是大汉的土地。
    刘备道:“云长,孙权的确很有野心,想割据一方,但他并知道我们是陛下的人,所以你尽管放心,我们先帮陛下对付曹操,然后再反过来对付孙权,陛下英明神武,手段高明,汉室天下一定能在陛下手中光复振兴。”
    刘备在面对关羽的时候,多少内心也是有压力的,他很自责的说:“荆州之事,为兄一时糊涂,刘琦之死,我的确有推卸不了的责任,真不该不和陛下请示,就擅自来到江东,这是我此生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
    刘备说着说着,眼泪掉了下来。
    关羽一身正气,心存忠义,在面对关羽的时候,刘备会不由自主的就会想到皇帝。
    刘备这么一哭,关羽的心顿时就软了。
    关羽叹了口气,“大哥,我只是提醒你,你是大汉的皇叔,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辜负陛下,你不是一直都想帮着陛下匡扶汉室吗?曹操擅权,孙权割据,越是在这种时候,大哥更应该忠心陛下不离不弃才是啊。”
    刘备也顾不得擦拭眼泪了,连连点头,“二弟说的极是,为兄已经错了一次了,日后自当谨记自省,绝不能再行差踏错了。”
    刘备意识到错了,关羽自然也不会再追究,他又说道:“天下动荡多年,陛下这么多年忍辱负重,汉室有今日的局面属实不易啊,都说伴君如伴虎,陛下多年以来却是伴曹如伴虎啊。”
    就在这时,关平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一件锦袍还有一封信,来到近前,关平先给刘备行礼,“关平拜见伯父。”
    在没有外人的时候,关平一般都是称呼刘备为伯父。
    有外人的时候,在公开场合自然是和其他人一样,称呼主公。
    “父亲,有你的一封信,是江北来的,另外,展飞还交给了我这件锦袍。”
    袍子和关羽身上穿的简直一模一样,质地柔软,做工精良,通体墨绿色,刘备不用猜,就知道这是皇帝派人送来的。
    关羽平时不怎么爱笑,此刻顿时眉头舒展,脸上有了笑容。
    刘备见状,也替关羽感到高兴,高兴之余,心中也不免有些羡慕。
    刘协在信中写道:“云长,一别数月,一向可好?朕知道你一向节俭,又心怀忠义,想必朕送你的那件长袍,你定然一直穿在身上,舍不得换掉。朕又让人给你做了一件,江南风大,湿气也重,北方近来不少将士染了风寒,云长一定要多加珍重。”
    关羽双手捧着书信,雄壮挺拔的身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看的很慢,很仔细。
    “另外,未经你的允许,朕已经派人从你家乡解良把关兴关凤接到了许都,孩子们都很懂事,也很优秀,朕相信他们长大后都能成为大汉的栋梁之才。说起来,有一件事,朕始终觉得对云长有些亏欠,这么多年你孑然一身,一心忠心社稷,确实委屈你了。”
    “昔日讨伐徐州的时候,难得你有了中意之人,却被曹操抢了去,这件事朕一直放在心上,现在朕已经为你选了一位良配,人就在许都,只等日后和你完婚,她就是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
    提到蔡文姬,刘协自然免不了把她的事情做了一番介绍,最后又说:“此女一生坎坷,希望云长莫要嫌弃她嫁过人,须知人生之际遇,本就世事难料,虽然她不幸被掠到塞外,但她心地良善,才貌不凡,可堪良配。”
    刘协并没有霸道的直接就指定婚事,完全是一种商量的态度,耐心的给关羽解释。
    蔡文姬虽然坎坷,但这个女人确实是个好女人,长的漂亮,又有才华,关键是心地好,温柔大气,内含锦绣,比那些俗气艳丽的女人不知强了多少倍。
    杜氏被曹操抢了,所以刘协一直想给关羽选一个好女人,本来觉得甄宓不错,但是曹丕下手太快了,错过了。
    当蔡文姬被从平阳接到许都后,本来曹操想把她许给别人,直接就被刘协拦下了。
    关羽自然没有意见,皇帝这么细心,还前因后果的解释了这么多,这让关羽很是感动。
    他的子女关兴和关凤被接到许都,这对关羽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关羽对刘备一点秘密都没有,看完书信,便递给了刘备。
    刘备接过来看了一遍,也不住的点头,“想不到陛下如此心细,安排的这么周到。”
    而此时在江北大营中,刘协正在和诸葛亮陆逊等人闲聊,大家都喜欢这种一边聊天一边谈事的方式,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融洽,可以畅所欲言。
    “陛下,您给关羽又是写信,又送了锦袍,就不怕刘备不高兴吗?”陆逊好奇的问道。
    刘协忍不住笑了,“伯言,朕对关羽好,倒不是有意要冷落刘备,朕这次并没有别的意思。关羽不像你们,可以经常跟在朕的身边,朕想和见他一面,都不容易啊。”
    刘协说的是实话,对关羽好,完全是发自内心,这里面没什么套路。
    诸葛亮点了点头,有的时候不能把事情想的太复杂。
    刘协对关羽好,因为关羽足够忠心,令人敬佩。
    诸葛亮笑了笑,开口道:“陛下虽然无意,但您这么做,我觉得反倒对刘备来说,是一件好事。”
    听诸葛亮谈论刘备,而且还是这种直呼其名的方式,刘协觉得还是挺有趣的。
    如果当着刘备的面,诸葛亮自然不会直呼刘备的名讳了。
    “孔明,这哪里好了?我怎么没看出来呢,依我看,刘备会觉得陛下是有意在偏爱关羽。”陈宫说话一向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
    诸葛亮笑道:“公台先生,就算是偏爱,刘备心里也明白,陛下为什么会对关羽这么好?因为关羽素怀忠义,对陛下忠心耿耿。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的立场,也会反过来影响到刘备的立场。”
    陈宫点了点头,“这倒是,还是孔明一语中的啊,陛下对关羽信任器重,关羽对陛下也是赤胆忠心,刘关张情同一人,情比金坚,所以关羽对陛下的态度,也能决定刘备对陛下的态度。”
    就算刘备或多或少的有些私心,但如果他背弃朝廷,背叛皇帝,无疑就会和关羽立场相悖,刘备做梦也不希望会出现兄弟反目的事情。
    所以关羽的立场,一定会决定刘备的立场。
    陆逊也点头道:“刘备恐怕接下来几日,都会寝食不安,他原本更应该受到陛下的关爱和器重。陛下对关羽的偏爱,会让刘备加以反思,如果他也想像关羽这样,那就得一心一意的效忠陛下才行。”
    陆逊猜的不错,当天夜里,刘备躺在床上就失眠了,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刘协包容他,原谅他,的确很让刘备感动,可关羽和刘协之间的感情,更让刘备发自内心的羡慕。
    这可绝不仅仅只是写封信,赏赐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而是不管关羽在哪里,都让他觉得温暖,觉得被人惦记着,而且,惦记他的还是皇帝。
    这份特殊的关怀,让刘备心中也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转过天来,曹操把文武聚集在一起,他想派人劝降周瑜,至少从气势上,让江东明白,曹操有绝对获胜的自信。
    徐晃、典韦、于禁、乐进、文聘、黄祖……等一众武将,谋士则有郭嘉、毛、董昭、徐奕、司马朗等人。
    曹操坐在高台上,双手扶案,眯着眼睛,俯视众人,那深邃的眼中闪烁着异常锐利的目光。
    配上火红的一件锦袍,更显威严,众人也只有从曹操的身上,才能感受到和皇帝身上一样的,那种君临天下的霸气!
    曹操身上的这种气势,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别人想学也学不了。
    哪怕仅仅一个眼神,也让人觉得莫名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压迫感。
    郭嘉心里轻叹了一声,曹操具备称霸天下的一切条件,有雄心,有气度,会用人,也有让人甘心臣服的魅力。
    只可惜,他的身边有一位并不比他逊色的皇帝。
    皇帝这么多年,是如何一步步变强,最终逆风翻盘的,郭嘉都亲眼见证了,可以归纳为四个字,那就是――仁者无敌!
    皇帝好像什么也没做,但却让一个又一个人,心甘情愿的来到他的身边。
    荀就是最好的例子。
    皇帝就是对你好,毫不掩饰的对你好,毫不做作,没有套路!
    说实话,郭嘉也承认,陛下对他也很好,甚至有的时候,郭嘉的心里也会动摇。
    试问,面对皇帝的善意和诚意,天下间有几个人能拒绝呢?
    曹操开口道:“诸位,老夫举雄兵二十万,屯兵乌林已有旬月,听说周瑜也在对面开始增兵了,老夫奉天子之命,讨伐江东,周瑜螳臂当车,乃是自取灭亡。陛下仁义,老夫也甚是赏识周瑜的才华,不知哪位愿意替老夫分忧,去江东游说周瑜来降?”
    蒋干仗着和周瑜是旧相识,立功心切,扯着尖利的嗓子站了出来。
    “丞相,卑职愿往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周瑜来降。”
    “哦?蒋干,你可有把握?”
    蒋干挺了挺胸脯,很自信的点了点头,“丞相放心,只需一叶小舟,一个划船的仆从,蒋干必能说服周瑜。”
    郭嘉看了蒋干一眼,摇了摇头,“子翼,那周瑜是江东的水军大都督,深得孙权器重,堪称孙权的左膀右臂,你还未见他,就夸下如此海口,这口气未免太大了吧?”
    蒋干在曹操身边,这么多年一直没有露脸的机会,难得碰到了这么一个机会。
    蒋干说道:“郭祭酒,不是我夸海口,周瑜和我是旧识,若旁人去见他,或许没有成算,但我去见他,周瑜定不会薄待,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丞相雄兵二十万,奉天伐逆,周瑜焉能抵挡,他一定会被我说服的。”
    郭嘉看了曹操一眼,冲他轻轻摇了摇头,被他这么一提醒,曹操也觉得蒋干口气有些大了,但是,扫视众人,除了蒋干,也没有其他人愿意接受这个使命。
    曹操索性就点头答应了。
    蒋干前脚刚走,荀攸就把这件事禀报给了刘协。
    刘协听完,忍不住笑了,“奉孝说的不错,周瑜岂是那么好说服的,恐怕就算是朕亲自去见周瑜,也未必能劝动他。”
    不过,刘协倒产生了一个疑问,周瑜定计戏耍了蒋干,害的曹操一怒之下杀了蔡瑁和张允。
    可是蔡瑁张允早就死了,难道周瑜要让曹操杀黄祖和文聘吗?
    或许还真有这种可能,毕竟现在负责水军操练的就是他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