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合作共赢
作者:曲玲珑   知青重生想消遥,扣个军婚被锁死最新章节     
    村子里的事,县教委的人原本也没有兴趣去管,只是这件事在眼皮子底下闹出来,不得不问几句,听到大家对石美君一至的负面评价,也就不再多问,商量一下说:“这八名知青从笔试到实践,相差其实不是很多,我们还是先政审,回头综合考虑,选择两位。”
    “好!”祝晓敏答的痛快,“我们等教委的好消息。”
    话说完,几个人赶着回县城,也不再说,起来要走,女同志还是忍不住说:“要说教学质量,你们这所小学确实不错,只是条件太差,还是想办法改善一下的好。”
    谷满仓立刻答应:“这个好说,其实我们已经在考虑,秋收之后就集中一些劳动力打泥坯,重新修教室。”
    教委的人这才满意,跟着姜见成几个公社的人一起出门。
    把人送走,谷满仓大吁一口气,看看祝晓敏,又去瞧谢承志,无奈的说:“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谢承志也无奈:“那个石美君非要参加,自己快生了又不说,哪知道就赶在今天。”
    谷满仓连连摇头,叹气:“这可丢人丢到县里了。”
    祝晓敏低哼一声:“她丢人丢到县里,也不是第一次。”
    上次游街,又岂止是县里?
    谷满仓想想,也觉得脑仁疼,可也没有办法。
    好在老师的考核工作已经做完,接下来需要的只是等结果,大家也就不再纠结,倒是开始商量教委女同志对教室的意见。
    祝晓敏说:“我的意见,学校还是建在知青点附近,那里安静,也方便老师照应。”
    谢承志说:“只是现在的条件确实太差,别的不说,玻璃窗总要有的。”
    陈丹青也说:“把各班的教室分开,以后上课就可以互不打扰。”
    祝晓敏点头:“我们第一批开始招生的时候,孩子们的年龄大的大的,小的小,后来是根据各人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分的班,之后每年新招的学生都是六到七岁,就可以按县里的教材走,小学五年毕业,和前几批的孩子也差不多。”
    谷满仓连连点头,又皱眉:“现在知青点那里已经没有平地,是要把现在的先拆了再建?”
    谢承志点头:“我们先做泥坯,等料都备好,盖起来也就两三天的时间。”
    祝晓敏却说:“先备料吧,至于怎么盖,我们再规划一下。”
    那片地方,在知青点扩建的时候就把后边的空地都圈了进来,还有什么规划的余地?
    谢承志和陈丹青都看她一眼,倒都点头附和。
    于是,趁着秋收没有开始,加上基地也还要扩建,谷满仓找了夏栋梁商量,调一个生产小队安排备料任务。
    一个星期后,教委给出结果,选出郭星琪、齐宜珊两人,备选两人是江星宇和杨俊清。
    尘埃落定,另三个男知青倒是坦然接受,王丽婉却有些不忿,可这是县教委给的结果,再不满也只能接受。
    杨俊清不明白:“这个备选的意思是……”
    祝晓敏说:“看郭星琪和齐宜珊两人有没有改主意,如果她们改了主意,就由你们两个顶上。”说着问两个女知青,“你们已经想好了,是吗?”
    郭星琪看看江星宇,点点头:“嗯,如果说原来我只是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经过这几个月代课,我想我很喜欢这份工作。”
    齐宜珊也点头:“我也是!”
    两个女知青没有放弃,两个男知青也就不用顶上。
    祝晓敏笑说:“这个结果教委那里会保留,没有问题我就给那边回复办正式入职的手续,不意外的话,从下个月开始,你们就算正式的教师编制了。”说着向两人伸手,“恭喜你们!”
    两个人也是说不出的欣喜,握了她的手,一个说:“还要感谢老知青的带领和成全。”
    另一个说:“我们会好好教好每一个孩子。”
    也确实,如果没有老知青的退出,以他们三年的教学经营和丰富的学识,她们根本不可能取胜。
    祝晓敏明白她们的想法,只是微微一笑。
    情况反馈回县里,等到手续办下来,秋收已经正式开始。
    孟子浩仍然带了那两个学生过来,一起来的还有云中报社的记者。
    祝晓敏把儿子留给江嫂,自己带着何兰芳也一头扎进玉米实验田里,亲手掰下一背篓玉米,撕开棒子外衣,看着里边饱满的颗粒,再看看比普通玉米更高的植株,心里也是说不出的欣喜。
    这样的玉米,不止口感更好,产量恐怕是普通玉米的两倍。
    孟子浩也掰了一背篓出来,和她的背篓并排放在一起,脸上也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又拉着夏栋梁过来,拿着大玉米让记者拍照,又感叹:“如果不是祝干事从中联系,夏队长尽心尽力,我们这实验田还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
    对着镜头,夏栋梁有些局促:“这……这……我们这里的生产,是……是祝干事指导的,种子也是孟同志提供的,我们……我们就是种一种,没做什么。”
    孟子浩却知道能分出这八十亩地有多不容易,连连摇头:“你们可是冒着减产的风险给我们做这实验田,又从头到尾的精心照顾,不然哪有现在的收成。”
    祝晓敏听着两个人客气,含笑说:“我们这是合作共赢,缺一不可,两位不用客气。”
    孟子浩哈哈一笑,连连点头。
    有记者等着最后的数据,夏栋梁更像打了鸡血一样,玉米掰下来,立刻让人挑下去,在打谷场和大队部院子里捆扎好挂起来晾晒。
    等到玉米棒子干透,又赶着给玉米脱粒过秤,计算产量。
    到九月底,这部分工作全部完成,最后的数据也出来,比普通玉米的产量整整翻了一番。
    孟子浩说不出的欣喜,立刻拿了数据回城,直接送去报社,连同之前的那组照片一起登报。
    夏栋梁又是激动又是后悔,后悔当初没把所有的玉米地都种了新品种。
    消息传开,另十一个大队的生产队长大腿都拍红了,都前后脚的赶了过来,找祝晓敏商量种新品种玉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