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杨大人送礼
作者:剑如蛟   身在公门里的斩妖日常最新章节     
    三钱金钱草.四钱红心花.半钱绝珍子.
    杨谦上午出了一趟门,找了一家已经开始营业的药房抓了一大麻袋的草药回来。
    名贵的有两种,其余的都很常见。但年份要够老,至少都是要五年起步,十年往上的才最合适。
    所以这里又有一个难点:辨药。
    辩药这个没办法靠经验面板来实现,只能靠自己慢慢积累经验。好在这里是吉州府城,杨谦的身份可以说在这里如雷贯耳,没有人敢糊弄他,甚至要想尽办法讨好他。
    说了是十年份的药材,那就肯定只多不少,差一天都不行。甚至不会多喊价,平价给出去就行了。赚钱?杨大人的钱你也敢赚?也好意思赚?摸摸你的脖子,还活着都得给人家杨大人磕一个!
    拿回药材,杨谦就开始按部就班的分拣、配药。等到一切准备妥当,就要热丹炉了。
    丹火存在于元神手上,想要使出来,也必须要元神出力控制,单靠杨谦的经脉和肉身是完不成的,因为丹火本身就不是术法手段,而是基于元神的一种特殊本源力量。
    等杨谦的嘴里喷出一团核桃大小的五彩火焰并将丹炉的底部包裹起来的时候,杨谦此时才跟这团五彩的丹火产生了清晰的感应。
    金木水火土正五气,在这团五彩的火焰上感受得清清楚楚。但古怪的是这些有着不同属性的火凑在一起之后并未相互倾轧,反而表现得非常融洽,甚至随着搅动,这些五彩的火焰还会相互渗透掺杂混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没有分明泾渭。
    至于特点,杨谦从一开始给丹炉暖身就感受到了。比起他以前炼器时用过的凡火,丹火的细微把控堪称如臂使指,并且温度的抬升和下降都可以用“极速”来形容。
    刚才火焰温度高得可以瞬息间熔化钢铁,一眨眼的功夫就可以连飞虫的翅膀都燃不掉。
    甚至可以同一团火焰,上中下温度各自极端,这样违背自然常理的事情,丹火做起来却一点也不勉强。
    那五气五彩,比起丹书和器书上所说的的那些单一归属的丹火又有什么不同呢?是优还是劣?
    很快等到一种一种药材放进丹炉里,丹诀开始,丹火飞快变化,不单单牵动着温度,还带着丹炉内的法阵变化,甚至火焰还会在丹炉的内外不停穿梭。
    如此实践,杨谦就察觉到了自己这种五彩丹火比起丹书里的单一归属的丹火优势在哪里了。
    那就是全面。
    药材什么属性,杨谦就能用相应或者相生的火去淬炼和催动药力。反映到丹诀上面的时候就是一路顺顺利利,所以丹方上提到的可能造成废丹或者炸炉的情况他是一点都没遇到。
    说白了,五彩丹火的好处就是适应性、包容性极强,可以催药材最大的潜力,同时规避掉绝大部分可能导致炼丹失败的麻烦。
    缺点呢?
    缺点就在于因为不是单一归属的丹火,在火力上会差一些,升温或者降温会比正常的丹火慢上半拍。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特别是比起优点来这些缺点杨谦觉得完全可以接受。
    等到傍晚的时候,杨谦有生以来的第一炉丹就炼好了。之所以用了两个多时辰,主要还是杨谦故意放慢了节奏,毕竟第一次,他也希望来开门红,慢一点不要紧,重要的是保证不出问题。
    开炉的瞬间,三枚丹药带着高温和异香飞出,悬停在炉口上方差不多半尺的地方,滴溜溜的慢慢打转。
    杨谦是没想到自己第一次炼丹能够一炉就出三枚丹药。这放在那些经验老到的丹师身上其实也是不多见的。
    这说明杨谦在丹诀的施展和对药材的利用中几乎做到了极致,没有让药效浪费一分一毫。这样才能在开炉的时候出现三枚丹药。
    这再一次让杨谦喜笑颜开感叹自己的五彩丹火就跟炼丹的辅助插件一样,慢是慢了点,但利用率高呀!怎么算都是大赚!
    将三枚乳白色的丹药用买药时顺手买回来一大箱子的小玉瓶装上,再配上缠了红布的软木塞,整个档次一下就上去了。
    虽说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丹药,但也是丹药。仙门中看不起,放在散修里都一样抢手,更别说普通人了,得一枚都能当作天大的幸事。
    然后杨谦又找来一个比巴掌略大的铜盒子,里面做了一个填充,然后垫上绸缎,再把玉瓶放在事先就挖好的凹陷里。
    合上盖子,大功告成。
    杨谦满意的看了一眼自己这一天来忙里忙外准备好的东,然后收进自己的储物袋里。
    第二天,杨谦没有像以往那样去捕房。现在他的调令都下来了,该做的安排也都做好了。捕房不需要他去路面了,早一点把存在感抽出来,也方便刘川提前布局。这也算是临走前给刘川卖个好。杨逊的生意可还得指望刘川保驾护航的。
    算了算时间,已经过了上差的时间。杨谦才穿了一身常服出门,并且还特意收拾了一番自己,看起来不像个武士,倒像是一个文雅书生。当然,不看他的眼睛才行,一看眼睛,那里面的杀伐压迫力是藏不住的。
    因为下着雨,杨谦撑了一把伞,路上走着倒也没有被人认出来。直到找到一座大院门前。
    宅子上头挂着“方府”二字。
    咚咚咚!
    轻轻敲了敲门环,不一会里面问谁,杨谦自报家门。然后大门便打开来。一个中年门房面色惊讶中带着几分忐忑打量了杨谦一番才敢确定,连忙躬身行礼。
    “劳烦通传一声,就说杨谦拜访。”一边说,杨谦一边将一份出门前才写好的拜帖递了过去。虽没有提前递上拜帖,但此时也算临阵磨枪了,礼数上也勉强周全了。
    门房不敢让杨谦在门外等候,请杨谦先进侧边茶房,他再跑着去了后院。
    现今老爷已经去了书院,小姐也去了难民营那边赈济,家里能做主的就只剩下一人了。
    很快门房回来,说家里夫人有请。
    杨谦笑眯眯的正式进了方府。见方媛的母亲,这也是杨谦特意挑在这个时间过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