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也想办小学
作者:曲玲珑   知青重生想消遥,扣个军婚被锁死最新章节     
    “进来吧!”祝晓敏慢慢坐直身体。
    苗诗文说:“你们聊。”自己跳下炕要走。
    曹丽清忙拦住说:“还想听听诗文姐的意见。”
    这是有什么事?
    苗诗文回头看看祝晓敏,又坐了回去。
    在曹丽清身后,就见齐宜珊、史智国、印建东也跟着进来,各自找了地方坐下。
    祝晓敏奇怪的问:“是说扫盲班的事?”
    曹丽清摇头:“也是也不是。”
    什么意思?
    连苗诗文都好奇了:“有什么事,你们直接说就行。”
    曹丽清看看另几个人,这才说:“就是我们办扫盲班的这段时间,闲着也会和大队的几个干部聊一聊,有时候说到我们这里办的小学,他们羡慕的很,问……问他们那里能不能也办一所。”
    祝晓敏确认的问:“你是说,别的大队想办小学?”见她点头,看看另几个问,“他们是希望你们去当老师?”
    曹丽清点头,目光有些殷切:“祝知青,我们这里的小学,也都是知青办起来的,只是你们没有固定上课的人,我们固定两三个人带几十个孩子,应该可以吧?”
    祝晓敏点头:“理论上可以,只是我们这所小学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的,之所以是这么多人轮着上课,也是因为大家还要挣工分,可如果你们只有两三个人,有没有想过你们的生活怎么安排?”
    曹丽清说:“我知道好些村办小学,都是通过教委招老师,老师负责上课,拿工资。”
    祝晓敏点头:“那是通过教委正式办起来的学校,老师的工资也是教委发的,如果是这样,大队可以自己直接向公社申请,学校批得下来,自然会安排老师。你们是知青,应该会优先。”
    齐宜珊试探的问:“祝知青,你这里能不能帮忙?”
    祝晓敏笑了:“齐知青,我负责的是公社的发展,生产上还能提提建议,这教育不归我管啊,你们应该找县教委。”
    “可是扫盲班就是你的建议啊。”印建东忙说。
    祝晓敏叹气:“扫盲班就只是想让社员们识几个字,以后在生产工作里用得上罢了,和教育系统没有任何关系。可是给孩子们办学,要立学籍,要正式的教育,以后还要拿文凭,要升学,和扫盲班是两个概念。”
    “可是,我们这里的小学,也是你们办起来的,不是吗?”齐宜珊说。
    祝晓敏点头:“其实这所学校从最初,也只是想让孩子们识几个字,以后能不能拿文凭,能不能升学,并没有想那么长远,只是后来因为一些事,这所学校被县里知道了,就给正了名,也给孩子们立了学籍。”
    “别的大队不能效仿吗?”曹丽清立刻问。
    祝晓敏沉吟一下,试着问:“你们有没有问,这些大队想要小学,只是想让孩子们识字,还是也想像正规学校一样,让孩子们能拿到文凭,有机会升学?”
    “当然是和正规学校一样。”印建东说。
    祝晓敏点点头,无奈的说:“那就只能通过公社和县教委申请。”
    史智国不好意思的问:“祝知青,不知道你能不能帮忙?”
    祝晓敏看看他,无奈摇头:“要做成这件事,第一,是学校的建设,第二,学校的设施,第三,学校的招生,第四,学校的师资。目前,好像我只看到你们有意向当老师,别的呢?”
    “这……”四个人一听,都面面相觑。
    苗诗文也忍不住开口:“是啊,就算晓敏可以帮忙给教委递申请,这些事情还是要由大队自己完成,可是别的不说,学校建成了,老师的工资是由教委发的,教委能不能吸收你们做正式的老师还在两说。”
    齐宜珊咬唇,低声说:“我们听说,当初知青点的人全员高中毕业,县教委有意请祝知青当老师的。”
    苗诗文无奈:“那一次,我们知青点是三十一个人全员高中毕业,引起了县教委的注意,教委想请的也只是晓敏一个人,是想让她去县里当高中老师的,不是乡村新办的小学。”
    四个人听着,又面面相觑,说不出的沮丧。
    曹丽清不甘心的问:“那……就没有别的办法?”
    齐宜珊也说:“祝知青,我去的是十大队,那里离我们这里太远了,离镇上也很远,孩子们想上学根本不可能,就不能想想办法?”
    祝晓敏低头琢磨一会儿,微微点头:“其实我有一个折中的建议,你们可以听听行不行,回头也和那几个大队商量一下。”
    “你说!”印建东立刻说。
    祝晓敏说:“比如我们这里的小学,初衷就是让孩子们识字,来上学的是附近的三个大队的孩子。其实别的大队也可以效仿,邻近的大队合作,找块地方建几间教室,让几个大队的孩子都来上课,虽说暂时没有办法立学籍,可是至少不会让孩子们荒着,等教出一些成绩,再向上打报告,给孩子们立学籍。”
    “那……不管是谁去上课,也不算是正式的老师。”齐宜珊说。
    祝晓敏正视她,点点头:“我们这所小学,已经在县教委挂了名,依然没有人成为正式的老师。”
    齐宜珊苦笑:“我也不是为了拿老师的工资才这么想,只是目前看,不管是哪里办小学,老师都会从我们知青中间选,我们去当老师了,又不能像这里一样这么多人轮着上课,又怎么挣工分?再没有工资,生活怎么办?”
    苗诗文说:“既然是大队的人提出来的要求,这个问题可以问问他们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祝晓敏跟着说:“我的建议,你们不用执着于正式老师的身份,可以和大队商量,以课代工,也记工分。”
    当老师,那可是正式招工的手续,以后知青大返城,这一部分人会失去回城的机会。
    以课代工?
    四个人又互相看一眼。
    苗诗文点头:“无非就是把你们的关系转去别的大队,由那边安排你们的食宿,拿别的大队的工分,到了年底从那边大队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