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那就让她参加
作者:曲玲珑   知青重生想消遥,扣个军婚被锁死最新章节     
    祝晓敏点点头,斟酌一下才说:“有些事我不好说,只能说,历史趋势,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运动之后,城里的各行各业都在复苏,我们看得到的,这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会有很多机会,我不赞成你们现在就把自己绑死。”
    其实他们就算竞争上了这个老师的岗位,两个月后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他们依然可以参加。
    按照罗亭渊给出的评价,他们就算考不上名校,普通高校还是可以的,那样一来,就会让这次老师岗位的评选白废。
    再退一万步,这次他们没有考上,明年春天还有一次,就算两次都没有考上,还有三年后的知青大返城。可如果留在这里当老师,那个时候,凡是正式招工的知青就和那个机会失之交臂,失去回城的资格。
    只是,她没有办法把以后的具体事件向几个人透露,只能从形势上给他们分析。
    几个人对视几眼,想到这几年来祝晓敏每一个提议最后的结果,终于,杜国安先点头:“好吧,我放弃这次机会,大不了,跟着大家去办厂,厂里也开扫盲班。”
    有一个做了决定,另几个本来也已经被说动,也就纷纷点头。
    在老师岗位评定的最后关头,老知青全部退出,让新知青们都感到惊讶。
    杜国安几个也不藏着,表明还想再等更好的机会。
    更好的机会,是说食品厂招工?
    新知青们能想到的也就是那里。
    确实,如果食品厂能稳步发展,做食品厂的高层管理的前途远远高过当一个乡村小学的老师。
    只是,食品厂招工的最终决定权在祝晓敏手里,老知青和她有着极深的情谊,要想进食品厂轻而易举,他们却只能靠实力。
    更何况,从建厂开始,老知青的能力就摆在那里,就是拼实力,他们也没有信心胜得过他们。
    新知青们也就不再疑惑,少了一半的对手,几个人都积极准备。
    几天后,县教委那边给出考核的章程,先是笔试,之后是实践讲课,然后是政审。
    本来聂一飞和石美君还在想方设法的参加,这个章程在大队部的宣传栏贴出来,聂一飞瞬间面如土色。
    当初摸寡妇门被批斗,满公社的人都知道,参军的时候政审就没有通过,当老师也不过是再被查一回,受一回羞辱。
    聂一飞自动选择了放弃,石美君却依然撒泼打滚坚持要参加。
    祝晓敏见陈丹青一脸的无奈,忍不住低笑,点点头说:“她要参加,就让她参加好了,政审不是我们来做,到时候让她经受一次社会的毒打。”
    搞破鞋坐过牢不说,在坐牢的过程中还又生了一个孩子,放出来还不到一年,现在还挺个大肚子,她倒想知道她会怎么为自己分辩。
    大家想到那个女人就头疼,听她一说,也就都不再管。
    九月五号,考核正式开始,第一天就是笔试。
    笔试试题是由教委的人当天带过来,就在小学的教室里进行,除去小学各年级的知识点,还有教书育人的理念。
    之后,教委的人根据几个人的试卷给出分数,排出名次,为了不影响下一步考核,并没有公布。
    九月六号开始,是实践讲课,就是几个人轮着给孩子们上课,课程的内容也是由教委的人指定,每个人给一个小时做准备,教委的人和公社的几个干部以及祝晓敏都在教室后听课,之后每一个人给所有的人评分,最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按评分的平均分数排行。
    为了不影响别人发挥,祝晓敏把石美君排到最后一个。
    用了两天时间,前边的八个知青都已经讲完,终于轮到石美君。
    看到她挺着一个大肚子上台,教委的人就已经皱眉,听到她报名,有人翻开笔试的成绩,已经连连摇头。
    看学历,是高中生,可是整套试卷答的乱七八糟,还比不上几个初中生。
    石美君没有讲过课,原本是信心满满,也在门外悄悄听了别人讲课,可是到自己上台,坐在前边的三十几个孩子就算了,后边坐的那十几个人审视的目光就让她不安。
    尤其是祝晓敏,坐在教委一个女同志旁边,还时不时的交头接耳,显然没有说她的好话。
    如果选不上,八成就是她捣的鬼。
    石美君心里暗恨,打开前边写的“教案”,学着别人的开场,直接说:“同志们,我们这一节课……”
    话还没有说完,评委们只是莞尔,孩子们已经嚷起来:“石老师,是同学们,不是同志们!”跟着是一片笑声。
    就这一下,顿时打乱的石美君的阵脚,匆忙的说:“我……我们后边坐着教委和公社的同志,我……我说同志也没有错吧?”
    “这位同志,你是在给孩子们讲课,可以当我们不存在。”教委的一个人说话。
    石美君急忙点头,只好又重新开始:“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一个词,推敲……”
    “我知道!”一个小姑娘举手,“老师,这个词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石美君一愕,跟着皱眉:“老师没有提问,不要随便说话,快放下。”
    小姑娘噘起小嘴把手放下,忿忿的颇不服气。
    石美君接着讲:“这个词,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诗,诗名《题李凝幽居》,我先来给大家讲这首诗。”说着要往黑板上写字。
    下边一个小男孩举手:“老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背。”
    石美君又被打断,立刻向小男孩瞪一眼:“我没说吗,老师没有提问就不要说话。”
    男孩儿更小一点,听着瘪了瘪嘴,小声嘟囔:“我们都学过了,为什么还要讲?”
    “你会背,不等于别人也会,这里也不止你们班。”石美君气恨恨的瞪着男孩儿。
    真是个熊孩子!
    小男孩不服气了:“我们都会背,我们早就会背了。”
    “就是啊,我们早就会背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嚷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谁起了个头:“《题李凝幽居》,唐,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