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还有另一条路
作者:曲玲珑   知青重生想消遥,扣个军婚被锁死最新章节     
    谢承志的话说完,宋志安第一个笑:“那就是把晓敏去掉,她本来也放弃了。”
    这三十五个人中间,也就祝晓敏是干部家庭了。
    谢承志也忍不住笑,又摇头:“我们只说我们的思路,排除掉干部家庭,余下的工人家庭又区别双职工家庭,单职工家庭和普通家庭。”
    普通家庭的意思,就是父母没有一个是正式的工人,或者是工厂的临时工,或者是给人打短工的。
    杨爱军点头:“双职工家庭又比单职工家庭容易一些。”稍沉默一下,终于说,“那……我也退出。”
    大家都明白,虽然都希望得到上大学的机会,可是最根源的目的是回城,双职工家庭比单职工家庭不止是在经济上要容易一些,有两个人在厂子,以后得到招工指标的机会也多一些。
    听他一说,宋志安、吴绪林、贺文华几个也都跟着点头,表态自己退出,另几个却犹豫着没有说话。
    谢承志摆摆手,又说:“大家先不用急着表态,我们只是说一下我们的思路,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回城的机会,没有人会不心动,双职工家庭也有本身困难的,也不是说双职工家庭需要礼让单职工家庭。”
    那倒也是!
    大家听着,都微微点头。
    祝晓敏适时插话说:“另有一件事,本来只要一步步做起来就好,只是这个大学名额出来,我想提前说一说。”
    “什么事?”宋志安问。
    祝晓敏把手里的材料拿一份出来说:“这是我们基地下一步的计划。”说着,先递给离的最近的邢庆生,接着说,“今年果林的预计产量,想来大家心里都有数,而公社十三个大队,另外十二个大队虽说种的少,今年也有了产量,公社的意思,是让我们让出一些销路给别的大队。”
    杨爱军吃惊:“那岂不是我们的水果会滞销?”
    祝晓敏点头,指指邢庆生手里翻的材料说:“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我们打算办一个罐头作坊,把一部分水果做成罐头,大队已经初步同意。”
    听到问题已经有解决方式,大家都松一口气。
    可是,这和大学名额有什么关系?
    祝晓敏也不等大家问,接着说:“这就是那天旭东所说,现在做的事更有意义。我原来的计划是,今年建作坊,明年建厂,后年招工。”
    “招工?”吴绪林惊讶,“晓敏,你的意思是,即使这次我们没有拿到上大学的名额,也可以等到后年招工,成为罐头厂的正式工人?”
    祝晓敏点头:“不错!”
    张巧梅没有听她说过这个计划,惊讶之余,倒是抓到一个重点:“晓敏,你说是你原来的计划,是不是……有什么变化?”
    祝晓敏冲她笑笑,点头说:“是啊,这个计划,是我建议种果树的时候就有了,只是我没想到会和陆明峥结婚,自己要提前离开这里,所以把计划交给了旭东,让他接着完成。当然,也还要大家同心协力,帮他一起做好。”
    上大学,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向往,可是现在,没有人知道那个虚无飘渺的大学去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反而是祝晓敏描绘的大饼更有诱惑。
    邢庆生已经把计划看完,眸子发亮,立刻点头:“晓敏,我知道,今年几乎所有的大队又加大了种植果树的比例,到了后年,每一个大队的水果都会出现滞销情况,到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罐头厂扩大规模的时候。”
    祝晓敏微微点头,又说:“一个计划没有完成之前,都只是空话,只是现在有这个大学名额,我想让大家知道还有这条路,不上大学,没有招工,我们就自己建厂,自己招工,到那个时候,厂子是我们亲手建起来的,我们有知识有文化,会是新厂的第一批管理。”
    建厂只是她整个设想里的一半,另一半就是,她不会在后年做正式的招工,而是先让大家都参加后年年底的高考,能全员过线最好,如果实在有落榜的,那就是这个厂子最新一批的管理。
    所以,不去上大学,没什么大不了。
    院子里又炸了,大家立刻兴奋的讨论,有的就跑来从邢庆生手里把计划书拿走翻阅。
    原本大家讨论上大学的名额,又提到成份问题,罗亭渊只是安静的吃饭,不去关注大家的讨论,可是到这里,还是忍不住抬头,向长桌另一边坐着的人看去一眼,眼底除了欣赏,还有一抹震撼。
    这么年轻的一个小姑娘,居然有这么大的野心……或者说,这么大的抱负。
    他不知道,她的身上,还能让他看到多少惊喜。
    热热闹闹的讨论一会儿,计划书转了一圈,又回到祝晓敏手上,大家对这个大学名额已经没有原来的看重,有几个已经主动退出竞争,各种家庭都有。
    就算是回城,也还要找工作,如果不能参加正常的招工,最后落一个到处打短工,还不如留下。
    至少可以是一个管理。
    听着大家议论纷纷,谢承志摆手:“如晓敏的设想,建厂招工,最快也是后年的事,这个大学名额,我们还是要选一个人的,别的不说,我们就是建了厂,也是要用人的,去读了大学,再回来和我们一起奋斗,也要好的更多。”
    “对对!”大家立刻点头。
    两年建厂,三年招工,大学毕业要四年,那个时候,正好回来一起建设。
    苗诗文慢慢插话说:“所以,我们选的几个人选,是我们中间年龄偏小,可塑性强的几个,去了大学,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
    谢承志解释:“我们是想,上大学需要四年,年龄小一些的吸收能力要强,也容易静下心来学习。”
    宋志安急性子,忙说:“最后选了谁,直接说吧,说完我们好好吃饭。”
    你就知道吃!
    大家都瞄他一眼。
    祝晓敏笑:“我们挑了三个人,大家再给个建议。”翻开下边的一张纸念,“宋志安!”