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暂无俸禄
作者:中更   鹅的三国最新章节     
    阳春三月,草长鸢飞。
    细雨泞,张辽乘马行走在池阳的秦直道。
    驰道与秦直道没什么本质区别,建造规格类似;但秦直道特指咸阳向北,如长城一样走山脊线,直通五原的那条驰道。
    池阳周边的田地处于持续耕种、开垦状态,畜力稳定的情况下,军民会尽可能的开荒。
    撒一把粟黍,秋收时怎么也能收获两三天的口粮。
    只要保证粟黍生长期间,别让牛羊牲畜钻入地里祸害庄稼就行了。
    以粟黍的强大生长力,它们会跟其他野草竞争生长。
    谷物生长周期不同,所以自惊蛰以后,可以持续耕种……再不济,也能开地种植蔬菜。
    张辽驱马赶路时,就见直道两侧已开始插扦种植桑树。
    关羽见张辽放缓了马速,就说:“关中桑林寡少,大司马命各处搜集桑木,好扩大桑田规模。说是不利于开垦的坡地,就要种植桑树、栗树,以及桃、李、杏、梨。”
    关羽如今与赤兔人马合一心神相通,说话间赤兔也降速:“前几日我回长安时,听人说上林苑中发现许多葡萄,大司马已派人前往维护葡萄,待分蘖枝条后,会分发给吏民栽植。”
    “葡萄?”
    张辽也是见过这种相对比较奢侈的水果,雒阳繁华之时,其实也不缺葡萄。
    但那个时候,张辽地位不是很高,吃的不算多。
    看着眼前的插扦栽植的桑林,又见还有牛车运输河水,在浇灌护道桑林。
    张辽忍不住长叹一口气,从他率部走河内,经轵关入河东时,就发现黑熊治下的郡县两级衙署处于封闭状态。
    说来可笑,郡县官吏安排去耕种职田后,内部没有作乱的人,外部也没有入侵的人。
    只能说王允三族、十万匈奴人的首级,以及尽数迁到关中的太原、河东从叛豪强的血泪,已让周围大大小小的势力学会了蛰伏。
    尤其是内部混乱的黑山军,毫无迹象。
    “云长,我来时听人说关中赋税颇重,怎么各处百姓乐于生产?”
    “赋税确实有些重。”
    关羽解释说:“仅仅关税之重,就让商旅、豪强诋毁不已。但是田税,目前已经厘清,民户田税从每亩四升到一斗。关中水利未能疏浚,所以今年田税统一为每亩四升。”
    “那民户之外呢?”
    “民户之外有隶户和军户,军户皆为大司马部曲,所受田地皆是大司马私田出租,每年税租三成,借用耕牛、耕具,税租四成。”
    关羽见张辽疑惑军户的田租沉重,又详细解释说:“凡是军户,口赋皆由大司马出具;未来军户及妻妾子弟之口赋,算是免除了。”
    征口赋,要的是五铢钱。
    普通百姓就需要通过贩卖农产品或打工的方式赚取五铢钱,用来缴纳口赋。
    民间五铢钱流通不畅,所以亭里之间征口赋时,是个长期的工作,从秋收后持续征收,按计划分期征收,将成年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分批征收。
    口赋最大的作用就是统计实际人口,以及逼迫百姓出卖农产品或者去打工,增加他们与市场的互动。
    一听关羽这么说,张辽立刻了然。
    民户的田税虽然很低,但为了获取缴纳人头税的五铢钱,就要低价售卖农产品。
    人头税都是夏收后开始征收,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五铢钱储备,那么为了获取五铢钱,只能贱卖。
    这跟兖豫二州目前施行的户调制度类似,田税也很低,但田租很高;用户调规定的绵、绢帛代替了五铢钱,让绢帛有了货币意义。
    但是一样的,许多百姓因为战乱,实际上也缺乏织机,想要获取户调定额的两斤绵、两匹绢,就只能低价贱卖农产品,或者出卖劳动力。
    黑熊这里没有参考曹操那里相对成熟的户调制度,反而积极恢复汉制,企图铸造钱币、恢复市场。
    至于黑熊为军户们代缴的人头税,这部分钱肯定专款专用,不会交给郡县机构。
    或许未来大司农衙署进行全国上计的时候,军户的人头税会出现在账面,但不会作为可调配资源。
    张辽想到一些朝廷的小手段,就问:“云长,那官吏俸禄如何发放?”
    “如今关中吏民、军户,口粮消耗进行统算,并无实际俸禄发放。”
    关羽也感到有些牙疼,但也清楚关中的储粮快要吃光了。
    现在谁敢惹黑熊,黑熊就带人上门去吃饭。
    忙完春耕后,大概率要就食于野。
    好在兽群充足,又充分分配了基层,真快饿死的时候,还是能靠吃肉撑过去的。
    这跟过去不同,过去大范围缺粮的时候,底层百姓根本没有牲畜来垫底,这往往是豪强大姓垄断的资源。
    还有就是,今年关中开春降雨正常……只要有水,那野外草木茂盛,吃草也能坚持两三个月。
    如果降水不足,有旱灾的趋势,黑熊不可能束手待毙。
    到时候大概率就轮到荆州人倒霉。
    张辽听着皱眉,有些不相信:“自大司马八月出兵关中,至今已有七月,竟然没有俸禄?”
    “嗯,最初只是战时口粮统筹分配。”
    关羽脸上没有笑容,语气尽可能平静讲述:“当时虎牙军与随行民户都是如此分配口粮,而关中各部以及河东、太原之民,皆非大司马敌手。所以大司马这里怎么分,各处也只能承受。只是钟元常的司隶校尉衙署,自今年正月大司马撤军归来时,就停止了口粮供给。”
    张辽听着缓缓点头:“难怪我听说钟元常妻妾二人变卖钟氏族产,原来是为了给钟元常筹措钱粮。”
    能在钟繇那里上班的人,普遍不是什么穷人,自筹口粮不算什么难事。
    自钟繇以下,都在咬牙坚持。
    司隶校尉衙署可以解散,但要拿一个说法。
    如果因为饿肚子解散,那活该他们以后被欺负。
    现在咬牙死撑着,都是为了以后。
    听到钟繇的妻妾变卖家资,关羽本能的笑了笑,又说:“至于明年官吏俸禄,我听说大致有两种发放方式。第一是关中三辅的官吏,俸禄折为五铢钱发放;三辅之外,俸禄是钱粮对折;此外今年秋收后,大司马会厘清功勋,按军功爵位授发爵禄,也是钱粮对折。”
    增加货币的流通,将五铢钱折算到俸禄里,这也不是什么创新,是两汉旧计。
    至于征收人头税时,百姓不依法分户的,则会征发双倍的人头税;这类惩罚理由还包括男女适龄后不婚的,也是可以罚钱的。
    张辽听了后疑惑询问:“只有钱粮对折?没有绢帛折算?”
    “我不知具体,我听说有人就此提议过,但大司马否决。他准备将征收积蓄的绢帛作为冬衣、夏衣奖赏给吏士。”
    关羽说着忍不住感慨说:“大司马绝非爱财之人,如今四邻畏惧其强横,故而关中军民得以尽数回归田野。待夏收、秋收之后,展望四野,何人可敌?”
    见张辽沉思,关羽也不打扰,两人并马轻驰。
    彼此坐骑都是天下良驹,轻驰之际四蹄是一种顺拐模式,所以骑乘坐姿十分平稳。
    行十余里,抵达一处小亭驿,他们就在亭驿外的木棚下休息。
    自有亭卒上前喂食马料,只是没到晚饭时节,他们想吃饭的话只能使用自己携带的粮食;真要做饭使用亭驿的燃料,还要给一份燃料的钱。
    他们属于公干,沿途亭驿夜里提供住宿,以及早晚两顿饭;马匹喂食,则是免费。
    关羽最近不缺钱花,得到黑熊许可,他在河东招募士兵时,刘备派人送来了丰厚的谢礼。
    谢礼是对五千乌桓义从的回礼,但随谢礼而来的一些土特产是给关羽的,其中二十石茶叶,就让关羽财富自由。
    就这临时休息的空挡里,关羽就冲泡了一壶茶水,与张辽一起畅饮、吃麦饼。
    张辽吃饼之际,就说:“我从黎阳举兵西行之际,曾向曹公发书,并立誓此生在北面效力,不与曹公为敌。看大司马行举,近期可有用兵中原之意?”
    “这……”
    关羽左右看一眼,见木棚下只有彼此的亲随数人,亭驿的亭长、亭卒都在远处。
    关羽就说:“文远也知道,刘豫州奉衣带诏,久有讨伐国贼之志。今我暂时效力于关中,具体目的,文远也能猜到。但大司马用兵多变,具体如何,非是我等可以猜度。”
    “兄长,弟无意猜度大司马心思。”
    张辽解释说:“若是今年冬季,大司马征伐胡虏,那小弟变卖家资,也要供养部曲。如若不然,弟也只能遣散大半部曲。”
    闻言,关羽就劝说:“大司马似乎与吕奉先旧部多有联络,文远此去,纵然不能大用,这供养部曲却不是难事。”
    “就恐万一。”
    张辽端茶小饮:“弟出门十余年在外,家中全靠兄长支撑门户奉养老母。于情理来说,我欠母兄甚多,不敢讨要什么家资。只是麾下健儿追随十数年,就此放任不管,我心难安。”
    现在张辽的部曲就临时安置在闻喜一带,就在涑水两岸。
    张辽不得不感谢河东豪强的慷慨,因为多数豪强从叛,所以被黑熊强制迁徙到关中后,河东空出大片良田。
    涑水两岸就有许多田地无主,在关羽的帮助下,张辽部曲已经开始在涑水两岸分屯春耕,种一些粟黍、小麦、黄豆也是不错的田产。
    但想要维持部曲的战斗力,就要保证伙食供给。
    养活一千丁壮不难,难的是养活一千保持训练、战斗力的武士。
    就张辽兄长经营的那部分产业,牺牲发展前景来养军,也就能维持到冬季。
    关羽对张辽的部曲没什么兴趣,思索着,劝慰说:“文远不必多虑,以我对大司马的了解,今远道来投,大司马绝不会委屈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