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关于建厂
作者:曲玲珑   知青重生想消遥,扣个军婚被锁死最新章节     
    杨义亮听他说完,笑说:“哪还用别处借车,我们和单位借了小平车,帮你拉到车站就好。”
    祝晓敏问:“单位有小平车?”
    杨义亮点头,指指食堂的方向:“就在那边后院里,好几个单位公用的,你和他们不熟,回头我去拿。”
    正说着,刘壮志也已经回来,见她已经安顿好,笑说:“我们科可是又多一名得力干将,可喜可贺。”问了刚才说的话,点头说,“还是我去吧,也让那边认认人,以后小祝有事自己也方便。”
    祝晓敏道了谢,简单收拾过,又让谢承志坐下,继续刚才被打断的工作,丝毫不受影响。
    原本那四个人各忙各的,最初听她说到果林和基地也并没有留心,可是渐渐的,听到什么建厂,许席林先忍不住惊讶:“小祝,怎么你们还要计划建厂?建什么厂?”
    话题被打断,祝晓敏也不藏着,解释说:“就是你们看到大队部那个罐头作坊,往后几年,各大队的果树都到了盛果期,而且后边还会增加种植,那样水果的销路必然会成问题,一个罐头作坊显然就不够用,所以我计划把作坊建成一个罐头厂,扩大生产。”
    一个作坊已经让他们惊讶,这才一年,就想到建厂?
    几个人说不出的震惊,刘壮志问:“以哪里的名义呢?一大队?”
    祝晓敏摇头:“就是今年,水果的销售已经不限于一大队,现在我管的既然是整个瓷窖口公社,当然是以公社的名义,只是原来的载体是一大队,之后建厂的重心还是偏在一大队。”
    刘壮志微微点头:“那就好,你是从一大队出来的,别让别的大队挑理,说你偏心一大队。”
    祝晓敏笑:“我偏心一大队是肯定的,谁让我对一大队的人更了解,更知道怎么用人?只是这只是管理方面,至于生产和经济,我希望所有的大队是合作共赢的。”
    刘壮志听的点头:“刚才听你们说话,是要给厂子选址?不是直接把一大队那里的作坊扩大?”
    祝晓敏摇头叹气:“一大队大队部,只有一大队的村子过去方便,别的大队要运送水果就要绕路进去,很不方便,我们要选一处大家过去都方便的地方。”
    谢承志接口:“一大队大队部往后,已经是山坡,那两间作坊已经是扩到极限,就是今年的生产,也还要占用前边大灶房和食堂的地方,之后要扩大,那里肯定不行。”
    刘壮志听的连连点头,又不无担心:“之前你们说别的大队选址做基地都不容易,这建厂的地方好选?”
    祝晓敏说:“不知道从一大队到镇子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过一片山坡,离大路不远,到处都是杂石,没长几棵草。”
    刘义亮立刻点头:“我看到过,当时还问过陈知青,那里是不是盐碱地,他说那片地下边都是石头,长不出什么东西。”
    祝晓敏点头:“我们初步计划把厂子建在那里。”
    “那不是山坡吗?而且下边都是石头,怎么建?”刘义亮有些吃惊。
    谢承志叹气:“农村人,其实最不缺的就是力气,那片地方以前没有动过,就是因为下边全是岩石,要种树的话,树根扎不进去,种庄稼也没多少收成,就没有人去管。现在要建的只是一些房子,下力气该挖的挖,该填的填,能打下地基,上边就不影响。”
    焦香兰忍不住插话:“怎么我觉得比你们基地都难做,那边地方那么大,要是能和羊圈、鸡舍隔远一点,也可以用吧?”
    祝晓敏摇头:“那里除了交通不便和卫生问题,还有一个用电问题。基地的电,是从上边守林人小屋拖过去的,只是简单的照明,完全可以应付,可是罐头厂之后要用很多机器,基地的电完全支撑不住。”
    刘壮志问:“你们说的那片荒坡有吗?”
    谢承志说:“那道山坡往后有一个村子,那条路也是在镇上去一大队的路上,电缆就是从旁边过的,接进去只有几十米。”
    刘壮志听他们已经想的周到,向祝晓敏说:“这是典型的乡办企业,回头你做一份详细的计划书,程序我帮你跑,只是这建设要用的资金……”
    国家穷,他们虽然是上级单位,可是也很难要下钱来。
    祝晓敏知道他的意思,微笑说:“村子里,人力不缺,也不用马上结工钱,记工分就好。山里也多的是石头,不需要买,需要花钱的就是石灰和砖瓦,之后是机器。”
    那也不少……
    刘壮志沉默。
    谢承志说:“这两年,一大队存下一些建设基金,这个计划只要通过,一大队就可以投入建设,所以说,这个厂虽说是以公社的名义,还是要以一大队为主导。”
    启动资金是一大队投入,那是当然!
    刘壮志吁口气:“你们这个计划,可不像现在就有的。”
    谢承志微笑:“不瞒刘科,这个计划晓敏去年起步做作坊的时候就说过。”
    第一年作坊,第二年建厂,第三年正式招工。
    刘壮志笑:“听起来,像是种果树的时候就想到了吧?”
    被你说着了。
    祝晓敏客气:“我也没看那么远,只是去年水果分销去别的县的时候想到的。”
    杨义亮好奇的问:“可是你们现在就做计划,这大冬天的也没法动工吧?”
    祝晓敏笑:“得春耕后了,只是我们把准备工作做好,免得影响建厂的进度。”
    几个人听她已经步步想在前边,都悄悄称赞上头知道用人,这么年轻的一个姑娘,没点能力,怎么可能会让行署直接把人调来。
    一连两天,祝晓敏和谢承志把初步的计划书赶了出来,留下祝晓敏做细化,直到第四天,打听到回县里的路已经通了,谢承志去买了缝纫机,杨义亮和许席林跟去帮忙,帮他用平车推去车站。
    祝晓敏不放心,跟着谢承志叮嘱:“这天气路不好,有什么需要去镇上打电话,我帮你办,别再跑了。”
    单位里,郑建业的办公室有一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