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报纸和电台,是赚广告费的
作者:黑白肉   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最新章节     
    这洋鬼子真会睁眼说瞎话。
    即便到现在,香江的产能也没完全恢复。
    先不说很多有钱人润了还没回来,就是复工的工厂,产能也没排满呢,有的还在抢人呢!
    比如最大的竞争对手蚬壳。
    翁家没有跑太远,蚬壳刚刚完全复产,但他们以深蓝及上游供方同等的规模,却只有深蓝一半的产能,完全没法取代深蓝的位置。
    而对接多家的话,霍顿觉得不如一家安全,他现在胃口大开,目标远大,再也看不上以前那种一年才三五万美元的好处费了。
    再加上跟深蓝合作一直以来也比较好,先谈谈再说了。
    看着霍顿灼灼的目光,王援朝对视片刻后,道:
    “好。”
    本来就是香江骚动带来的意外之财,比他开始想挣那点加工费,已经高多了,何必不满足呢?
    霍顿脸上的笑容,立马如同春天的花朵一样绽放,道:
    “我的朋友,你知道的,为了和你的交易,我没有吃进别家的货,还要安抚住我身边的人,我的付出,超出你的想象。
    但为了我们的友谊,我独自顶住了我们这边的压力。
    不过我可以帮你推荐一些资源,我也希望深蓝可以拥有更大的规模和供货能力。”
    王援朝一听就明白了,霍顿是嫌深蓝的产能还不够高!
    他想让深蓝去吃下别人的货,然后再转给外贸公司。
    这样,他霍顿只需要和深蓝对接,赚的更多,风险却不增加一分。
    哦,简直赚大了!
    王援朝笑道:
    “当然没问题,我会做好质量把控,不会砸了深蓝的产品口碑和我们的友谊的!”
    霍顿哈哈大笑,从办公桌抽屉里取出两张名片,递给了王援朝,道:
    “期待深蓝大展身手!”
    经过这个谈判,王援朝单台电扇额外损失达4美元,一个月损失达10多万美元!如果不扩充产能,每个月的收益,都不到20万美元了。
    所以,他没法拒绝霍顿的“好意”。
    不过,这两家厂子,他肯定要去好好考察的,看看能不能将他们变成他代工产业的一部分。
    丢失的钱,他不但要找补回来,还要再多赚一些。
    除了深蓝的糟心事,电台和报社,都在稳步推进。
    王援朝给两家媒体的红线就是两点:一不涉针、二唱好香江。
    不涉针,就是不评价内地,不评价夷州,不评价约翰,除了这三之外,无所谓。
    唱好香江,大主旨就是怎么赚钱、发展、开心、娱乐等向上的积极的一面,阴暗面不是不能报道,只要不涉及第一条,就可以报道。
    但这在当局眼里,不就是唱好当局嘛。他们是很自觉的把香江跟当局画等号的。
    外面很自觉的,将他们划归入当局一系。
    萧条时期,娱乐产业往往更加发达,因为生活已经如此痛苦,大家需要找点乐子,不然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得益于外部环境加成,两家媒体这几个月发展的也是红火。
    凤凰日报销量已经过了12万!进一步巩固了香江报业的扛把子地位。
    巨大的销量,带来巨额的广告收益,最新月盈利刚过30万,港币!
    王援朝大手一挥,报纸版面*3倍,四版变十二版,加量不加价!
    新的报纸重新设定了版面,头版都是重大新闻;二版是国际要闻;三四版是本地社会热点和民生;五六七八版马经;九版狗经;十十一版本则是文化和娱乐,末版则是体育、教育。
    马经独占原本的报量内容,其他内容也开始跟别家报社抢地盘。
    当然,各类广告也是不可少的。报眉、报眼、报花、中缝,都是常规稳定价格。
    要是有大商家,也可以整版、半版、四分之一版、八分之一版等。
    版面的扩张,意味着需要增加大量专职记者和编辑,同时也面向社会约稿,稿费不说最高,但肯定比明报高的。
    各版面划分明晰之后,自然就要有分版的栏目主编,光靠一个主编,已经忙不过来了。
    不止分版栏目主编,新闻部也要变大。
    新闻部下辖记者部,摄影部。文字和照片,从来不可偏废。新闻部也一跃而成大部门了。
    广告销售部也扩大了,得乘胜追击,主动出击。
    还有市场策划部、客户服务部、印刷发行部、综合管理部等等。
    这些都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很多人要升职加薪啊!
    之前大家看报社红红火火,老板却不露面,以为凤凰日报又是和明报一样的守财奴,结果老板不出面则已,一出面就是大手笔的升职加薪、撒官撒钱,努力确实就是有回报!
    不止凤凰日报,香江商台的收益也不遑多让。
    王援朝舍得砸钱,上精品。
    那么多市民,不是谁都能每天看电视,每天看电影,每天去夜总会的,而听香江商业电台,大部分市民还是可以做到的。
    虽然前面投入大了一点,但电台最新的月盈利,也达到了10万,是以前的三倍。
    连何佐芝都不得不感慨,王援朝的大魄力,大投入。
    其实王援朝开始也就投了10几万而已。
    比如商台的广播剧,如今也是人才济济。
    他们把那些经典名小说,当话剧来演。有时候为了让演员更加投入,还要准备一些服装和道具。
    不是给听众看的,听众看不到。
    是为了给对手戏的演员看的,让他们能更有感觉。
    他们感觉到了,台词会更有感染力。
    更不要说旁白、配乐、风雨、打斗等各种配音了。
    王丹凤知道王援朝的野心,绝不仅仅是电台,所以有时候,她还会苛求演员们的表情管理。
    她是真心希望,手下的这些广播剧演员,以后可以跟上老板的发展速度。
    第一次当领导的人,就是这么有责任心,就是如此精益求精。
    带来的就是商台的广播剧直接碾压了竞品电台。
    连无线电视台,都比不过商台。
    电视台节目太少了,电视数量也少。
    在广播剧部门的带动下,其他节目组,也被迫卷起来,造成了如今商业电台蓬勃发展的内因。
    外部的大形势,给了电台和报社一个不受干扰的发展环境。
    内外因结合,加上核心内容――发财+娱乐,紧扣大家的眼睛和耳朵,才是取得成绩的有力保障。
    不然,报社那么多,怎么没见哪个有凤凰日报的一飞冲天呢?
    要多报道广大市民朋友更关注的内容啊!
    大家日子都这么惨了,还天天说教,说些阳春白雪,销量好才怪!
    不接地气啊!
    不管怎么样,王援朝从来不否认,马经、狗经,才是报社和电台当下发展起来的核心竞争力。
    狗票的销售代理权也拿下了,但不是独家的。
    不过无所谓了,赛狗还是有点难登大雅之堂的,王援朝绝对不是因为没拿到独家代理,才这么说的,事实如此。
    因为每周都有人中彩发财,市民总想去买点马票、狗票。
    这些鲜活的传奇,即便报社和电台不作播报,市民之间就能口口相传,毕竟,香江才这么大而已。
    特别是昨天你看不上的黄毛,今天就中了马票,身边有了靓妹,你受不受刺激?
    昨天还被你骂的狗血喷头的下属,今天告诉你他不干了,因为中了马票,几年都不愁吃喝,想不想试试?
    昨天还愁老母的医药费,儿女的学费,妻子也很久没买衣服了,今天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只是因为中了马票,你成了好儿子,好爸爸,好老公,你不想么?
    报社和电台,只是推波助澜而已。
    凤凰日报喜欢采访中彩者,而香江商台还喜欢邀请中彩者去台里跟大家亲口分享自己的中彩经验,以及中彩后的生活。
    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文字,有的结巴,有的流畅,有的会说国语,有的只会粤语,有的甚至是闽南语,还需要配备翻译主持,都是活生生的不一样的人啊!
    收听率能不爆棚?谁不想沾沾人家的好运气,偷师人家的神奇仪式?
    王援朝发现,这是植入广告的大好机会啊,可惜手下这帮人还没意识到!
    买凤凰日报,听香江商台,就当投资研究学习了。
    毕竟就算靠运气,也不能瞎买啊,是吧?总得听听过来人的意见!顺便憧憬一下中彩后的生活。
    即便跟人吹牛了,也能说,我有个朋友,我有个邻居,我有个同学,免得好像人人身边都有好运气的人,就自己身边全是衰人吧?
    那不就是说明自己是衰人么?
    这不能忍啊!
    大家还是要一些好兆头,给自己一些期望的。
    他们哪里知道,报社和电台,都会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中奖的市民,尽量按照他们套路好的爆点,去报道或者分享呢!
    火上浇油,浇的滋啦作响。
    马票代理售票点,则喜欢拉大横幅,庆祝本点又中多少各类大奖,以及奖金总额!他们都有底数的。
    虽然百万大奖没有,都是几十、数百、上千、过万、十来万的小奖,但小奖也能让人瞬间财富自由啊,抵得上普通人几十个月的工资啊。
    如果你胆大一点,多投几注,赚几十万,也不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