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上门女婿(上)
作者:曲玲珑   知青重生想消遥,扣个军婚被锁死最新章节     
    这几个小伙子,听的居然是白桂花的。
    祝晓敏听的新奇又好笑,问:“那几个寡妇就没有反对?”
    黄小娟笑:“反对也没用,听说白桂花对小伙子们有句话,说让他们上炕听媳妇儿的,下炕听她的,她也说,不去上工,就没有饭吃,小伙子们听话的很,寡妇们打又打不过她,要再联手男人们反而拦着,又怕男人跑了,就只能跟着一起上工。”
    这是白桂花用上门女婿收服一群钱家寡妇的故事。
    祝晓敏已经笑的缓不过气来。
    夏春花也跟着笑:“白桂花得意的很,还问我,说她给我们大队找来这么几个壮劳力,是不是很厉害?”
    祝晓敏心头蓦的一动,反问:“你说她给我们大队找的壮劳力?”
    这一瞬间,她想起几个月前白桂花问她的话,严重怀疑,是和自己说欠缺劳动力有关。
    黄小娟连连点头,又好笑:“这几个人来了之后,那几个寡妇倒也安份的很,每天喜滋滋的带着男人一起上工下工,看的钱家那几个守活寡的眼馋,都想尽办法打听,自家男人死了没有,要是死了,也要托白桂花找一个新的。”
    钱家守活寡的几个,说的是在那桩案子里,男人没有判死刑,被扔去劳改农场的几个。
    祝晓敏听着,又忍不住好笑,还顺便指了条路:“她们想改嫁,也不用非得那几个人死了,直接离婚就行。”
    也是!
    两人听着也好笑。
    哪知道话还没有说完,黄小娟又笑说:“还有呢,瞧着那几家的日子又红火起来,我们村子里不止是寡妇,连大姑娘都动了心思,想要招上门女婿。”
    “不会吧?”祝晓敏听的张口结舌。
    “怎么不会?”夏春花笑,“你想想,她们嫁出去,也就拿几十块钱的彩礼,就算能嫁到城里,上百块钱的彩礼顶天了,去了还得看公婆的脸色。可是留在我们村里,到年底分的钱就不止那么一点,还不用看婆婆脸色,自己当家做主,不比嫁出去强?”
    听着有道理啊!
    祝晓敏惊讶:“都找白桂花帮忙?”
    夏春花摇头:“白桂花说,她又不欠她们男人,根本不管,那几个大姑娘就自己托了媒人找,可是哪那么容易?要不媒人被男方家打出来,要不找到肯上门的,不是歪瓜劣枣,就是年纪老大,或者是懒得抽筋的。”
    祝晓敏忍不住笑:“这个白桂花还真是个奇人。”
    两人立刻又疯狂点头,对那个女人也说不出的佩服。
    要知道,不管是这个时代,还是几十年后,越是没用的男人,越是就凭着胯下的二两肉撑腰杆子,上门女婿是抬不起头的,但凡家里有一点余粮,也不会给人倒插门,更何况还是断了亲的。
    白桂花却一下子找来八个,还都是优质男人,她怎么做到的?
    要说上门女婿这件事,还得从钱壮寡妇和聂一飞结婚说起。
    本来一个案子造成九个寡妇,除了钱三婶是奔五的年纪,别的可都是年轻寡妇,没了男人,也没有了钱元飞那把大伞,自己带着孩子本来就艰难,还要时时被白桂花盘剥,可以说苦不堪言。
    可是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家,互相比着,也就一天天挨下来。
    哪知道钱壮寡妇不但不怕白桂花,还算计了聂一飞,那么一个香白软嫩的知青就到了钱壮寡妇的炕上,每天晚上那个动静,让她们怎么受得了?
    可是眼馋也晚了,别说她们惹不起钱壮寡妇,就是白桂花都惹不起钱壮寡妇。
    可是,是白桂花让她们变成了寡妇。
    钱家寡妇们一合计,就联手把白桂花堵在了死胡同里。
    胡同太窄,白桂花抡不起斧子,钱家寡妇们又都操着家伙,白桂花也不怕,斧子一扔,不屑的撇嘴:“不就是我弄死你们的男人,你们要,我赔你们一个更好的。”
    寡妇们将信将疑。
    白桂花又很认真的保证:“原来的男人有什么好?一个个生的和狗熊似的,你们洗衣做饭带孩子,还得挨他们的老拳。何况他们能睡我,还能不睡别人?我给你们弄个上门女婿回来,又能干又听话,不比钱家那些杂碎强?”
    原来自家那狗男人的德性,寡妇们自然是清楚的,被她说动,商量之后决定信她一回。
    反正,如果她敢撒谎,再堵她一回也没什么难度。
    于是,白桂花开出条件,要找上门女婿,就要给男方十斤粮食,事成之后,她要五斤白面加二十块钱的辛苦费。
    她要的辛苦费比给男方的都多。
    只是,现在他们这边村子里正常娶个媳妇儿,彩礼也已经有三四十块,那还不算谢媒的钱。
    她这一共也就十五斤粮食加二十块钱,还真不算高。
    寡妇们听的心动,已经没心追究她把钱家的人都骂了,再三确认之后,决定先试试,钱刚寡妇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于是第二天,白桂花背着从钱刚寡妇家里拿来的十斤粮食,拎着斧子出了村子。
    白桂花本身就是长在大山里的,从小在山里疯跑,比任何人都了解大山,她可以凭着风吹来的味道找到方向。
    她知道,在大山的深处更深处,那些地势险恶的地方,或者悬崖绝壁上,会生活着一些人家,方圆几十里之内都找不到几户邻居,几代人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山。
    这些人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穷,非常穷,穷到没有吃过干饭,从小到大只能喝粥,野菜多米少的那种。
    穷到一家人拼不出一条裤子,孩子们从小光着屁股跑,再大一点,用草绳扎一些干草在腰上,挡住关键部位。
    另一个特点,是家里人口多。
    这样的人家,如果家里有女儿,会用女儿去换别人家的女儿回来做媳妇,往往兄弟几个只有一个媳妇儿,再生一堆和他们一样的孩子。
    如果没有女儿,儿子们也大多只能打光棍。
    她自己也是在这样的大山里长大的,自然知道那些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